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州麻糕

 sjw0923cn 2017-12-17

汪曾祺的短篇小说中有一篇题为《卖眼镜的宝应人》,说的是卖眼镜的王先生在苏北运河沿线做生意,见多识广,爱说白话,也就是闲聊。其中说得较多的是各地吃食,如准安南阁楼的麻油馓子,各地的烧饼,其中像如皋的黄桥烧饼、常州的麻糕、镇江的蟹壳黄,味道都很好。这儿要唠叨几句的是常州麻糕。


在我们的概念里,糕与饼不同,通常糕厚而饼薄;糕用米、米粉制作,饼则用面粉。按此理解,那么见到常州麻糕会以为它是饼。可常州人偏叫它糕!我较早吃它是在上海城隍庙,有一家专卖蟹壳黄与常州麻糕,松脆可口,有口皆碑。那时已感到这一名称挺别扭。上个月有常州之旅,一下车店外摆满麻糕,就如同一到绍兴,霉干菜到处皆是。我当然要品一下正宗麻糕——在红梅公园边上一家餐厅吃早茶,点了麻糕与肉包。有段插曲可一说:我问服务小姐可有包子?她说没有,但有馒头。我指指窗外说你们卖的不是肉包吗?她说这是肉馒头。我这才恍然大悟,这儿的人包子称“馒头”。


后来,我与一位常州籍亲戚说起,他说:“无锡人称小孩儿为‘佬小’,常州人倒一下,称‘小佬’。”如此看来,常州人称饼为糕,有点“反潮流”味道。再说那麻糕送上来了,卖相蛮好——上面芝麻密布,饼的色泽淡黄。可是一入口令我失望,不知是否忘了搁盐还是常州人怕咸,我食之无味,役吃光。离常州前,在火车站购一盒麻糕,回家一尝,也不妙,家人也不爱它。与上海城隍庙(如今叫“豫园商城”)相比还及不上!我并不因此以偏盖全,锁定常州麻糕全如此,或许有几处做得刮刮叫,只是我未打听过。


据资料,它正名“常州大麻糕”,系由长乐茶社王长生创制,已有130余年历史。其制作讲究,重火候,制出的糕饼皮薄酥重,为麻糕之上品。制作时一定要有干油酥,和入面剂子中,反复地揉。甜的加绵白糖,咸的加板油丁与葱末。遗憾的是,如今板油太少,葱也不多。有点看不懂的是:常州麻糕的风味与黄桥烧饼相差无几;黄桥烧饼又与上海的蟹壳黄相似;蟹壳黄又跟江南各地的油酥大饼相仿,有区别的只是大小及形状不同而已。长此以往,千“饼”一面,地方特色丧失了,制作也愈益马虎,吃食只能果腹,无法享受岂不可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