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指南的四大改变 及 糖友运动牢记1357

 罕山游侠 2017-12-16

糖尿病指南的四大改变

受访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院长 贾伟平
本报记者  靳玉玲

贾伟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院长,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973首席科学家
在近日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上,《201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新鲜出炉。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院长贾伟平教授介绍,指南编写委员会由内分泌、心血管、精神心理、中医、文献管理等多个领域专家组成,内容更为全面,对有各种并发症的糖友也十分有指导性。
与上一版指南相比,新指南有几大重要变更。
一是纳入了最新的中国人群研究证据。例如,根据最新全国抽样调查,17万人的大型样本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有10.9%,男性高于女性,且发病年轻化,40岁以下患病率高达5.9%,形势可谓十分严峻。好在经过几年的宣传教育与糖尿病综合防控体系的加强,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是高血糖治疗流程与国际接轨。治疗流程首先是生活方式干预,若血糖控制不达标,即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则应开始单药治疗,首选二甲双胍。只要没有禁忌证(如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治疗方案中。一线治疗药物还包括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泌剂等。一种口服药治疗血糖不达标的糖友,需在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采用另外一种或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若血糖仍不达标,则应将治疗方案调整为每日多次胰岛素治疗。
在胰岛素治疗方面,新版指南也有变更,主要是明确了开始胰岛素治疗的时限。口服降糖药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仍不低于7%的糖友,应开始胰岛素治疗。
代谢手术(即俗称的减肥手术)是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一大手段,过去认为体质指数达32即可采用,新版指南将这一临界点改为32.5。
新指南强调了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并对合并血脂异常的糖友心脑血管风险进行了分级,根据不同分级来确定降脂目标。例如,有明确冠心病史的糖友属于极高危人群,“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控制在1.8毫摩尔/升以下;无冠心病史,年龄在40岁以上或糖尿病史大于10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糖友属于高危人群,“坏”胆固醇也应小于2.6毫摩尔/升。心脑血管病高危糖友无论男性或女性,都要从50岁开始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指南还下调了控压目标,由140/80毫米汞柱改为130/80。
三是纳入了国内新上市的药物。在口服降糖药种类方面,除了经典的双胍类、促泌剂类(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以外,加入了新药SGLT2抑制剂。这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体内多余的糖从尿液排泄出去,从而降低血糖。这类药单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还有促进减重、降压等有利作用。需要注意,SGLT2抑制剂与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用时会增加低血糖风险,且使用中常见泌尿生殖道感染等不良反应,糖友应谨慎选择。
最后,新版指南的一大亮点是加入了中医药与糖尿病的内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大量证据证实,中医药在糖尿病的防治中有重要作用。根据糖尿病分期不同,患者可采用对应的中医药治疗方式。糖尿病前期且气血两虚患者,除生活方式干预外,可加用天芪降糖胶囊;2型糖友单用二甲双胍效果不佳且气阴两虚者,可用津力达颗粒;已有并发症的2型糖友,合并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气滞血瘀者,可用复方丹参滴丸。▲
摘自:生命时报 2017-12-05 第1170期 第16版 作者:靳玉玲


糖友运动牢记1357

受访专家: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康复医学科主任 王于领
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李莉娟
糖友在运动中需要掌握一定方法。有一个“1-3-5-7”运动原则,可帮助糖友做到循序渐进又不会过量。具体如下:
饭后1小时运动。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慢跑、自行车、游泳、踢毽子、跳绳等,但最好在饭后1小时左右进行。不少人都有过饭后立即运动引发腹痛的经历,这是因为刚吃完饭时是消化、胃肠运动的高峰期,此时运动不仅会导致肠胃的消化过程受阻,同时还会震动胃肠,两者都会引起腹痛。
每次运动在30分钟以上。运动时间过短,效果甚微;运动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疲劳累积,甚至引起低血糖。在有氧运动的前30分钟,身体供能以糖元消耗为主,至少30分钟后,脂肪才开始作为主要供能物质。因此,进行有氧运动最好是30分钟以上,才有消耗脂肪的效果。
每周运动5天。研究发现,锻炼达到一定频率才有利于血糖的降低和稳定,锻炼太少则起不到效果。每周锻炼3~5次是最适宜的频度。运动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全民健身指南》,运动者可从每周3天逐渐增加到每周5天,一周至少休息1天。
运动中脉搏不超过(170-年龄)次/分。心率在100~140次/分范围相当于中等强度运动,对身体的刺激强度适中。一般来说,运动的目标心率为170减去年龄的数值。例如50岁的糖友,运动中目标心率就是170-50=120(次/分)。运动时可随时数一下脉搏,将其控制在120次/分上下,运动强度就是合适的。若比目标心率低太多,就说明还没有达到有氧运动的锻炼标准;高出太多,则意味着运动过量,也应适宜调整。▲作者:李莉娟
摘自:生命时报 2017-12-08 第1171期 第16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