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笔记六:汉元帝时的党争一

 墨香笙樵 2017-12-18
西汉从高 祖立国、文景富国、武帝征伐到昭宣中兴,之后从汉元帝就开始走下坡路。而且这个下坡路还基本上是六十度倾角以上的,仅用了两个皇帝:汉元帝和汉成帝,不到 五十年的时间就基本上把家底败光了。虽然汉成帝是个有名的昏君,这个咱们以后再说,但是我个人认为汉元帝是要负主要责任的。其实从人本身来说汉元帝还算是 个不错的人,班彪在《汉书》中对他的盖棺定论是:班彪赞曰:臣外祖兄弟为元帝侍中,语臣曰:“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声,分刌 节度,穷极幼眇。少而好儒,及即位,征用儒生,委之以政,贡、薛、韦、匡迭为宰相。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焉。然宽弘尽下,出于恭俭,号令温 雅,有古之风烈。”可见这位老兄多才多艺、宽仁俭朴还是很有些史书中提倡的明君坯子的,可是为啥家业从他手中败了呢?就是一个缺点:优游不断。通俗点说这 哥们是个糊涂皇帝,西汉亡就亡在他的糊涂上面。

这回咱们就从汉元帝时候的党争来看看这哥们 有多糊涂。上面说了元帝好儒,那么儒生清流自然在他手下聚成一党,咱们姑且叫清儒党;另一派其实是来源于宣帝留下的政治遗产:外戚和宦官。外戚是皇帝老 婆,老娘,老娘的娘。。。反正跟各代皇帝X染色体有关系的家族。汉代以孝治国,除了刘邦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一个孝字:孝惠、孝文、孝景、孝武等等,外戚也 就是因为这个有了干政的理由。宦官是由于宣帝晚年多病,任用宦官管理朝政。外戚和宦官结合就形成了外宦党。

Round One:清儒党萧望之 VS 外宦党石显
萧 望之在汉昭帝的时候就已成名,和元帝有师生的情义。元帝即位之后自然成为辅政大臣,这位仁兄和周堪、刘更生和金敞等清儒党员新官上任干的如火如荼。于是无 形中架空了外宦党高级官员车骑将军史高(来源于元帝外祖父家族)和中书令宦官石显。反正得罪都已经得罪了不如乘机连根拔除,清儒党决定主动出击,萧望之上 言道:“中书政本,国家枢机,宜以通明公正处之。武帝游宴后庭,故用宦者,非古制也。宜罢中书宦官,应古不近刑人之义。”话虽有理但是有点不地道了,不让 用就不让用呗,不该把人家受过宫刑拿出来招摇,比较伤人品。孙膑、司马迁等都是受刑之人照样彪炳史册,不知道这老小子“古不近刑人之义”是从哪里杜撰出来 的。这篇奏折大大的伤害了石显等人的自尊心。可是汉元帝采纳了没有呢?没有。《资治通鉴》中的记载是:上初即位,谦让,重改作,议久不定,出刘更生为宗 正。可见元帝是个没有主见以至于到了昏庸的人,做皇帝的人怎么能真“谦让”?不好的政策该改正就要改正,这点破事还值当“议久不定”?近的看看吕后和赵高 不就行了?亏了班彪还说他“善史书”,看来这哥们看史书是当《故事会》看的,根本没看出门道来。最后这个“
出刘更生为宗正”的结局很值得品味,刘更生原来的职位是“谏大夫、给事中”很中枢的职位,这场辩论的结果却是被出为“宗正”也就是管理刘姓皇族杂事的官,明显是降职了。可见第一回合清儒党虽然主动出击还是以失败告终,折损大将一名。

