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效教学的一个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智汇百川 2017-12-20

有效教学的一个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很多语文课堂上演的还是教师独角戏,教师口讲、手板书,学生耳听手录,或者播放多媒体,学生眼睛跟着屏幕转,被动学习,教师无休无止的分析讲解和过多过滥的练习、考试挤占了学生宝贵的读书作文时间,以讲代学、以练代习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亲历知识获得的过程,使学生的主体性失落,语文的特性已不复存在。舍本逐末,导致学生厌学、学习效率低下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有效教学的一个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要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布置真实性的学习任务,鼓励交流和互动,这些都属于真实性学习的特点。只有学生发生了真实性学习,他们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真正的深度理解,及其所引发的情感体验,正是有效教学所追求的。

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会学习,提升学习力,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是语文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

笔者乐意将自己的有关思考和教学实践进行交流,请读者指正。

有效教学的一个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根据我自己教学语文的体会,我认为,养成“六动”习惯对语文学习特别重要:

一、动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求学生对什么问题都开动大脑机器,从多方面去琢磨研究一番,这对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和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大有裨益,而认识能力的高低和思维品质的优劣,对语文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不强和作文水平不高,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受到认识水平和思维品质的制约。

二、动口。语文是交际工具,要熟练地掌握运用这个工具,从而成为未来社会“能说会道”的人,除了动口,别无他法。因此,课堂内外,学生都要勇敢地开口说话。家庭、学校、社会都是学生的“演讲台”,家长、老师、亲友既是学生“说话”的学习对象,又是学生的“话友”和“听众”。

三、动眼。所谓“动眼”,主要是指勤于观察,要事事关心,处处留意,做生活的有心人。没有良好的观察行为和较强的观察能力,就无法熟悉身边的人和事,体味他们的甘苦,获取强烈的感受,就唤不起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于学生写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了“长期积累”,就会“偶然得之”,也就有了写作的材料和灵感。

有效教学的一个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动耳。语文能力主要指听说读写能力。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把听话和阅读相提并论,他说:“听话也是阅读。”学生要利用各种机会锻炼自己的听话能力,要通过自己的“聪耳”去捕捉信息,理解语言的意义,迅速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记住其中的有用部分,并形成相应的思维,培养语感。“听”不仅是汲取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且十分有利于智能的开发和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养成。因此,加强听话训练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条必需而有效的途径。

五、动手。不动笔头不读书。阅读时学生要学会圈点评注,做读书笔记,制作卡片,写读书心得;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外,还要坚持写日记、周记,经常与同学师长亲友通信;坚持不懈练好毛笔字钢笔字……多动才会手巧心灵,才会懂得治学的方法,最终才会成为具有扎实语文基本功的有用之才。

六、动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书本知识不是唯一的知识,天地间有一种内容非常丰富、色彩缤纷的不是用文字写出来的书,那就是天地万物、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以及人类社会的各种各样的现象。毫无疑问,孤陋寡闻、对生活缺少体验的人是很难学好语文的。李白、杜甫之所以成为我国诗坛的两座高峰,当然与他们的才高盖世、学问渊博有关,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两次漫游天下,才使李白有机会饱览祖国的山川名胜,孕育了冲天豪气,从而成为“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一代诗仙;而如果没有“安史之乱”中的颠沛流离,诗圣也许就写不出《三吏》《三别》这样的传世名篇。高尔基的成就的取得,更是社会大学教育的结果。因此,学生要根据自身条件,抽出时间(主要利用节假日)走向社会:或参观工厂,或到农村调查访问,或就近观览自然风光,了解风土人情,或远游名山大川,观赏风景佳胜……拓宽视野,增广见闻,陶冶情操,积累生活经验,花这“诗外功夫”,读这“无字之书”,就使所读之书活起来,真正学以致用,服务于社会,学生的语文素养必将得到全面提高。

有效教学的一个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为了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实施的“三个五”活动策略可供参考:

课堂:“新闻5分钟”

笔者在语文课上坚持开设“新闻5分钟”节目,深受学生欢迎。操作程序如下:

准备节目内容。学生收集近期的新闻素材,编写成文稿(消息)。材料来源不拘一格:广播电视节目、书报杂志、实地采访均可。内容丰富多彩:国际国内要闻、体育科技经济、人类社会自然界、总统平民、正面形象反面典型……每次节目内容不要求面面俱到。

讲台“播音”。每天语文课“播音”一次,每次5分钟左右。或安排在课初,或课中,或课尾,视课堂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而定。“播音”用记录速度,每位学生边听边记录要点。

有效教学的一个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前几次可由教师示范,而后交付学生完成。既可让每位学生轮流独立制作节目和“播音”,也可几个学生一组合作承担。教师不能撒手不管:一是要疏通各种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安排收听收看新闻的场所、时间,提供到阅览室摘录资料的方便,为学生采访作适当辅助;二是要当好指导员,保证学生制作的节目既健康又富有教育意义和认识价值。

在语文课上开设“新闻5分钟”节目,作用是多方面的:激发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增广学生见闻;既发挥了思想教育功能,更在读写听说多种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它将小课堂向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延伸,给生活空间愈来愈狭窄的当代中学生带来生机和活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