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科院证我的“茨”是日本之源》

 动力实体能 2017-12-21

在前不久我发现日本中心地域的东京周边存在超大的“茨地域”,以及日本人文及血缘应该是源于中国上古的黄帝时期的“茨部族”,并有日本的“久慈”等多个相关地名的“慈”字与“茨”字相证之后,正好有正规渠道的新闻报道说,中国科学院也发现日本的人文及血缘是源于中国河北省南部的武安市的“磁山村”,而“茨”与“磁”的相关内涵明显是具有一致性的。

中科院这一则新闻报道的标题是《数百万日本人决心回到中国认祖归宗:中科院公布真相让人意想不到》,具体的链接字串是:https://mini.eastday.com/a/170924172846537.html?qid=ludashi013s,中科院此项科研的具体工作单位是:“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而因为其认定了一些日本人是源于中国的“磁”,既源于河北南部武安市的“磁山村”,所以才会有标题说“数百万日本人决心回到中国认祖归宗”。

而我早先发表的相关文章是《“具茨山”与日本的历史原点》,其具体的链接字串是: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538080102xd4q.html,这是我用卫星地图搜索发现的成果,其在与“计算生物学”完全不同的领域,先于“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发现日本的人文及血缘是源于中国上古的“茨”,“茨”是古籍记载的黄帝去过的“具茨山”,而日本东京附近存在超大面积的“茨地域(茨城县、东茨城郡、西茨城、北茨城市、茨城町)”及多个“久慈”地名的“慈”等等。

中科院发现的“磁”与我发现的“茨”应该是同一回事,这么大型的元素,没有关联的可能性极小,只不过中科院的发现登载的晚,发现的内容涉及面比较窄(“磁”远窄于“茨”),发现的内容深度较浅,且纪年元素模糊(没有与黄帝相关的认识)等等,其无法直接关联到中日上古史的大全景。

中科院发现的“磁”与我发现的“茨”到底是怎样关联的呢?

在中日上古史的大全景中,仅有说到的“磁”、“茨”、“慈”三个字及相关性还很难做完整的理解,因为其还缺一个关键的“兹”字,而所有这些相关元素加起来,按顺序应该是“兹、茨、慈、磁 ”这四个字。

首先,在以上所说的四个汉字的元素之中,“兹”应该是华夏一个部族女首领的名字(或姓),而一切都是由“兹”而开端的或相关的。

什么是“茨”字?“姿”字形中的“次”字,可能是与在家中的排行大小相关,“姿”就是排行第二的“次女”的意思,以有记载黄帝曾到过“具茨山”来说,而由于“具茨山”的存在在先,“黄帝”的拜访在后,“茨”应该是属于比黄帝稍早的“商”部族的,由于潮汕人至今仍将女性称为“姿娘”,其历史应该离此很近。

“慈”字在这里有什么关联呢?这可能是跟“兹”的个人表现有关,其立字的感觉可能跟“恩”字相类似,“恩”的字形是“大妈的城之心”,大妈是盘古的嫡妻常羲,嫡妻为“大”,她对华夏所有人都有“恩”,在省略了字形中的“囗wei2”之后,其是因“大妈之心”而立字,因此,“慈”当然应该是因“兹母之心”而立字,所以,“慈”因字形中的“兹”也与本题有关。

那么,这些事跟“磁”有什么关系呢?很可能因为“兹”是携带“磁”的部族,所以有些时候可能被记为“磁”,包括住地的地名,华夏一开始就有的指南针,指南针应该是出自于有“磁”的部族。

有了以上这些认识,“磁”这个元素的起点其实还不是河北武安市,其在中原之前的地点不甚清楚,但在其进到了中原之后,可能最先是在山东烟台市的“磁山”(华夏进入中原的登陆地点),然后再到河北南部武安市的“磁山村”,再到河南中部禹州市及附近的“具茨山”,最后有分支到日本东京附近形成“茨地域”。

这段时间和这些人类,应该是日本人文和血缘的起点。

日本历史上的“虾夷”非常显赫,但其原本可能就是华夏初期的这些人,“虾”字的繁体是“蝦”,这其实是与华夏部族联盟里的“叚部族”的族源很近,“叚”是创造“假文字”的部族,“平假名”及“片假名”就是“假文字”,这又是华夏上古史大全景的相关内容,“叚”在中国对应的应该是水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