Round Two:清儒党萧望之 VS 外宦党石显
这 一回合是源于清儒党的两个败类:郑朋和华龙。这两个人由于人品低下不被萧望之等认同,恼羞成怒投奔了外宦党。石显等乘萧望之Take Vacation的时候让这两个清儒党叛徒诬告萧望之等清退外宦的真实原因是为自己结党营私。元帝一听这个汇报,乖乖不得了很是惊诧,连忙问石显应该怎么 办?石显很果断的告诉他应该将萧望之“召致廷尉”。这里多说一句,汉代廷尉是最高级司法官员,“召致廷尉”就是将某某锁到天牢拷问。接下来最荒唐的一幕出 现了:时上初即位,不省召致廷尉为下狱也,可其奏。后上召堪、更生,曰:“系狱。”上大惊曰:“非但廷尉问邪!”以责恭、显,皆叩头谢。这个元帝当了整整 二十年的太子竟然不知道“召致廷尉”的真正含义,这个极品糊涂已经不是能用语言来描述的了。直到问了清儒党 的周堪等才知道萧望之休假之后没有回来上班的原因是被请进了看守所。这才想起来责问石显,让他们赶紧把老萧放了回来上班。可是外宦党是如何狡猾,石显联络 史高上奏说:“上新即位,未以德化闻于天下,而先验师傅。即下九卿、大夫狱,宜因决免。”大意就是陛下您刚即位还没来及扬刀立威,不如这次咱们就借老萧震 慑一下群臣;另一方面,皇帝是不能随随便便下高级官员狱的,如果让人知道您糊里糊涂地关了老萧,您的威望会很受损的说,不如委屈一下老萧免了这人的官了 事。汉元帝竟然同意了这个解决方案,而且不仅免了萧望之的官还把周堪和刘更生废为庶人。处理冤案的方法就是把冤案做实,对待自己糊涂的策略就是用更大的糊 涂来掩盖。做皇帝做到这个份上,真是想不家败也难。第二回合外宦党以“一本”K.O.,利用皇帝性格弱点连根拔除了清儒党党魁和两位主要成员。

Round Three:
清儒党萧望之 VS 外宦党石显
萧 望之不是已经被拔除了吗?怎么还有第三回呢?呵呵,这个汉元帝不是糊涂吗?不是优柔寡断吗?这哥们免了萧望之不久心里过意不去又提拔了他,连带周堪和刘更 生等都重新任用起来。清儒党上回受了那么大的委屈当然不爽,再次主动出击但是稍微改变了策略。先是刘更生指使亲属上书说最近的地震是由石显等人擅权造成的 天象,坦率的说这个罪名比较“莫须有”,石显当然不服,顺着蛛丝马迹一查果然是刘更生在背后捣鬼,于是反告刘更生欺诈诬告。石显改变地层应力的证据显然不 好找,但是刘更生串通亲属上书的证据却是明摆着的,于是石显反告成功,刘更生再次被废为庶人。接着萧望之的儿子也对上次老爸吃亏耿耿于怀,上书为老爸言不 平。这里我们就要批评一下萧望之父子了,汉元帝那么糊涂低能他们都琢磨不透他的心思。人家已经重新启用了你就等于隐讳地认了错,你还不依不饶。不错,皇帝 上次是错搞了你,但是不是为了面子吗?你还非要人家做皇帝的正式向你道歉不成?同时我们也要表扬一下外宦党的精明,他们成功地把自己的安危和皇帝的威望捆 绑在一起让清儒党无的放矢,投鼠忌器。石显等利用这个机会看准皇帝的心思再次发难,上书说:“望之前幸得不坐,复赐爵邑,不悔过服罪,深怀怨望,教子上 书,归非于上,自以托师傅,终必不坐,非颇屈望之于牢狱,塞其怏怏心,则圣朝无以施恩厚。”这一招棋非常狠,其实是看准了萧望之不会再次甘于受辱,而要故 意逼他自杀以永绝后患。出人意料的是这点竟然被汉元帝看破了,说:“萧太傅素刚,安肯就吏!”石显等再次忽悠说陛下您多虑了,萧望之就那点破事不会被判什 么重刑的,老人家一定在监狱里吃嘛嘛香,身体安康。汉元帝一听也对,要秉公执法嘛就准了。石显等故意把捉萧望之的声势弄的很大,老头坐不住了,终于饮鸩自 杀。汉元帝这才回过神来,饭也不吃了,哭的死去活来。以后还每年都派人去老萧坟头上烧纸一直到他自己崩了。可是错误已经犯下,人死不能复生。虽然后来也追 究过石显等的责任但是最后还是不了了之。难怪司马光写到这里也是忿忿不平的说:“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寤也!夫恭、显之谮诉望之,其邪说诡计,诚有所 不能辨也。至于始疑望之不肯就狱,恭、显以为必无忧。已而果自杀,则恭、显之欺亦明矣。在中智之君,孰不感动奋发以厎邪臣之罚!孝元则不然。虽涕泣不食以 伤望之,而终不能诛恭、显,才得其免冠谢而已。如此,则奸臣安所惩乎!是使恭、显得肆其邪心而无复忌惮者也。”到这里清儒党元气大伤党魁自杀,但是天下读 书人还是多的,加上元帝“好儒”,又有新的党魁不断涌现,党争还是要继续下去的。咱们下回接着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