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鲍艳举临床带教医案】脾胃病篇

 自由自在中医 2023-03-24 发布于湖南

患者情况:张某,女,24 岁。

初诊日期:2011年 5 月 15日。

主诉:间断胃脘部隐痛2 周。

现病史:2周前,患者食用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西瓜后,出现胃脘部疼痛,腹泻,未去医院,自服盐酸小檗碱片及胃苏颗粒后,腹泻消失,但胃脘部仍时有隐痛,纳差,改服用气滞胃痛颗粒,胃脘隐痛及纳差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为求中医治疗,前来诊治。

刻下症:胃脘部胀满隐痛,昼轻夜重,影响睡眠,纳少,少食即觉胀满,胃脘部怕冷,口中和,无口干苦,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辨证分析:患者大便尚调,未见腹泻,说明里虚寒的程度并不是很重,可以排除理中汤及附子理中汤。这时可以考虑胃气虚的平胃散证及厚姜半甘参汤的机会往往不多,说明患者里虚的程度比脾胃气虚的平胃散证及厚姜半甘参汤证要重,但还不及里虚寒证。因此,当时断定该患者为小建中汤证,因为该方证是介于理中汤证与平胃散证及厚姜半甘参汤证之间的。因患者腹胀满明显,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加用陈皮、枳实,取橘枳姜汤之意,除满消胀。

处方:小建中汤合橘枳姜汤。

桂枝 10g,白芍 20g,炙甘草 10g,生姜 15g,大枣 10g,饴糖30g,陈皮 15g,枳实 10g。5剂,水煎服,日1剂。忌食辛辣、刺激、生冷、油腻之品。

疗效:患者服完 1 剂后,胃怕冷、疼痛的症状亦明显缓解,继服4剂后,胃脘部怕冷、疼痛、胀满消失,食纳正常,二便调,病告痊愈。

【鲍艳举临床带教医案】脾胃病篇②

患者情况:王某,女,58岁。

主诉:胃胀伴打嗝后怕冷出汗 2 年,加重 1 周。

现病史:患者 2 年前无明显诱因每天下午 6 点出现胃胀打嗝、怕冷、出汗,用中药调理无好转,1 周前加重来就诊。

刻下症:偶尔口苦,无口干,胃胀,打嗝,失眠,心烦,怕冷,出汗,膝关节疼痛,舌微黄,苔厚腻,舌下瘀点。

辨证分析:患者偶尔口苦,可以考虑为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之小柴胡汤证,判断为半表半里实热之少阳病。

耳鸣考虑为实热上冲孔窍,胃胀打嗝,舌苔白腻为太阴水湿,故用平胃散。

处方:小柴胡汤加平胃散加旋覆代赭汤加减。

枳实 10g,生龙骨 10g,生牡蛎 15g,白术 10g,柴胡 15g,炒麦芽10g,浮小麦 10g,清半夏 10g,党参 6g,炙甘草 6g,黄芩 10g,生姜10g,大枣 10g,厚朴 15g,陈皮 10g,菊花 15g,茯苓 18g,川芎 12g,旋覆花 15g,煅赭石 10g,桃仁 10g。14 剂,水煎服。

二诊:口苦打嗝好转,其他无改善。

柴胡 15g,黄芩 10g,甘草 10g,生姜 10g,黄柏 6g,大枣 10g,党参 10g,苍术 10g,厚朴 10g,生薏苡仁 20g,陈皮 15g,茯苓 30g,煅牡蛎 15g(先煎),煅龙骨15g(先煎),香附 15g,大腹皮 15g,枳实 10g,炒麦芽 15g,桃仁 10g,浮小麦 10g,川牛膝 20g,黑順片 12g(先殿)14 剂,水煎服。

三诊:膝关节疼痛好转,失眠、打嗝好转。

当归10g,白芍15g,茯苓 18g,川芎 15g,泽泻 15g,白术15g,苍术10g,厚朴 15g,陈皮 15g,葛根 18g,炙麻黄 6g,桂枝 6g,生姜10g,大枣 10g,甘草 6g,黑顺片 10g(先煎),吴茱萸5g,细辛 3g。

