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嗽针灸辨证施治法

 chi_ping 2017-12-17

       咳为肺声,声发于气,可见咳嗽是一种肺系的疾病,乃因气不顺而上逆所引起,所以张景岳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喻嘉言认为“咳者,肺之本症也”。这种疾病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现就针灸治疗咳嗽,简述如下。

       一、病因与辨证

       肺位高而居于胸中,两叶白莹,虚如蜂巢,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只能受本然之正气,不能受外来之客气;亦只能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浊气,故咳为肺声,是气逆所引起。如每见咳嗽之时,先气上冲咽喉,使喉部作痒即生咳嗽,而闭口鼻使气下降则咳止。正如陈修园所说“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况肺为娇脏,既怕火又畏寒,所以当它受邪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咳嗽。《医学三字经》上说“肺如钟,撞则鸣”,之所以“撞则鸣”,程钟龄认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叩之则亦鸣”。所以才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但不外“聚于胃,关于肺”的说法。

       “聚”是痰湿不化,阻塞气道则作嗽。“关”是肺失宣发,肃降失职则作咳。所以关者宜开,聚者宜散,开关就是宣发肺气,使气下行而不上逆则咳止,散聚就是消除痰浊,使痰不聚则嗽自减。这是治疗一切咳嗽的大法,针灸更不例外。

       二、施治与处方

       在咳嗽发作之时,以止咳为主,以防久咳震伤肺络。应先取任脉天突宣降肺气,解除气逆所造成的气管痉挛,使管腔放宽以利气顺下降以止咳;加丰隆调和脾胃,使脾健以散津则水湿不凝则痰涎消;再取肺俞,它是本脏之俞,由肺主气,外合皮毛,故刺肺俞不仅能散表邪,宣肺气,且可调整肺之功能,以利肺之宣发肃降。三穴合用,可达关开聚散之效。

       按天突穴深部有气管,左右有肺叶,故宜正坐,微低头,使局部放松,应先直刺l一2分,然后将针竖起,沿胸骨后缘向下刺0.5-1.5寸,刺后气道颤动,麻痒,即感气下行而咳止。不宜向左右斜刺,以防伤及肺膜,引起气胸。

       凡由风寒引起者,必兼见鼻塞流涕,形寒无汗,痰稀苔白,脉来浮紧,乃因寒伤皮毛,致使肺失宣降,气逆作咳。洽宜祛风散寒,宣肺止咳。可加灸风门,以解表散邪,针列缺、合谷宣达表里,加强宣肺解表之力,使肺气通畅,清肃有权,邪无所依,则咳自平。

       凡由风热引起者,必兼见咳而不爽,身热头痛,咽喉干痛,痰稠苔黄,脉来浮数,乃因风热之邪由皮毛而入侵肺系,郁久化热所致。治宜疏凤清热,宣肺止咳。可加刺风门散表邪,鱼际泄太阴之风热,外关清三焦之邪热,大椎、曲池解诸阳经之郁热,為剌少商出血以清咽,使邪热散,肺气宣,咳自平。

       凡由燥气引起者,必兼见于咳无痰,鼻燥咽干,舌质红,津少,脉来细数,乃因燥热之邪从口鼻皮毛入侵肺系,燥热伤肺之阴液所致。治宜清燥润肺,宣肺止咳。可加刺太渊调理肺气,补复溜以滋水液,使津液上济以润肺系,则咳自平。

       以上三者均属急性支气管炎的见症,属外感引起的咳嗽。根据“外感之咳,其来在肺,故必由肺以及他脏,此肺为本而他脏为标也”的原则,主要采用手太阴肺以及大肠经的经穴,意在宣发肺气,使其清肃有权。

       凡由痰湿犯肺引起者,必症见咳嗽,痰多而色白,或稠或稀,胸脘痞闷,胃纳不佳,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来濡滑。乃因脾虚运化失职,湿聚为痰,上凌于肺,致使肺气不能下降所致咳嗽。治宜健脾宣肺,化痰散聚。可取手足太阴的肺俞、太渊宣肺气,下痰浊,配以太白、中脘健脾气,助运化,再配膻中利肺气。因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肺同取、标本兼治,使气行津布,痰湿自化而咳嗽可除。

       凡由肝火犯肺引起者,必见咳时胸胁作痛,面赤咽干,苔黄少津,脉来弦数。乃因肝气抑郁,久而化火,木火上炎,肺津被灼,使其清肃失职而发咳嗽。治宜清肝泻火,宣肺止咳。可取手太阴、足厥阴经的肺俞,尺泽调肺气,清肺热,阳陵泉、太冲清泻肝胆之火,使之气调火平,则肺无灼伤之虑而咳嗽自停。

       凡由肾气亏虚引起者,必见咳嗽痰稀,动则气喘,其咳尤甚,腰酸膝软,尿频舌淡,脉来沉细无力。乃因肾气虚衰,不能蒸化水液,则水气不能循常道而溃溢,上犯于肺所致。治宜补肾益气,宣肺止咳。可取足少阴、手太阴,以及背俞之肾俞、太溪补肾之真元,灸关元补下元,益肾纳气,刺肺俞、太渊以宣肺止咳。

       以上三者均属慢性气管炎的见症,属内伤咳嗽的范畴。根据”内伤咳嗽,先伤他脏,故必由他脏以及肺,此他脏为本而肺为标也”的原则,必须调理脏腑的病气,病气除则肺之清肃功能得复则咳自停。

       总之治疗本病,止咳则易,防止复发则难。而慢性咳嗽的复发,主要由五脏功能的失调,造成痰涎“聚于胃”而“关于肺”,故清除痰涎之聚,宣肃肺气之关,宜常灸肺俞、天突、风门、膏肓,还可根据肝咳刺太冲,脾咳刺太白,肺咳刺太渊,肾咳刺太溪,灵活取用以适应病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