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中有的是用阳历日期来定的?

 寒器 2017-12-22

扯远点,从历法的源头开始说吧。

历法是干嘛用的,记日子用的,因为人类的各种生产和活动都需要记日子,什么时候雨多,什么时候添衣,什么时候种地,什么时候娶妻(我就是为了押韵…),怎么记日子呢,很自然的就是头顶每天都能看到的太阳和月亮,而人类发现,太阳和月亮都有明显的周期:太阳的东升西落、季节变化(不同季节太阳高度和升落时间),月亮的月相变化等,所以就主要诞生了两种历法:阳历和阴历。顾名思义,阳历是以太阳周期为标准,阴历是以月亮周期为标准。

比如我每天都观察太阳,今天是正午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一天,然后每365天太阳又到了这个状态,于是我就制定历法,一年是365天,这就算是阳历,阳历的“月”是没有天文意义的,仅仅为了方便(12月22号总比第356天好用吧),所以阳历才会有其他天至少30天、2月28天或29天这种奇葩——这源于古罗马时期的典故,这里就不说了,但起码说明阳历的月确实无所谓…另外要说的是,地球的公转周期并不是整数天(现代精确的数据是365.24219天,古代不可能这么精确,但总在慢慢改进),那么总以365天为1年的话误差会越来越大几百年以后的12月22号就成了夏天了,这显然不行,但是我们的年也不能不取整数天,譬如今天的5点48之前是2017年、之后是2018年?那也太乱了,所以人们想了一个好办法——闰年,小尾巴0.24219接近1/4,所以咱们4年再加上1天,二次误差也很容易算,大约128年累计1天,为了好记就400年减3个闰年,至于三次误差,三千多年才累积1天,很长时间内都可以不用考虑了。

另一个我,喜欢观察月亮,发现月相变化的周期是29天半左右(月亮的公转周期其实是27.32天,但是地球还绕着太阳转,两个运动是要叠加的,毕竟月相是由月亮太阳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同样道理,我们也要取整,于是就一个月29天一个月30天,当然还有误差,大月小月调一下就行了,不赘述。一年12个月的话就是354或355天,阴历的月有天文意义而年没有。

世界上的历法基本是这两类,一般人都认为我们的农历是阴历,对,但不完全对,农历并不完全是阴历,可以称之为阴阳历,或者说中国特色的阴历…因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毕竟还是受太阳的影响更大,尤其是农业生产,所以纯阴历并不方便,我们的祖先不死板,谁说看了月亮就不能看太阳了,于是根据对太阳的观测在历法里打了两个补丁,一个是闰月,大略说就是19年7闰,这样平均下来每年的周期就是365天多,和太阳周期一致起来——比方说春节对应的阳历,早的时候能到1月20号左右,晚的时候能到2月中旬,但总在这个范围内波动,不会跑到3月8月12月…另一个就是节气,每15天左右一个节气,24个节气对应一个阳历年。这样我们就以节气来从事农业生产,譬如在我们那里都是芒种割麦子,生活也一样,看到明天大寒,哦差不多最冷的时候了。而且你不觉得,相比于干巴巴的日期,节气很美很直观吗,“雨水”、“惊蛰”、“谷雨”、“寒露”、“霜降”……

扯的很多,回到题主的问题,节气是阴历的补充,和阳历的日期对应(可能上下差1天),但不能说是阳历日期来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