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4节气:冬至时节话养生

 刘峻旭 2017-12-22


内容提要:冬至,顾名思义是冬天到了的意思。冬至这一天,我们北方将是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逐渐变长,黑夜则会逐渐缩短。

  天津北方网讯:冬至,顾名思义是冬天到了的意思。冬至这一天,我们北方将是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逐渐变长,黑夜则会逐渐缩短。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廖辉介绍说,冬至时节正是人体阴极阳生的时刻,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因此,冬至也正是人体进行滋补的最佳时间。但此时进补,一定要掌握“养阴养肾、防寒平阳”的原则。

  健康人群注意养藏阳气

  俗话说:冬季养生要注意“养藏”。在寒冷的冬季,应如何养藏阳气呢?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廖主任介绍说,如果冬天过度消耗阳气,次年春天就很容易出现四肢无力,头晕欲厥之类的现象。因此养藏阳气极为重要。首先,应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爱美的年轻女性,不要为了漂亮而少穿外衣,也不要为了保暖而捂得大汗淋漓,以免埋下受凉、感冒的隐患。对健康人来说,体育锻炼对养藏阳气是非常有益的,但切忌空腹锻炼,以免出现头昏乏力、昏厥等低血糖反应。

  中年人注意三多三少

  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肩负着社会、家庭的双重重担,更应该注意养生。天津第四中心医院廖主任介绍说,人到中年,身体的机能就开始由盛转衰,冬至时节更应该注重养生,以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在饮食上,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要多,糖类、脂肪、钠盐要少;在精神上,应保持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在生活工作上,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慢性病患者要防寒保暖

  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在冬至后首先应注意预防感冒,因为感冒会诱发很多疾病,尤其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更易造成复方或加重。有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尤其是前列腺增生的男性患者,或是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症的患者,更应该注意注意防寒保暖,及时添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气温快速下降的冬季,血管的弹性明显降低,体内阳气不足,血液循环的推动力也大大下降。因此,突发脑出血、脑血栓或心肌梗死的几率也就相应增加。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应该严格注意保暖,避免大量运动,以防出现意外。

  推荐食材

  冬至时节更应当科学地运用养生之道,适当调理,从而增强体质、减少疾病。除了保持精神豁达乐观、避免过度劳累、早睡晚起、适度运动、节欲保精外,饮食上不妨多吃些坚果。

  油麦菜,性凉味甘苦,有助于清燥润肺、化痰止咳,是清内热、止喘咳、静心神的佳品。冬季,机体特别容易产生胃热、痰热的情况,出现咳嗽、哮喘、胃部不适、头晕胸闷、心悸等症状,此时多进食油麦菜,可以缓解上述症状。

  茼蒿,有平补肝肾,缩小便,宽中理气之功效。主治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心烦不安,痰多咳嗽,腹泻,脘胀,夜尿频繁,腹痛寒疝等病症。冬季是茼蒿的上市季节,在火锅中加入一些,可促进鱼类或肉类蛋白质的代谢,对营养的摄取颇为有益。对咳嗽贪多、脾胃不和、记忆力减退、习惯性便秘等症状,均有裨益。

  羊肉性温,能抵御风寒、补身体,对风寒气喘、肾亏阳痿、气血两亏、腰膝酸软、肢冷腹痛、面黄肌瘦等症状有疗效。冬季人体阳气内藏,肾阳不足,容易出现手足冰冷,面目无华、体虚乏力等症状,而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历来被视为补阳佳品。冬季适当进食,可有效缓解上述症状。但肝炎患者、发热、牙痛、口舌生疮、咳嗽痰黄等症状的人群不宜食用。

  推荐食谱

  羊肉炖白萝卜

  材料:白萝卜,羊肉。做法: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5、6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炒双菇

  材料:水发香菇、鲜蘑菇做法:香菇、鲜蘑洗净切片,炒锅烧热入油,下双菇煸炒后,放姜、酱油、糖、黄酒继续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鲜汤烧滚后,放味精、盐,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装盘即可。功效:补益肠胃,化痰散寒。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脂患者更为适宜。

  麻油拌油麦菜

  材料:油麦菜,麻油做法:油麦菜洗净,开水焯熟,捞出入盘,加入适量食盐,淋上麻油即可。功效:有清内热、止喘咳、静心神之功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