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原文 白话 解析 故事(第十一章)

 今生有晴天 2017-12-15

《道德经》原文+白话+解析+故事(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无之为用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ɡū,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原文+白话+解析+故事(第十一章)

白话:

车轮上的三十根辐条,在轴头中间的空隙处穿进车轴,有了这种轴心的空虚,才有车的作用。

糅和陶土做成器皿,因为有了器皿中间的空虚处,才有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因为有了屋内的空虚处,才有房屋的作用。

所以,“有”带来的好处,往往通过“无”发生作用。

解析:

本章老子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三个例子来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

一是车轮。车轮的轴孔是空的,是“无”。轮子上的辐条是“有”,只有车轮的“无”(轴的空隙)才可使车轮转起来,发挥车的作用。

二是陶器。粘土做的陶器,中间是空的,是“无”,外壳是“有”,只有陶器的“无”(中空)才可藏物,发挥出陶器的作用。

三是房屋。房屋中间是空的,是“无”,门窗墙壁是“有”,只有房屋的“无”(中空)才可住人,发挥房屋的作用。

从这些实例中老子得出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结论,意在说明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保持心灵的“无”。

《道德经》原文+白话+解析+故事(第十一章)

故事:

有一天,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树长得枝繁叶茂,站在一旁的伐木者却没有任何要砍掉它的意思。庄了问他原因,伐木者回答说:“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

庄子感慨道:“这棵树正因为‘没什么用’,才得以有如此长势啊。”接着,庄子出了山,来到老朋友的家里。老朋友很高兴,准备酒肉,叫童仆杀一只鹅款待他。童仆请示道.“一只鹅会叫,一只鹅不会叫,请问杀哪只?”主人的父亲说:“杀那只不会叫的。”

弟子向庄子问道:“昨天山里的树因为不成材而得以尽享天年,现在这位主人的鹅却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死,先生您在这两者间处于哪一边呢?”

《道德经》原文+白话+解析+故事(第十一章)

庄子笑着说:“我处于成材(有用)与不成材(无用)之间。不过这只是看起来像是合适的位置,实则还是免不了遭到祸害。如果遵循天道行事,就不是这样了:既没有美誉,也没有毁辱。时而为龙,时而为蛇,随时势而变化,而不肯专为一物;时而上,时而下,以顺应自然为准则,在万物的原始状态中漫游,主宰万物而不被力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遭到灾祸呢?这就是炎帝、黄帝所遵循的处世原则。但如果从人世间的角度来看,就不是这样了:成功了就会消亡,强大了就会衰微,锋利了就会缺损,聚合了就会分散,受到爱惜了就会被抛弃,智谋多了就会受人算计,本领不够就会受人欺辱。所以处身人世间,人怎么可能知道自己一定就会怎么样呢?所要记住的就是遵循天道罢了。”

至于如何遵循天道,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就能做到的。结合近期相关推文、跟踪我们的推文更新,如果能再有相关导师的指点,进步自然会更快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