【按语】

患者胃胀,在用药上应当着重考虑其病机,患者舌苔厚腻,太阴水湿用当归芍药散血水同调。

出汗认为是少阳实热,后续调理表阴表阳,怕冷、出汗好转,继续调理 1 个月,症状缓解,停药。

【鲍艳举临床带教医案】脾胃病篇③

患者情况:张某,男,63 岁。

初诊日期:2019年4 月 26 日。

主诉:胃痛伴反酸,烧心半年。

现病史:近半年来胃痛、反酸、烧心,以前经常饮酒,喜寒凉食物。吃过一些胃药疗效不佳,到医院检查胃镜,诊断为糜烂性胃炎,给予抗酸消炎等药物,疗效欠佳,前来就诊。

刻下症:舌淡红,苔薄白,口苦稍干,胃脘部疼痛,乏力纳少,腹胀,大便偏软,脉弦细。

辨证分析:患者因长期饮酒导致体内有郁热,所以饮酒后喜寒凉食物,导致脾胃虚弱,出现胃痛、乏力、纳少、腹胀等太阴病的表现。给予小建中汤温中健脾,加陈皮、厚朴、炒麦芽健脾消胀,反酸烧心加煅瓦楞子,因其有制酸止痛的功效。口苦、脉弦、纳少可见于小柴胡汤证(默默不欲饮食),用小柴胡清热的同时,里边的半夏、党参、生姜、大枣也可以健胃,加一味蒲公英清热消炎,并嘱咐患者忌口辛辣、油腻、寒凉等食物。

处方:柴胡 20g,黄芩 6g,清半夏 10g,党参 15g,炙甘草 10g,生姜10g,大枣 15g,桂枝 10g,白芍 45g,姜厚朴 30g,陈皮 30g,炒麦芽30g,蒲公英 30g,煅瓦楞子 30g。7 剂,代煎。没有饴糖,嘱患者喝药的时候加少量红糖。

二诊:胃脘部疼痛、反酸、烧心减轻,乏力改善,效不更方,减白芍为30g 继续服用。因不方便就诊,患者要求开 14剂带回自己煎服。

三诊:患者很高兴,胃痛、反酸等症状消失,后以柴平煎调理 1周后停药。

【鲍艳举临床带教医案】脾胃病篇④

患者情况:崔某,男,66 岁。

初诊日期:2019年 1 月 15 日。

主诉:胃痛 3 月余。

现病史:大面积胃溃疡,胃炎伴糜烂。

刻下症:胃脘部疼痛,舌苔黄厚腻,舌质淡,大便黏,偏稀,小便黄,双腿无力,口苦,口黏。

辨证分析:口苦、口黏、大便黏、小便黄、舌苔厚腻为少阳湿热证。

胃脘部疼痛、大便稀为太阴病。

故用小柴胡汤合小建中汤合四妙散加减。

处方:柴胡 20g,黄芩 8g,半夏 10g,觉参 10g,炙甘草 10g,生姜10g,大枣 15g,苍术 10g,黄柏 6g,薏苡仁 24g,牛膝 10g,茯苓 30g,杏仁 10g,焦三仙各 30g,桂枝 10g,白芍 80g,饴糖 30。7 剂,水煎服,日1剂。嘱忌食辛辣、刺激、生冷之品。

二诊:2019年1月 18日。

刻下症:胃痛减轻,大便无力、不爽、偏稀、偏黏,遂给予小柴胡汤合小建中汤,再配合理中汤、大黄附子汤加减。

处方:柴胡 18g,黄芩 8g,党参 10g,炙甘草 10g,生姜10g,大枣10g,苍术10g,黄柏 8g,薏苡仁 10g,牛膝 10g,茯苓40g,杏仁10g,焦三仙各 30g,桂枝 10g,白芍 80g,饴糖 30g,干姜 15g,炮姜15g,大黄10g,附子 15g,细辛 5g。

三诊:2019年 1 月 23 日。

处方:胃已不痛,饮食可,大便略黏,继服前方,7剂,水煎服,日1剂。

【鲍艳举临床带教医案】脾胃病篇⑤

患者情况:王某,女,31岁。

初诊日期:2018年 12 月 14 日。

主诉:反复呕吐、便秘半年。

现病史:该患者于半年前着凉后出现反复呕吐,10余天发作1次,持续 3 ~ 5 天,每次吐清涎水、呕恶欲死,伴头痛,双膝跪地呈蜷卧状,手指不停压舌根,吐出清水后感觉舒适,有烦躁感,三四天滴米不进,每遇发作都要采取输液支持疗法,伴大便偏干,时有软便,每过六七日要给予口服西药或开塞露才能通便。在三级医院诊断明确:①糖尿病并发胃轻瘫。②糖尿病并发肠麻痹。只能予对症治疗。

