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都,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和顺本真 2017-12-15

于都这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


在高楼大厦崛起、公路铺陈的时候

于都正变得熟悉又陌生

一些东西正在崛起

有些东西却永远的消失了...

曾经大街上那些习以为常的画面

熟悉的地方,想念的味道

如今何在?

 消失的回忆...  

老于都人对于这里的记忆,已经随着那些消失的标志性建筑慢慢淡化了...有的地方,再也找不到了。

 老县委大院

 ▲于河大桥


 于都河渡口

 东方红大街(现沿江大道)

 ▲红旗大道旧貌||档案局供稿

 重光宝塔||摄影:华乔寿

 烈士塔

 于都中学旧貌||档案局供稿

 ▲县城关小学旧貌||档案局供稿

 ▲80年代的于都车站


 于都县革命历史博物馆

 于都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庆祝于都解放

 东方红水泥厂

 于都银坑糖厂

 盘古山镇||摄于1985年

 盘古山公园

 新陂初中

 长征公园


 消失的味道...  

冰棒、米炮糖、辣条.....不知不觉,那些野吃鬼们曾经喜闻乐见的小零食,已经只存在于大家的脑海之中。


老冰棒、绿豆冰棒

那时候的夏天,冰棒只有寥寥几种:老冰棒和绿豆冰棒,但这就是童年应该有的颜色......


爆米花

黑色葫芦状的“炮筒”炉子在不停旋转,“砰”的一声,爆米花就做好了,不同于现在的裹满奶油的爆米花,那时候吃起来却是格外的香甜。


蛋卷

这个蛋卷也是过年时常吃的点心,与现在的蛋卷相比,童年时的蛋卷更厚更硬,一端常常会有加了红色素的糖。咬下去,咯吱咯吱响,赶脚幸福哭了~


米花棒

一口咬下去,咕吱咕吱嚼起来,透着一股淡淡的米香。吃的乐趣大概是一半在吃,一半在玩。套在手指上,边写作业边吃,心满意足。


米泡儿

 抓一大把,往嘴里一塞,完了两手一拍,先干点儿别的事儿,等待嘴里的食物下咽。 


棉花糖

棉花糖曾是童年里见过的最美丽的食物,一层层地包裹着却不臃肿,像是天上的云朵,卖棉花糖的手艺人那儿总是排长队。 


苗尼子

小时候家里穷,我们那一代人基本上没有什么零食吃,更别说水果了。我们唯一的零食就是山上各种各样的野果。


 消失的职业...  

那些年,家门口有修鞋的、上门剃头的、上门磨刀的、收废铜破铁的、有时候还有来你家门口照相的……


上门剃头匠

剃一个头一块钱,绝不多收,师傅手艺好,平头剪得那叫一个顺,如今已被各种高消费的理发店替代了。


钉秤匠

做秤是个精细活儿。在这“斤斤计较”之间,钉秤匠付出了他的青春与汗水。精工细作,毫厘必究,只为了手艺人的那份承诺。


修鞋匠

路边的修鞋铺,和繁华的现代都市,和快速的机械化时代如此不同,它们的存在是一个城市的怀旧,也是上一个时代价值观的回响。


弹棉花

小时候家家户户要做被褥都会去找弹棉花的工匠,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一堆棉花被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


磨刀匠

“磨剪~~子,菜刀~~~~',长吆喝似乎总会或近或远的响起。老大爷扛着一条板凳,上面有磨刀石,齿轮什么的,看他拿着菜刀在磨刀石上哗哗哗的来回磨着,不一会儿菜刀就像新的一样了!


修表匠

修表师傅神情自若,用那一双灵巧的手,治好了多少块表。现在就算修表的地方也难见那时候修表匠的身影了。


补锅

    

以前谁家的铁锅烧穿了,又不舍得丢的话,就拿出来给师傅补一补。很多人家的锅都是补了再补,一用就是好几年。

。。。。。

在于都生活多年的我们

看着自己熟悉的老树旧房不断消失

难免会感慨时光不再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在这些老街古树消失

迎来的是新的开始

这就是一个城市发展变迁的过程

于都一些人事物的消失确实令人可惜怀念

同时也有新生的人事物令人期待

 于都的蜕变...    

于都一步步的崛起,使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了于都。相较于上个世纪的于都,可谓是翻天覆地

今年1至10月,于都县营业收入增幅居全市前列。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8296万元,同比增长72.2%,大幅高于全国(13.7%)、全省(18.5%)、全市(22.9%)平均增速,增速居全市第三;其中纳入GDP核算的12大行业营业收入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418万元,同比增长38.1%,高于全市0.7个百分点。


交通的完善    

兴泉铁路  

 兴泉铁路是海西经济区通往中西南地区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以服务革命老区、推动沿线开发的区域客货运铁路,设计时速160公里,在赣州市境内约125公里,设兴国、于都北、宁都、石城等12个车站。该项目力争2020年建成,届时将通过蒙华铁路煤运通道形成连通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条运输通道。


于都大桥  


于都大桥位于于都县县城,横跨贡江,北接老城区红旗大道,南连贡江新区川江路,设计为城市景观桥,建成后将对促进“产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桥梁全长约800米,宽度约25米,双向4车道,两侧设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


生活质量的提升    

于都鸟巢体育馆  


于都“鸟巢'体育馆成为了于都县的一大亮点景观


旅游特色乡村建设  

罗江乡

 红峰村

银坑镇


为深入贯彻市委“解放思想,北上南下,突出打好六大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和于都县“十三五”发展规划,顺应广大群众的期盼,抓住国家政策支持特色小镇建设、苏区振兴、精准扶贫、农村产业融合、乡村旅游等发展契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好新家园。

于都的新变化还有很多很多

可以说,于都每天都在蜕变

这也意味着,于都每天都有“老东西”在消失

所以

于都是一座新城,也是一座老城,

有人说,

舍不得于都的那些老地方

总有着难以割舍的回忆和情感。

但是,

城市总在不断的发展和扩张,

我们需要更好的居住环境,

渴望更好的生活条件。

于都回忆与新于都生活,

有时候我们只能握住其中一样,

这是生活必须要我们做出的选择。

逝去的终究已流逝,但回忆永远活着

城市在瞬息万变,新的潮流越来越多

于都

是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也是一座正在崛起的城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