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50天——内科泄泻

 康泰wjr图书馆 2017-12-15



一、定义

泄泻是由于脾胃功能障碍,造成水谷停滞,清浊混杂而下,引起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特征的病证。


二、源流
1、《内经》首载病名,病因有风、寒、湿、热,病位在脾、胃、大肠、小肠。
2、《难经》提出五泄。
3、隋以前将泄泻和痢疾统称“下利”。《诸病源候论》将泄与痢分开。宋后统称泄泻。
4、《景岳全书》提出利水法治疗泄泻。
5、李中梓提出“治泻九法” :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
6、林佩琴论述五更泻的机理。


三、病因病机
1、病位主要在脾胃,与肝、肾、大小肠有关。
2、病理关键是脾虚湿盛。
3、病理因素以湿为主,可以夹寒、夹热、夹滞。
4、病理性质有虚实两大类
5、病理转化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辨寒热虚实;辨暴泻,久泻;辨兼夹症。
(二)治疗原则:运脾化湿。
(三)分型论治

(1)暴泻
1、寒湿内盛证:藿香正气散;湿邪偏重,胃苓汤
2、湿热伤中证:葛根芩连汤;湿邪偏重,苔黄厚腻,合平胃散
3、食滞肠胃证:保和丸;食滞较重化热,枳实导滞丸

(二)久泻
1、脾胃虚弱证:参苓白术散;脾阳虚衰,阴寒内盛,附子理中丸加吴萸,肉桂;久泻不止,中气下陷,补中益气汤
2、肾阳虚衰证:四神丸;久泻不止,中气下陷,合桃花汤;真人养脏汤(滑脱不禁,虚坐努责)。
3、肝气乘脾证:痛泻要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