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里达去世的中国意义

 置身于宁静 2017-12-18

  ●解构是德里达思想的核心,是一场颠覆运动的策略,既是破坏,又是建设。

  ●他是法国自伏尔泰以来、经左拉、萨特等一系列文化精英而得以延续的知识分子介入公共事务的传统的光辉的一环。

  ●他的写作实际上超越了文学与哲学的传统分类的界限,他的思想对人文社会科学包括文学批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德里达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被阅读、欣赏、翻译、出版、教授和讨论乃至争论的思想家。他捍卫少数族群的利益,反对死刑、殖民主义和种族隔离。

  2004年10月9日,法国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因胰腺癌不治,走了,终年74岁。

  德里达的生命被解构了,他的思想得以延异,继续解构着文本,而文本是欧洲各种思想和一切实践活动的踪迹。解构是德里达思想的核心,是一场颠覆运动的策略,既是破坏,又是建设,他针对的是西方哲学传统的根基形而上学,即所谓逻各斯中心主义或称语音中心主义,而通过意义的延异返回到事物的源头,延异使解构的行为同时具有了历史感和运动感。结构解构,解而复结,结而后解,如此往复,迭出新构。一切都要解构,德里达的思想也不例外。

  德里达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被阅读、欣赏、翻译、出版、教授和讨论乃至争论的思想家,也是一个用笔和嘴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知识分子。他捍卫少数族群的利益,反对死刑、殖民主义和种族隔离。2001年,他访问过中国,他回国的当年底,疾病就上了身,然而病中的他,没有停止过思考,没有停止过写作,没有停止过解构。在他自2002年以来发表的作品中,有《流氓》(2003年),解构流氓的概念和流氓国家;有《9·11概念》,反省9·11以后的国际格局;有《独一无二的每一次,世界的终结》(2003年),汇集了他为每一位精神上的朋友撰写的悼念文字,他与他们在生命的两岸探讨着生死问题。他是法国自伏尔泰以来、经左拉、萨特等一系列文化精英而得以延续的知识分子介入公共事务的传统的光辉的一环,如今他也到了生命的彼岸,他和他的老朋友们的讨论或者争论还会继续吗?

  德里达被认为是一个“68年一代”的思想家,以尖锐激烈知名。这是一代蔑视权威、崇尚自由的思想家,他们不是自以为掌握话语霸权的传统的知识分子,那一代所谓“思想导师”已经在20世纪80年代消失了。十数年来,我国亦有一股不大不小的“德里达热”,时见某人“解构”、“延异”不绝于口,但不知是否体会了德里达的“批判”和“建构”之意,须知“解构主义是站在‘是’——一个对生命的肯定——的一边的”。德里达是一个更多地从文学作品中吸取灵感的哲学家,有人说他试图取消哲学,而他认为,某些文学作品包含有更多的哲学思想,所以,他的写作实际上超越了文学与哲学的传统分类的界限,他的思想对人文社会科学包括文学批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人问他:“你认为自己更主要地是一个哲学家吗?”他回答说:“我越来越有计划地想找到一个非基点,或者说一个非哲学的基点,从那里对哲学进行发问。但是寻找一个非哲学的基点并不表明一种反哲学的态度。我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是:哲学自身如何才能表明它是不同于自身的东西,这样它才能以一种原初的方式质疑和反省自身?”他的回答可称巧妙,巧妙之处在于:一方面,他摧毁了哲学自视为特殊文本的地位,另一方面,他又从非哲学文本(文学文本)的角度维护了哲学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德里达反复强调,解构不是一种方法,一种技术,也不是一种批评,而是一个过程,一种阅读活动。要理解德里达,那就仔细地阅读德里达吧,解构德里达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