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此易非彼易,说的不是人道易!

 PUTAO916 2017-12-16

经典中医之理在天道易经

作者:潘晓川


由天道易经到人道易经

易经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为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孔子作传解经。 三古为上古的伏羲年代、中古的文王年代、下古的孔子年代。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此易非彼易,说的不是人道易!

伏羲画八卦

一般认为“伏羲制卦,文王卦辞,周公爻辞,孔十翼也”,既伏羲设计出64卦,既为天道易经;文王为每卦写卦辞;周公进一步写每卦每爻的爻辞,既为周易;孔子为周易说《易传》,即十翼,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及〈文言传〉等文章典籍的总称,用来解释易的人文道理,完成了人道易经。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此易非彼易,说的不是人道易!

易经的逆向发展

人能用易,是为知易

宋朝易学大家邵雍说:“知易者不必引用讲解,是为知易。孟子之言未尝及易,其间易道存焉。但人见之者鲜耳。人能用易,是为知易。”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此易非彼易,说的不是人道易!

邵雍,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

非但孟子,老子之言也是“未尝及易,其间易道存焉”,真正知晓易经的不是咬文嚼字,而是善用易理。

经典中医之理在天道易经

经典中医之理,不在内经而在易经,经典中医自洽体系,又是其言“未尝及易,其间易道存焉”,其背后的秘密,就在天道易经。“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此“易”乃“天道易”,非“人道易”也。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此易非彼易,说的不是人道易!

药王孙思邈

煌普:《天道易经》潘晓川自序摘录

经典中医的产生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过程。我们伟大的先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不但总结出天体的运动规律,而且还天才地发现天体运动背后的推动力“气”,进一步总结了气的运行方式,称之为“道”,然后用最简单的符号系统记录下来,即天道易经,从而创造出灿烂的东方文明。

“参之天地,验之人物”,对人体的结构功能按照易经的模式,归纳总结出经络藏象系统,人就是天的缩影。形成了经典中医这一符合自然规律的独特理论体系。用这套终极理论来指导临床,千百年实践不断验证这套理论体系的准确性。这是一个由道而术的逆向发展过程。

经典中医理论的终极特性来自于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哲学范畴“道”,表示终极真理、本源、本体、规律、原理、境界等等。天道,指运作一切的道。道生万物,道于万事万物中,又以百态存于自然,所以“天不变,道亦不变”。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意识到,宇宙有序,有顶层向下,控制所有事物按自身规律发展。宇宙中所有粒子都属于一个“超级宇宙”,每个粒子都按照“超级宇宙”给定的各种程序不断运作,那么“超级宇宙”就是母系统,其规律支配粒子的微观子系统,“大而物外,小而无内”。这个规律就是双螺旋规律,古人总结为太极规律,成为中医终极理论的来源。本书从双螺旋场这个全新角度诠释易经,逻辑严谨,完美自洽。

学习经典中医,需要改变观念,正本清源。经典中医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其共同特点是逆向发展,也就是说,越是老的,底蕴越厚重。经典中医自洽体系遵从“由道而术”规律,所以体系的建立迅速而顺畅,所传授的重点不是医术,而是更重要的医道。当下之风,重术不重道,不得不以术“针灵”、“药精”之名而传道耳。而要回归本源,必须要了解经典中医产生的哲学基础,这就是我重新整理本书的初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