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篇 第三章 儿科病证 第五节 痄腮

 鉴益堂 2017-12-17
  痄腮是由风温邪毒引起的以发热、腮部漫肿疼痛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冬春易流行,属中医学温病范畴,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儿童5-9岁发病率高,患病后可获终身免疫。现代医学的流行性腮腺炎可参考本章节辨证。
       【病因病机】 外感风温邪毒,由口鼻侵入,壅阻少阳经脉,毒热循经上攻腮颊,与气血相搏,气滞血瘀,凝滞腮颊而生肿痛;少阳与厥阴相表里,邪毒传至厥阴,引起睾丸肿痛;肝气犯脾,可见上腹疼痛;温毒炽盛,可致昏迷。
       【辨证论治】 须辨轻重:发热不甚,腮肿轻微,无明显张口困难为轻证,反之为重证。辨常证变证:发热腮肿,神清无抽搐及睾丸肿痛为常证,高热腮肿,张口困难,神志不清,抽搐或睾丸肿痛为变证。临床上常见温毒犯表、热毒蕴结证。
        一、温毒犯表
       [证候] 轻微发热,恶寒,腮部漫肿,有触痛,咀嚼不便,舌红,苔薄白或淡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 感受风温邪毒,病邪在表,故发热,恶寒,舌红,苔薄白或淡黄,脉浮数;邪郁少阳,腮部乃少阳经循行之处,故腮部漫肿,触痛,咀嚼不便。
       [治法] 疏风清热,消肿散结。
       [方药] 柴胡葛根汤加减。亦可用内服银翘散。外敷金黄散或青黛散。发热无汗者,加荆芥、薄荷;腮部肿痛者,加夏枯草。
       [针灸治疗] 可选取合谷、颊车、翳风、液门、风池、外关。诸穴平补平泻。
        二、热毒蕴结
       [证候] 高热不退,腮部漫肿,灼热疼痛,坚硬拒按,咽红肿痛,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 热毒炽盛,故高热不退;热毒蕴结少阳,故腮部漫肿,灼热疼痛,坚硬拒按,咽红肿痛。舌红,苔黄,脉滑数为热毒蕴结之象。
       [治法]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方药] 普济消毒饮加减。热甚者,加生石膏、知母;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
       [针灸治疗] 可选取合谷、颊车、翳风、液门、大椎、曲池、丰隆。诸穴均用泻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