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鬼才,取法真鬼

 ljf2623 2017-12-17

书法功课

书法是中国人一生的功课

关注

来源综合网络

石开

生于1951年,福建福州市人,早年曾经师从陈子奋与谢义耕诸先生学习书画、篆刻,自1998年以后迁居北京,历任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

石开老师与王镛老师一样,都是取法秦汉书风的领军人物,粉丝众多,黑粉也多,不过有争议的人自然也是真能人,石开老师应该算是书法圈里比较时尚而且标新立异的人物,就单从这一头秀发,留的油而不腻,就已经很不一般。石开老师也善于自嘲,给自己刻了一方章,印文是“长发哥哥”,颇有点放荡不羁的魏晋风度,有点嵇康、刘伶的出尘味道。

这幅作品中钤有“长发哥哥”印

石开老师的书风在书坛上很标新立异,由于个人面目太强,所以书坛上鲜有模仿者,各大展览中的作品也基本见不到同样的风格,相比于其他几位著名书法家,这是极为罕见而难得的。一般来说,一种书风在受到追捧以后,一定会出现众多学步者,如现在的书展中,可以很容易看到“张旭光体”、“刘文华体”、“王镛体”等等。就因为这样的模仿,简单而迅速,见效快,容易入展,所以很多的所谓书法家都趋之若鹜,这是让人很遗憾的事情。回到正题,下面先看一看石开先生的早期作品:

一,第4届国展获奖作品

这是一幅草书,可以与石开老师现在的行草作品比对来看,这一幅作品主要还是“明清调”,有点陈淳的味道,格调不算高,章法安排和笔墨功夫很好,应该说是一幅比较中规中矩的草书佳作。

这是一幅石开老师的行草书,与上幅早期的草书作品两相对比:

首先,可以看到线条的改革,质感明显加强,有了更好的立体感,力度十足;

其次,字体形成了自己的面目,字法依旧是草书,却在字形与用笔上大量融合了篆隶的风味,韵味十足;

还有,章法上的追求也有所改变,上一幅草书作品,追求的是“明清调”的“连绵草”风格,一气之下,所以以追求行气为主,而这一幅则采用了魏晋手札一派的做法,在不失去行气的同时,增加了左右顾盼,穿插向背,十分巧妙。

二,第5届国展获奖作品

这是一幅篆书作品,落款上写了“拟屋漏痕篆”,“屋漏痕”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行笔保持中锋,使得线条的立体感得以加强,厚重与深沉是这一笔法的基本要求,漂浮与油滑则是大忌。

我想这一幅作品在当时的出现,一定是使人耳目一新的,之所以这样讲,主要是因为这一取法在当时是鲜见的。一般人只敢固定的去跟随那些著名的传统名碑法帖,学小篆一定是要取法李斯,大篆则一定是甲骨、钟鼎、石鼓文等等,而石开老师实在别开生面,他取法的对象,一定程度上是抛弃了传统的那些规整而庙堂气重的碑帖,关注点下移到了淳朴而轻松活泼的民间书法,并去掉了其中的俗气,升华为大雅。

那么这一类书风源头应该从哪里追溯呢?

我们来找一些古代民间书法来比对:

1,西汉《张掖都尉启信》

这是一种古代丧葬用的“幡信”,出土于居延,上面用墨笔写下了“张掖都尉启信”这6字篆书,是汉代的篆书墨迹实物了,弥足珍贵。我们可以拿这个与石开老师上面的第5届获奖作品相对比,一些字的写法,是相类似的,如“为”、“风”、“当”等,跟这一件幡信处理字体的方法基本相同,都是增加单字内部的空间,疏疏朗朗,线条清瘦。

2,西汉《武威张伯升柩铭》

这一件跟上一件是同类书风,也是同类物品,不过线条力度更强。释文是:

“平陵敬事里张伯升之柩,过所毋哭”

我们拿这一幅西汉墨迹,与石开老师的作品来比较:

这是石开老师现在的篆书作品,跟上面的西汉篆书相对照,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取法痕迹。这一类书风,其实类似于汉印里所谓的“缪篆”,一般的特点就是增加了很多装饰性的笔画以及加长的线条,整体上的装饰性很强。这类篆书是在篆书基本形态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构思,不同的艺术家会有不同的灵感,因此这也是能够体现艺术巧思书体。

这一类篆书后来也应用于东汉及以后的各类碑刻的碑额之上,如《张迁碑》:

3,《张迁碑碑额》

《张迁碑》的碑额跟以上两种西汉的墨书幡信的字体还是非常相似的,石开先生现在的篆书作品在章法上,对这一类碑额应该也有取法,因为前代是没有大尺幅的这类作品的,横幅或者立轴都无从借鉴,所以这一类碑额,就比如《张迁碑》,因为是双行,就可以由此延伸,以点到面,发散联想并应用到大尺幅作品的创作中。

截取了石开老师作品中的两行,比对之下,不用多说,可以看出这种借鉴。

综合以上,石开老师的书风转变是从取法的转变开始的,也取得了成功,这种探索是很有意义的,书法的取法本来就没有固定的路数,只要能从自己所取法的方向上,在形成自我的面目的同时,不偏离传统,就是好的。

还有就是,随着地下出土的古代简牍、碑版等诸多书法文物的日益增多,当代人应该珍惜条件,予以保存并继承,这样才是做了有益于后世的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