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详注第五十四章

 有而无限 2017-12-18

原文:善建者不拔,

王弼注:固其根,而后营其末,故不拔也。

今译:巩固根本,然后再发展次要的、末端的,所以不能被拔掉。

备注:(淮南子《主术训》:“昔者齐桓公好味,而易牙烹其首子而饵之;虞君好宝,而晋献以璧、马钓之;胡王好音,而秦穆公以女乐诱之。是皆以利见制于人也。故善建者不拔。”)

原文:善抱者不脱,

王弼注:不贪于多,齐其所能,故不脱也。

今译;不贪多,尽其所能而不超过其能力所及,所以不会滑脱。

原文:子孙以祭祀不辍。

王弼注:子孙传此道,以祭祀则不辍也。

今译:子孙把这种道延续下去,以它来祭奠祖先,这种延续就不会断绝。

备注:(1、韩非子《喻老》:“楚庄王既胜,狩于河雍,归而赏孙叔敖。孙叔敖请汉间之地,沙石之处。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唯孙叔敖独在。此不以其邦为收者,瘠也,故九世而祀不绝。故曰:‘善建不拔,善抱不脱,子孙以其祭祀,世世不辍。’孙叔敖之谓也。”

2、苏辙《老子解》:“世岂有建而不拔,抱而不脱者乎?唯圣人知性之真,审物之妄,捐物而修身,其德充积。实无所立,而其建有不可拔者;实无所执,而其抱有不可脱者。故至其子孙,犹以祭祀不辍也。身既修,推其余以及外,虽至于治天下可也。”)

原文: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王弼注:以身及人也。修之身则真,修之家则有余,修之不废,所施转大。

今译:这里是通过自己来了解别人。在自己身体范畴修道,就会表现为为人真实、朴实;在家庭范畴修道,就会表现为物质的丰盈有余,修道不停止,所能产生的良好影响就越来越大、越來越广泛。

备注:(淮南子《道应训》:“楚庄王问詹何曰:‘治国奈何?’对曰:‘何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楚王曰:‘寡人得立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任于身,不敢对以末。’楚王曰:‘善!’故《老子》曰:‘修之身,其德乃真’也。”)

原文: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

王弼注:彼皆然也。

今译:这些都是同样道理。

原文:以天下观天下。

王弼注:以天下百姓心,观天下之道也。天下之道,逆顺吉凶,亦皆如人之道也。

今译;通过观察天下百姓的心思、想法,来洞察天下的道。天下的道,和人的道是一样的。

原文: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王弼注:此,上之所云也。言吾何以得知天下乎?察己以知之,不求于外也。所谓不出乎以知天下者也。

今译:此就是上面所讲的这些。问我如何知晓天下?观察自己来获知,不向外物去寻求。这就是为什么不出门就能知晓天下。

备注:(1、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2、韩非子《解老》:“人无愚智,莫不有趋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得于好恶,怵于淫物,而后变乱。所以然者,引于外物,乱于玩好也。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而今也玩好变之,外物引之,引之而往,故曰‘拔’。至圣人不然:一建其趋舍,虽见所好之物不能引,不能引之谓‘不拔’;一于其情,虽有可欲之类神不为动,神不为动之谓‘不脱’。为人子孙者,体此道以守宗庙不灭之谓‘祭祀不绝’。身以积精为德,家以资财为德,乡国天下皆以民为德。今治身而外物不能乱其精神,故曰:‘修之身,其德乃真。’真者,慎之固也。治家者,无用之物不能动其计,则资有余,故曰:‘修之家,其德有余。’治乡者行此节,则家之有余者益众,故曰:‘修之乡,其德乃长。’治邦者行此节,则乡之有德者益众,故曰:‘修之邦,其德乃丰。’莅天下者行此节,则民之生莫不受其泽,故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修身者以此别君子小人,治乡治邦莅天下者,各以此科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故曰:‘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奚以知天下之然也?以此。’”

3、苏辙《老子解》:“天地外者,世俗所不见矣,然其理可推而知也。修身之至,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皆吾之所及知也。然安知圣人以天下观天下,亦若吾之以身观身乎?岂身可以身观,而天下独不可以天下观乎?故曰:‘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言亦以身知之耳。”

全文今译:

善于建树的人建造的东西拆不掉,善于抱持的人抱住的东西不会掉落,如果子孙能够遵循、守持道,那么子子孙孙以此为生,就不会断绝。

在自身范畴修道,就会表现为为人的真实、真诚,了解并坦然面对自我;在家庭范畴修道,就会表现为物质的丰盈有余;在乡里范畴内修道,就会表现为这个地区受到敬重;在国家范畴修道,就会表现为物产丰足;在天下范畴修道,就会表现为每个个体都从中获益。

所以,以自己的身来体悟别人的身,以自己的家来观察别人的家,以自己的乡里来了解其他的乡里,以自己的国家来认识其他的国家,我们通过事物体现的道来观察具体的这一类事物。我凭借什么去判断天下的状况呢?以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