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敏专栏】导之有方 读之有法 ——《名著导读》进行时

 胡建兰fa55h3z7 2017-12-17

导之有方  读之有法

——《名著导读》进行时

文/张敏

NOV

美文导读

曾经,每一册的语文课本扉页,都有一则“写在前面”的美文,把语文学习比作是一次快乐旅行,有心的编者如同一位资深导游,热情洋溢的为一群整装待发的游客煽情演说,勾勒胜景、挑逗诱惑、点燃激情,让人瞬间群情激昂,跃跃欲试!

名著导读课之于学生,仿佛导游之于游客。那么,就让我们做一名开心导游吧,给孩子们推开一扇门,去探索一个广阔而新奇的世界。作为导游,其功能至少有三个:拟定游览计划,增添游览兴味,确保游览安全。与此类似,名著导读课的目的,至少也包含三个:激发阅读兴趣、制定阅读计划、做好阅读指导。


一、激发阅读兴趣



名著导读,趣味先行,章法不拘,理趣天成。高明的语文老师,名著导读会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学生从未知走向已知,又走向未知,从书本中来,读到灵魂中去。


形式激趣:课堂形式大胆翻新,如“书名猜度”、“影视剪辑”、“设疑推理”、“记者采谈”、“读写相长”等,以丰富多彩的导读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整本阅读的积极性。  


文本激趣: 一本名著不可能每一句、每一节或每一章的内容,都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或情感共鸣,老师不妨在学生走进文本前,先挑选名著中趣味十足的篇章,与学生共赏玩味,咀嚼精彩细节,以点带面,欲说还休,这种引导能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或“一览众山小”的点拨效果。


消除隔膜: 名著之为名著,容易让学生产生敬而远之的心理,此刻不能强行要求学生去“啃”,最好是借助当下的先进教学手段或时下热点话题进行引申链接,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导读,将名著读“浅”、尝“鲜”。



二、制定阅读计划  


阅读名著是汲取文化精粹的学习方式,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通道,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要使初中生的名著阅读有序、高效,落到实处,最好和学生商议共同制定一个阅读计划。如我们七(四)班制定的本学年阅读计划如下:

阅读内容:

  • 七上学期: 十月:《鲁滨孙漂流记》;十一月:《朝花夕拾》;十二月:《西游记》;元月:《海底两万里》;寒假:《格列佛游记》

  • 七下学期:二月:《红岩》;三月:《骆驼祥子》;四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五月:《童年》;六月:《名人传》;暑假:《三国演义》 《基地》

阅读时间:

  • 1、每周抽出一节课作为学生阅读课,教师引导阅读,教给方法,激发兴趣。

  • 2、利用课余时间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实施方法:

  • 1、分解整本书,划定每日或每周阅读范围。

  • 2、要求学生做好圈点勾画、旁注,做读书笔记。

  • 3、每读完一本书进行一次“读书分享”展示。

阅读分享:

通过名著阅读分享,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知识储备,陶冶学生精神情操,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如我班每月一次以例会形式召开的“读书分享会”,孩子们就以以下六个板块进行精彩呈现:

①书亮亮相: 各组派同学与大家分享平时读过的好书籍,首先,亮出书籍“诱惑”一下。

②书中的朋友:与大家介绍一下你在书中交到的新朋友(如主人公,作者或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可先道出人物的所做之事,再说各个人物性格,让同学们来猜。

③故事我来说:向同学们介绍书籍的主要内容,结尾可不说,以留悬念。

④精彩片段我来讲:书中总有几处令你“无法自拔”的地方,向大家分享并说说哪一句,哪个词触动了你。

⑤感触无限深:向大家大致介绍书中最感动你的是哪件事,哪个人物,哪种性格,与大家分享。

⑥读后感分享:一般读了一本好书,一定会忍不住写一篇读后感吧,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三、做好阅读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使学生“自能读书”,必须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阅读名著的形式有很多种,有精读和跳读,有圈点批注,有快速默读等。

默读,是整本名著阅读的主要阅读方法。从阅读的能力发展过程来看,朗读为默读准备了条件,默读是阅读的高级阶段,其适用性广而被人们广泛采用。由于省去了发音的动作,互不影响,保证了阅读环境安静,而且默读速度快,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还易于持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曾提出非常明确的要求:初中生要“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怎样进行默读训练呢?

1、动眼不动嘴:引导学生按照规定的速度进行默读,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不将默读变成“默朗读”。

2、边读边圈点:引导学生划出重点词句,标出段中的层次,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提高默读的效果。通过圈点,静心研读,促使学生读思结合,动脑动手。

3、边读边批注:批注就是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评语或注释。引导学生在思考型的默读中,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圈点,即在阅读名著时,用一套约定俗成的符号对重要的字、词语、句子或段落做出标记。圈点阅读法有利于培养我们良好的读书习惯,有利于我们对名著进行思考、赏析、理解。常用的圈点符号如下:

圈点符号

符号意义

①②③……

表段落标号

·(圆点)或。。。。。(小圆圈)

表精警之处

 (下划横线)

表着重记忆或领会

 (波浪线)

表示重要语句

?(问号)

表质疑

!(叹号)

表强调

‖(双竖线)或|(单竖线)

表段落层次

批注,“批”即批语或评语,“注”即注释。批注就是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评语或注释。批注的方法如下表:

批注方法(主要从作品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着手)

1.赏析式

对文章词语、句子、段落等进行仔细品味。

2.概括式

对层意、段意、文章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的归纳。

3.评价式

对文章中某一人或物,某一修辞和某一写法的评价性文字。

4.感想式

表达心得体会方面的文字。

5.疑问式

理解课文中产生的疑难点的文字记录。

6.见解式

就文章、文段、句子提出新的见解。

7.补白式

对文章内容产生的联想、想象,或对文章留白处的补充。


四、阅读成果展示


《朝花夕拾》人物画廊

湖北省云梦县实验中学七(四)班  曹思齐

善良又麻木的长妈妈

长妈妈(保姆):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了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了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严厉而慈爱的父亲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这让他的心里永远不安,永远痛苦。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父亲是无情的,他们没有关注到孩子在一步一步的努力,却一味地敷衍孩子,令孩子自尊心受损,以致度日如年。

可亲可敬的恩师

藤野先生(恩师):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的想象一下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妥协怯弱的朋友

范爱农(朋友):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对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

方正质朴的先生

寿镜吾(儿时的私塾老师):方正、质朴、博学,是鲁迅先生颇为敬畏的人。

自私的女人

衍太太(邻居):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上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朝花夕拾》读后感

湖北省云梦县实验中学七(四)班  张雨琪

捧着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感悟着鲁迅先生的童年真谛,本书当年出版时拟定的名字是《旧事重提》,读这本书时,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属于鲁迅先生的快乐日子。 本书是鲁迅先生人到中年的时候写下的,先生回忆起童年的点点滴滴时,想必心中一定很快乐,并别有一番滋味吧。

书中共有十篇故事,给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写百草园时,详细的写到了百草园那美丽的景致:“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一幅又一幅引人入胜的画面便呈现眼前,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对百草园深深的怀念与热爱。而三味书屋就不一样了。没有百草园的自由自在,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在我看来。三味书屋是枯燥乏味的。

书中的《藤野先生》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烙印。当时,中国在外国人眼中是一个弱国。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话时,便不由得心痛起来--“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自然也是低能儿……”但是,那些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里被杀头,还与日本人一起欢呼的中国人,我由心痛变为愤怒!那种骨子里就软弱的人,是不配做中国人的!

这本书,虽然只是一本回忆性的散文集。但是,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看到旧中国年代时社会的黑暗与弊端,让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