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激荡风云史-《资治通鉴》笔记《历史的血痕》(1)

 金色年华554 2017-12-16
     有些后悔这么迟才通读《资治通鉴》。《史记》很多年前就读了,而屡次拿起《资治通监》就被繁琐的年代纪事看的有点头大,基本上是偶尔翻翻、片段阅读而已。及至我用心通读了《资治通鉴》,才领悟到它与《史记》不同的妙处。《史记》是纪传体,就像人物传记电影,形象鲜明生动,读后对一个个历史人物难以忘怀;而《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巨著,就像长篇的战争与和平纪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读了就手不释卷。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南宋史学家王应麟评价说:“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清代学者王鸣盛说本书中:“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南宋末元初胡三省评价此书:“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评价《通鉴》时说:“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编年体通史。该书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纲举则目张,时索则事叙。《资治通鉴》所记历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其中包括了历史上惨无人道,甚至于接近国人灭绝的四个极度黑暗混乱、百姓最为苦难的战国时期、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资治通鉴》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
读《资治通鉴》可以更深切的了解历史,这与阅读《中国通史》之类后人归纳整理的史书有完全不同的感受,那就是身临其境的代入感。一个个历史重大事件、一些杰出人物的幸运与不幸、战争的残酷与百姓的悲惨遭遇,如同亲身经历。
而《资治通鉴》内容之包罗万象,可以让不同的读书人得到不同的收获。胡三省说:“《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读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
《资治通鉴》不仅是史学著作,而且具有很高的阅读鉴赏价值。其文字之简练精妙,不亚于《史记》。记人,如亲见其人;写事,如身临其境。纷繁的历史事件,叙述的条理不乱。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是读到某些段落(比如政变的部署与展开)时,紧张得甚至不由得站立起来。
《资治通鉴》这部书得到了后世学者、帝王的交口称誉。王夫之写过一本《读通鉴论》,专门对《资治通鉴》记载的史实进行评点。王夫之认为阅读《资治通鉴》,知历代兴衰,明人事臧否,“可以自淑,可以诲人,可以知道而乐”。自淑,就是可以提升自己;诲人,就是可以与人分享;知道而乐,就是知道治国之道、为人之道、处事之道,而感到很愉悦、很快乐。所以自淑、诲人、知道而乐,就是我们学《资治通鉴》的宗旨,也是我们读《资治通鉴》要力争达到的三重境界。千年激荡风云史-《资治通鉴》笔记《历史的血痕》(1)

司马光生活在十一世纪的宋朝,是在英宗、神宗两朝。司马光是保守的旧党的领袖,崇尚古代的治国之道,反对革新。王安石当时任宰相,是锐意改革的新党党魁。二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双方都有占据政府领导岗位的时期,旧党失势的时候,熙宁三年(1070年),他坚辞枢密副使,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市),次年改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专事著史。通过编纂史著,从历史的成败兴亡中,提取治国的借鉴,“使观者自责善恶得失”。他的著史得到宋英宗、宋神宗的称赞、支持,宋英宗同意他设立书局,自择官属,神宗为书命名并亲制序文,以示重视。除了允许其借阅国家所有的图书资料外,神宗还将颖邸旧书3400卷,赏赐给司马光参考。修书所需笔、墨、绢、帛,以及果饵金钱之费,尽由国家供给,为他提供了优厚的著书条件。 司马光著史,还选取了刘恕、刘攽、范祖禹等人做为助手,他们既是当时第一流的史学家,又与司马光在政治、史学上观点一致,故能在编书中各显其才,通力合作。《通鉴》的成功,与他们的努力分不开,但最终使《通鉴》达到光辉顶点的,还决定于主编司马光的精心著述。正如刘恕之子刘羲仲所说:“先人在书局,只类事迹,勒成长编,其是非予夺之际,一出君实笔削。” 
司马光1066年接手工作,直到1084年全部完成书稿,共用了十九年时间。这十九年时间里,司马光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资治通鉴》的编写当中。精心研究,竭尽全力,白天不够用,继之以夜。据清代人考订,引用的书籍达322种之多。历史资料的采集上远非一般史书能比拟。博大精深,为前古所未有。接受任务时司马先生四十七岁,年富力强,精力旺盛;完成书稿时,先生六十五岁。自言“臣今赅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2年,他便积劳而逝。
一千多年之后,当我们捧读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应该对司马光及其撰写团队致以深深的敬意!千年激荡风云史-《资治通鉴》笔记《历史的血痕》(1)(我读的版本)

