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本心声,无需求捧场

 梦醒小径边 2017-12-16
  刚学写诗时,喜欢看读那些赞扬批判的作品模仿,后来慢慢地喜欢上意境深邃的唐诗宋词。当写到自认为有那么一点味道的时候,就觉得这个乐趣源自于通过不同体裁的词牌诗律,可以容纳自己千奇百怪的想法和心境。对一些空吟之叹,空物哀鸣,空言大话作品嗤之以鼻。对那些看在诗面上的相互吹捧的恭维评论弃之高阁。
    诗言心境,本无关他人屁事。近百年来,只因诗词的魅力所产生的影响力早已突破的作者自身的欣赏范畴,自然不自然地附着上了政权、经济、战争、灾难、社会、人情、关系等等一系列的附属功能,有时还转变成武器和工具。由此外延出诗词风格的不同流派,不同背景诗人的画地为牢。同派相融相捧,异派相斥相杀。观古人诗词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不屑于御用作诗,帮派填词,一切按照自身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依照中国语音文字的抑扬顿挫来编排出有韵律的诗词歌赋来。
    因此,个人浅见,今人写诗词还是崇尚古人写诗词的风格为好,以情感为原动力,以事物为起发点,以心境为核心源,以意境外延为特色,融会贯通比兴风雅,将传统的诗词文化精髓传承下去,并在此过程中发现与时代相契合的新的语词的总结和推出,而不要举着创新的大旗,胡乱地否定几千年文化沉淀,因为文化与自然科学是有本质区别的。
    惟其如此,我们的诗人才会自觉地追寻诗词文化的真谛,而无需为了某些迎合,讨巧,吸引眼球,追求相互捧场去搞一些别人写烂了的题材,说一些空话大话不符合逻辑的话。诗词本心声,诗词的最高境界是实现袒露诗人的内心,让读者自觉地理解、尊敬、向往诗人的才情与胸怀。而不是得到表象的赞美与捧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