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胀五年案

 为什么73 2017-12-24


1、此医案按照望闻问切来进行,其中因每个人看病的方法不同,故而有很多不足之处,还在逐渐完善中。


2、其基本程序是辩证过程、治法、配伍、用药、预测、医嘱等,后期会逐渐完善。


3、红色字体为我的批注,紫色字体是彭医师的思考,黑色对话是医案记录。


患者,男,48岁,肤色偏黯,唇色偏黯,语声粗犷


医:您是哪里不舒服啊?


答:胃胀难受,站着、躺着、坐着胃都胀。(能辅助诊断,这说明了什么?)我以前做过胃镜,说我有浅表性胃炎。刚吹气,幽门螺旋杆菌有600多。


医:有多久了啊?(了解病史)

答:胃病有5年了。(久病多虚)


医:胃病大都反复发作,你这个平时不舒服都吃什么药啊?(改为:经过哪些治疗?可能更恰当一些)


答:奥美拉唑、克林霉素、还有铝碳酸镁片都吃过的,以前效果还好,吃点就不痛不胀了。(红色字要多留意,无意中透露出来的)也吃过中药(有时间可以询问吃过哪些中药,作为用药参考),但是老发作,这次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又难受了。


医:平时饮食规律吗?是不是吃了什么生冷刺激的食物就发作?(了解发病的诱因)(作为病人,如果不了解中医,不知道什么是规律还是不规律,故而问法不恰当)


答:年轻的时候做生意忙,没特别注意,但是我后来很注意的,不乱吃,也不喝酒,烟都戒了。(问法不恰当所导致信息缺陷)


医:什么情况下会诱发胃胀?饭前饭后会缓解吗?(饮食不节有,但是不是非常明确的诱因,得继续询问下)(后面一句问得不恰当,另,饮食不节得问出具体是怎么个不节,是暴饮暴食?不按时吃饭?还是其他。)


答:我也不知道,平时胃胀得反正饭也不想吃,不吃的时候胀,吃一点就觉得更胀了。(仍不能明确诱因)(划线一句可以辅助诊断)



脉诊:右脉弦滑数,左手脉关尺滑数。


望诊:舌色偏紫暗,苔厚。


(结合脉象看,患者肝火旺,而痰湿重,可能是肝火横逆犯胃所致,需要问诊再确定)


医:你除了胃胀,还有其他不适吗?比如口苦,口干,反酸,嗳气等?(这句不要,属于暗示性提问,或换一个方式问)


答:有口苦。


医:你有没有做过肝胆方面的B超啊?肝胆怎么样?平时脾气性子急躁吗?


答:我有乙肝小三阳20来年了,做事急躁。



综观全案,患者胃胀胃痛,在早期确有饮食不节之举,故而早已伤及胃气,加之患者性情急躁,并有肝病,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故而出现胃胀、口苦不适之症。治疗当清肝理气,健脾和胃。


  柴胡      白芍      栀子       炙甘草   

  炒白术   茯苓      山药       丹皮 

  丹参      枳实      厚朴       黄芩 

                               

                                                   7付,水煎服,日3次


白芍,苦、酸,微寒,入肝经,能泻能散,功在平肝,为君。

栀子、黄芩、丹皮性寒,清肝火,(药寒易伤及脾胃,需要其它药辅佐)

白术、茯苓、山药、枳实、厚朴理气健脾和胃为臣。

丹参  病程日久可有夹淤,少佐活血化瘀   为佐

甘草,性温,调和诸药,为使



2017年10月28日


患者服药2天后,开始出现日大便3-4次,最初只是大便不成形,服用至第5剂时出现腹泻,大便成水样。患者联系我,建议服用次数减少,日服用2次。(心中想可能是厚朴量过多所致,为何?)


2017年11月01日


患者复诊,诉胃胀消失,无口苦,仍大便不成形,日3-4次。

调整用药:


                柴胡      白芍      炒薏仁    炙甘草 

                炒白术   茯苓     丹皮        当归 

                丹参       枳实     厚朴       黄芩 

                  

                                       将上方中的山药改薏仁, 7剂续服


2017年12月10日


患者复诊,患者药后无不适,停用药,中间休息近20天后,复查幽门螺旋杆菌,为160dpm/mmol。患者为求幽门螺旋杆菌降至正常值,要求继续口服中药。(那大便不成形,到底是好还是没好?为何?)


今日复诊患者诉耳鸣数年,眼花,视物模糊,右脉寸弱关尺平和,左脉寸关平和略弦滑尺弱。(用词不当,脉是患者诉出来的么?)且近期易受累。结合患者情况,考虑肺肾两虚。(这是舍症从脉,不过建议再想想)


结合患者的病史,患者长期肝火旺盛,子盗母气,肝火灼金,故加强补肺益肾。


           柴胡       白芍      炙甘草      黄芪 

            炒白术   茯苓      丹皮         党参

            丹参       枳实      厚朴        黄芩

            当归       熟地      山茱萸     枸杞      10剂



古籍参考:


患者病情简单,主要治疗胃胀。


“胃胀”在《辨证录》中当属“中满门”。我们时常说到“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任何疾病应当辩出虚实寒热,方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胃病是临床常见病,临床治疗上,常常见痛止痛,见胀消导,似觉少快,却极易复发。


以胃胀为例,在《辨证录》中,提出中满之症,不全是实证,不要忽略了五行的相互影响,而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其中中满之症,与脾气、心阳、肝郁、肾阳关系密切。脾与胃相表里,脾主升,胃主降,脾气受损,自然导致气机升降失常,可致胃胀;其次,《石室秘录》中《热治法》及《塞治法》均有提及脾胃及心肾的关系。“脾之虚寒责之肾,胃之虚寒责之心”。


古籍参考分析例:


1、胃胀五年,属于久病,久病多虚,那到底是什么虚?


2、胃胀在变《辩证录》中属于“中满门”,中满门有四个案例。


3、在这四个案例中,一个与心情抑郁有关,三个与饮食前后有关。结合古人的这种经验,应该在问诊中仔细询问清楚饮食,揣摩出心情。现在你比较下你自己的辩证是否按照这个路子,如果没有,应该如何改正。


4、在用药上,看看古人在辩证后怎么用药的,你辩证后是怎么用药,通过对比来发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


5、胃胀治疗好后,病人自诉还有“耳鸣数年,眼花,视物模糊”,在《辩证录》中分别属于哪几门?在那几门中,病因、病机、治疗等是什么?这三个症状之间,有何共同点?找到共同点后一网打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