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泥文明||第二章 陶器发明与陶纹刻饰 第四节 陶图的分类

 RK588 2017-12-17

原创文章,转载需显要位置声明



第四节  陶图的分类


自从陶器出现,人类就开始在上面绘制各种陶图与陶纹,从最初的网格纹开始,到世界各国多姿多彩的图案、符号与正式文字,由于陶器最先的泥胎柔软,易于刻写,它又是泥土制作,价格低廉,所以自然而然成了世界上应用最广的工具之一。陶器上的铭刻与描绘的种类和样式,远远超过了岩石和其他金属器具。

陶图类型相当多,大致可以分为:形象陶图、几何陶图与装饰陶图三大类型。

1、 形象陶图,是直接将人与物绘制到陶器上,人与物都保持了基本形状,相当于绘画。这种图案在后世的陶瓷中得到巨大发展,花鸟仕女花卉等都是这种陶图的延续。古代陶图的目前是再现事物,成为绘画的不祧之祖。古代黑陶器易于铭刻,所以最能保留古代事物的原形,良渚文明中的黑陶刻猪图就是这样的一幅图,这幅产生于7000年前的宝贵陶图,保存下了当时猪的形状,猪嘴尖长,体形瘦长,明显具有野猪的特征。猪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大约有一万年的历史,在进化的过程中,猪变得越来越肥,嘴与腿变短,鬃毛也变得又软又短。另外还有蛙图纹,也是相当突出的构图。



(公元前2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彩陶猪)

 

相比之下,美索不达米亚的陶猪则得朴拙而生动,是一种直接的描绘。

第二种是几何陶图,所谓几何陶图,就是通过几何图形或是艺术抽象化的处理,使对象客体的形态特征更加突出的一种构图方式,这种方式不同于直接的形象描绘,它是一种特殊的写意化处理,通过这种处理,观赏者可以把握事物的特征,有更为鲜明的印象。

我们来看一个这种模式的图例,鱼,是

 

(河姆渡黑陶猪图)


古代人类最重要的食物之一,它数量多,只要有水就有鱼,海边与河流中的小鱼还是易于捕捉的,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事物。以鱼为题材的图案与图形都非常多,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鱼纹陶图就是其中一种,美学家们以此为例来研究中国文化积淀,也可以聊备一说。

 

(半坡鱼纹陶图


此外,各种动物,飞禽走兽都可以得到反映,这种绘画具有一种祛粗存菁,凝聚精华的作用。突出意蕴,有时近似于西方的现代派绘画,同属于仰韶文化的甘肃泰安地区出土的鸟纹陶图,就体现出这一特征,令人惊叹不已。


(甘肃泰安出土飞鸟陶钵)


  有一种人面纹,介于几何图与图画之间,既有人物图案性质,又有一定的绘画性。这是一种十分值得注意的图形。一般来说,陶工很少把人物图象直接描绘出来,因此这一图案可能是特殊人物,从仰韶文物的历史时代来看,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黄帝四面”,所谓四面,就是分别绘制于陶器外面的不同方向的图案。这一人物就是最早的领袖肖像,黄帝的图像就是如此。



 (青海马家窑舞人图案)

 

 半坡人面鱼纹)


特别是值得注意的是,马家窑舞人图案不但在中国出现,也在波斯与西亚出现,这种图案明显与当地图案不同,被认为是从东方传入的,我们可以将这种图案与鸟鱼图等图案一起考虑,可能是起源于东方,以后通过波斯进入美索不达米亚的。关于这种传播路线现在还有一些争议,传统的看法中,以西亚与印度、安纳托里亚的联系为多一些。

第三种是所谓装饰陶图:烧陶时将稻麦、人体、云纹、山水草木等图饰化,以一定的形状成为装饰性的图案,这种陶图产生最早,应用普遍,最为常见的是以下图案:

1、网格纹与菱形纹

网纹与菱纹的图案出现在世界各地,几乎所有的古代陶器全都有这种图饰,为什么世界各民族都采用了这种图饰呢?原因之一当然在于这种图案较简单,易于绘制,甚至可能最早是制作过程中自然遗留的痕迹。比如制陶中会将陶泥附加在编织的竹器或是渔网上,这时就会产生网格,也就产生了最早的图案。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最早的陶纹是产生于渔猎生产社会,渔网与捕捉野兽的网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最早的艺术来自于生活与生产过程,因此,将鱼、猎、羊等动物及鱼网等作为图案就是最自然的选择了。



(半坡网格纹)         

 

2、 稻麦纹

有一种重要的花纹与图饰在世界各民族陶器上都有发现,但是前人一直没有对它定名和作出合理的解释,现在有必要进行定位与说明,这就是稻麦植物纹。农业文明兴起之后,人类最重要的发明就是种植稻子与麦类,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与中国人最早种植了麦子与水稻,我们可以从美索不达米亚陶器与中国陶器上看到这种纹饰。

 

(仰韶文明陶器的稻麦纹)

 

3、 水波纹

“沧浪之水清矣,可以濯吾缨矣”,水是古今人类的第一需要,陶器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存水用水,水的波纹与涟漪经过古人美学的升华,成了普遍的陶图。中国水纹最集中的代表是仰韶水波纹,这时的水波纹已经发展相当优美,流线感强,形状规规则,有强烈的流动感,作为一种图案,直到今天仍然流传。



(上图为中国仰韶文化半坡陶器及水波纹)

 

4、 雷云纹

古人靠天吃饭,风霜雨雪,无不给人类社会以巨大影响,农业渔业和畜牧业更是与四时变化密切相关,长期对天气的观测,使人类关心天上风云变幻,瑰丽多彩的云霓自然成为美的象征,于是就产生了雷云纹。纹路来自变幻无穷的云,所以它的图案也变化多端,非常多样,不拘一格。


(龙山文化大汶口遗址陶器雷云纹) 


    

(青海马家窑文化雷云纹陶器)


中国陶器中,雷云纹较早见于龙山文化,大纹口陶器的雷云纹基本上呈圆形,以后逐渐演化成方形,到青海马家窑陶器中,雷云纹已经基本定形,呈方形并且互相勾连。


(河南郑州出土商代陶器之雷云纹)


到了商代的陶器,雷云纹再次发生变化,强化了装饰性,成了青铜器纹饰中主要形式。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中国奥运会将火炬图案定为雷云纹,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创造,只是绘制说明中将雷云纹在中国的起始年代定为汉代,这显然不符合实际,应当说早在公元前约2500年的龙山文化中雷云纹已经出现在陶器上了。





原创文章,转载需显要位置声明

方汉学术

公众号:Fanghanwenxuesh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