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例分享】运用小柴胡汤治疑难病心得(1)

 杜子桐 2017-12-18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创立的经典名方,在《伤寒论》中是治少阳病的主方,由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组成。张仲景在《伤寒论》少阳病篇以“口苦、咽干、目眩”作为少阳病证的提纲,口、咽、目都是人身上窍,又都是少阳经脉所过之处,故当少火被郁就口苦,火盛灼津就咽干,风火上煽就目眩。后又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所以历代医家多认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七大症为小柴胡汤的主症。尽管主治症情纷繁,但小柴胡汤终归以和解少阳为主旨,只要证属少阳经脉脏腑功能失调,“便可但见一症,不必悉具”这就是张仲景辨证论治的精髓。

《素问·阴阳离合论》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吴崐说:“太阳在表敷畅阳气,谓之开;阳明在里,受纳阳气,谓之阖;少阳在表里之间,转斡阳气,犹枢轴焉,故谓之枢”。《说文解字》云:“枢,户枢也,户所以转动之枢机也”,“机,木也”。少阳受邪,正邪纷争,进退于表里之间,必影响开阖枢机之不利,故少阳病病机以机枢不利所致的寒热错杂,虚实相兼为要。张仲景创小柴胡汤以辛开苦降、补虚泻实为宗旨达到燮理少阳,调和枢机之目的。所以自东汉以来,历代医家思古不泥,充分继承和弘扬了张仲景的治疗思路,把握病机,灵活变通,在临床上广泛运用小柴胡汤诊治各种疑难杂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就小柴胡汤治疑难病心得汇报如下。

郁证案

患者某,女,29岁,2009年5月5日初诊。抑郁症病史3年。平素情绪极易紧张,一直服用抗抑郁药(具体药物不详),曾不明原因晕厥多次,无法坚持工作,以致辞职在家休养近3个月。辰下:情绪悲观心烦,伴腹泻1月,食生冷后明显,质稀,少腹疼痛1周,食纳欠佳,口干不欲饮,口苦,神疲乏力,寐差(平素如服安眠药物方可入睡,具体药物不详),舌边齿痕,苔薄,脉细。西医诊断:抑郁症。中医诊断:郁证。证属肝郁脾虚。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和中。方拟小柴胡汤合理中汤加味。

药用:柴胡15g,黄芩15g,法半夏10g,干姜10g,党参15g,大枣6g,炙甘草6g,炒白术15g,夜交藤3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二诊:药后诸症明显好转,精神增进,情绪平和,舌边齿痕,苔薄,脉细。守方继服。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该患者经服上方出入3个月期间,未出现晕厥现象,同时症状基本痊愈,已间断性工作。
 
按:抑郁症属中医“郁证”的范畴。郁证的病因是情志内伤,病理变化与心、肝、脾关系密切。根据《伤寒论》观点,致郁原因有二:一则由于外邪侵入少阳,居于半表半里,少阳属胆,与肝相表里,邪入则肝胆受病,脏腑气机不和,故肝胆气郁;二则因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而致郁证。该患者平素情绪不稳,考虑属于后者,即由于人之情志不遂,久而郁滞,使少阳调畅生发之性被阻,故会产生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等气机阻滞之征象。治以小柴胡汤加味。方中柴胡理气疏肝,推陈致新;配伍黄芩苦寒清热,疏利少阳气机、清郁热,并制柴胡之辛散;肝郁日久伤脾,脾失健运,而出现腹泻、纳差等症,故予干姜、大枣、炙甘草健脾,并佐以党参、白术益气健脾,脾土健旺,则有助于肝气条达,气机疏畅;半夏燥湿以止泻;肝郁化火扰动心神,故有寐差,加以夜交藤养心安神以安眠镇静;诸药相辅相成,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即能疏利少阳枢机,又能条达气机升降,使内外宣通,气血运行,为解郁之佳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