分享

朝闻道,夕死可矣

 燧哥 2017-12-15
​——读《论语》里仁第四4.8
【原文】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众多学者译为】 :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评析】 
    这一段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孔子所说的道究竟指什么,这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我们的认识是,孔子这里所讲的“道”,系指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这主要是从伦理学意义上说的。
【鄙人见解】:
    一个人一生要明白的道理实在是太多了,如果明白一个就去死,那不知要死多少回。同时明白了道理不是为了去死,而是为了更好地去做事。这句话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也未作词语注释,只是译为:“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这跟一般人的理解基本上一致。人们对这句话的理解都有些想当然 ,细究起来又发现这样理解不合事理逻辑,本来是一句内涵丰富深刻的名言,这么一理解反而索然无味了。因此鄙人觉得有必要对这句话的内涵作进一步的探索。
    也有人认为:这句话千百年来激励着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就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知”和“行”的关系。学习的目的不是停留在“知” 的阶段上,而是要在“知”的基础之上“行”,即去做,去实践,达到“学以致用”。这样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就应该理解为“早晨明白了‘道’,就立即按‘道’去做,即 使晚上为它而死也可以(或死而无憾)。” 
    鄙人认为,这种理解还是有失偏颇,显得牵强。其实,要理解孔子这句话,首先要理解孔子为什么要颠沛流离周游列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夫子心系天下苍生,两肩担道义,即使找不到推行他的执政理念的实验田---做官从政,也要参政议政、传播他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那么,要理解孔子这句话,其关键字眼不在“道”或“死”,而在“闻”是否可以理解为“传播”。
    在商务印书馆《学生古代汉语字典》(2016年5月第一版)对“闻”的注解中,我们看到:❺<动>传扬、传播。《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下。” |刘向《管子·牧民》:“不祗山川则威令不闻。”可见,在古汉语中,“闻”理解为“传扬、传播”是没有问题的。
    综上所述,【鄙人译为】 :
    孔子说:“早上达到传播道(光明政治)的目的,哪怕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没有遗憾。”
才疏学浅,企望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