最后,要为我的笔记命名《历史的血痕》作个说明。读《资治通鉴》过程中,对我触动最大的是,看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无穷无尽的苦难,无论是宫廷斗争中被满门灭族的名人、死于战场的万千战士、还有死于战火饥馑中的无数百姓......一千多年中华民族的苦难尽现眼底。可以说满目是鲜血!因此,以此命名。



附录:
1.宋神宗《资治通鉴》序

  朕惟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故能刚健笃实,辉光日新。《书》亦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诗》、《书》、《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

  汉司马迁铀石室金匮之书,据左氏《国语》,推《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采经谪传,罔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驰骋上下数千载间,首记轩辕,至于麟止,作为纪、表、世家、书、传,后之述者不能易此体也。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于至当,则良史之材矣。

  若稽古英考,留神载籍,万机之下,未尝废卷。尝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俾就秘阁翻阅,给吏史笔札,起周威烈王,讫于五代。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迁,齐、楚、秦、晋始大,桓、文更霸,犹托尊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其所载明君、良臣,切摩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厉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教,断之以邪正,要之于治乎,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凡十六代,勒成二百九十六卷,列于户牖之闻而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总会,策牘之渊林矣。

  荀卿有言:“欲观圣人之迹,则于其灿然者矣,后王是也。”若夫汉之文、宣、唐之太宗,孔子所谓“吾无间焉”者。自余治世盛王,有惨恒之爱,有忠利之教,或知人善任,恭俭勤畏,亦各得圣贤之一体,孟轲所谓“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至于荒坠颠危,可见前车之失;乱贼奸宄,厥有覆霜之渐。《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故赐书名曰《资治通鉴》,以著朕之志焉耳。

  治平四年十月初开经筵,奉圣旨读《资治通鉴》。

  其月九日,臣光初进读,面赐御制序,令侯书成日写入。

2.司马光《奉书表》:
 臣光言: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者。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厌。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私家力薄,无由可成。伏遇英宗皇帝,资睿智之性,敷文明之治,思历览古事,用恢张大猷,爱诏下臣,俾之编集。臣夙昔所愿,一朝获伸,踊跃奉承,惟惧不称。先帝仍命自选辟官属,于崇文院置局,许借龙图、天章阁、三馆、秘阁书籍,赐以御府笔墨缯帛及御前钱以供果饵,以内臣为承受,眷遇之荣,近臣莫及。不幸书未进御,先帝违弃群臣。陛下绍膺大统,钦承先志,宠以冠序,锡之嘉名,每开经筵,常令进读。臣虽顽愚,荷两朝知待如此其厚,陨身丧元,未足报塞,苟智力所及,岂敢有遗!会差知永兴军,以衰疾不任治剧,乞就冗官。陛下俯从所欲,曲赐容养,差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及提举嵩山崇福宫,前后六任,仍听以书局自随,给之禄秩,不责职业。臣既无他事,得以研精极虑,穷竭所有,日力不足,继之以夜。遍阅旧史,旁采小说,简牍盈积,浩如烟海,抉擿幽隐,校计豪厘。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又略举事目,年经国纬,以备检寻,为目录三十卷。又参考群书,评其同异,俾归一涂,为《考异》三十卷。合三百五十四卷。自治平开局,迨今始成,岁月淹久,其间抵牾,不敢自保,罪负之重,固无所逃。臣光诚惶诚惧,顿首顿首。重念臣违离阙庭,十有五年,虽身处于外,区区之心,朝夕寤寐,何尝不在陛下之左右!顾以驽蹇,无施而可,是以专事铅椠,用酬大恩,庶竭涓尘,少裨海岳。臣今赅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伏望陛下宽其妄作之诛,察其愿忠之意,以清闲之燕,时赐有览,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得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则臣虽委骨九泉,志愿永毕矣! 谨奉表陈进以闻。臣光诚惶诚惧,顿首顿首。

3.皇帝宋神宗颁布奖谕诏书

敕司马光:

修资治通鉴成事。

史学之废久矣。纪次无法,论议不明,岂足以示惩劝,明远久哉!卿博学多闻,贯穿今古,上自晚周,下讫五代,发挥缀缉,成一家之书,褒贬去取,有所据依。省阅以还,良深嘉叹!今赐卿银绢、对衣、腰带、鞍辔马,具如别录,至可领也。故兹奖谕,想宜知悉。

冬寒,卿比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十五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