此次来诊正赶上发作的第 2 日,已于医院输液 1 天,并告知此病已没有办法治愈,听说我在出诊,患者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前来就诊。发病半年来体重减少 30 余斤,不发作期间进食差。停经 5 个月。8 岁时患糖尿病,一直以来胰岛素控制血糖在 8 ~ 9mmol/L。生育一女,已 6 岁。父亲身体健康,母亲患糖尿病、冠心病十余年。

刻下症:家属背患者进入诊室,患者面色惨白,手脚冰凉,双眼凝视,身体蜷缩,瑟瑟发抖,不能言语,手指不停抠嗓子,家人准备方便袋随时接呕吐物,吐后喝热水方能舒适,但随即吐出,头部汗出,双手脉沉弦细数,舌质暗淡,苔根黄厚腻,舌尖水滑。

辨证分析:太阴脾虚寒(寒饮阻滞中焦)。

太阴脾气虚。

阳明实热。

少阳气滞。

血瘀。

西医诊断:糖尿病末梢神经炎、胃轻瘫、肠麻痹。

治法:温中化饮,行气通便。

处方:大柴胡汤合吴茱萸汤加减。

吴茱萸 30g,生姜 10g,大枣 6g,党参 10g,茯苓45g,桂枝10g,炒白术 15g,炙甘草 10g,柴胡 18g,黄芩 6g,半夏20g,大黄20g,芒硝 20g,厚朴 30g,陈皮 30g,焦麦芽 30g,枳实 20g,白芍 15g。1剂,嘱其少量频服,次日来诊,同时给予后背针刀1次。

二诊:2018年 12 月 15日。

患者少量频服仍然反复呕吐,服药 5 次后自觉胃部稍有热感,呕吐

次数缓解,不再有呕吐欲死的感觉。今晨解黏稠便 1 次,有便感但无力排出,手脚冰凉,怕冷较重。查体:身裹棉衣,精神萎靡,双眼窝凹陷,自测血糖 8.9mmol/L,皮肤稍干,脉舌同昨,继续上方去半夏加干姜6g,附子 10g,细辛 6g,5 剂,少量频服。

三诊:2018年 12 月 20日。

该患频服上方,次日不再剧烈呕吐,每日 1 ~ 2 次轻微呕吐,能喝少许热粥,昨日不再呕吐,胃脘部有温热舒适感,患者诉说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手脚冰凉也缓解了很多,精神状态较前明显好转,谈话间出现笑容,大便两日一行,面色胱白,无血色,效不更方,上方加水蛭 10g,土鳖虫 10g,7剂。

四诊:2018年 12月 27日。

服用 1周后患者状态良好,未再呕吐,食欲可,偶有口干,不苦,查体:面色渐红润,手脚稍温,舌淡红,苔白稍腻,上方去附子、干姜、细辛,加清半夏 20g,吴茱萸由 30g改用 10g,每日分两次服用。

五诊:2019年3月 20日。

约3个月后该患者已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因受凉成情绪激动呕吐复发过3次,每次只是轻微呕吐两三回,自行缓解,面色红洞有光泽,四肢常温,舌淡苔白,大便1~ 2 日一行,若停用大黄及芒硝,则大便五六日一行,并于半月前月经至,行经 3 天,量少,继续治疗。

处方:生姜 10g,大枣6g,党参 10g,茯苓45g,桂枝 10g。炒白术15g,炙甘草 10g,柴胡 20g,黄芩 10g,半夏 20g,大黄 20g,芒硝 20,厚朴 30g,陈皮 30g,焦麦芽 30g,枳实 20g,白芍 15g,土鳖虫10g,水蛭 10g,紫河车 5g。

六诊:2019年 5 月 2 日。

目前该患者状态非常好,未再吐,精神佳,时有血糖偏高,若血糖控制良好,则继续用药。

【按语】

1.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2.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该患者为寒饮内停中焦,气滞伴有少阴实寒。首先解决外寒里饮,同时通解阳明里实热之大便干,便干也可能为太阴脾气不足、推动无力所致,但是也需要早期快速解除,因而应用了大承气汤。由于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病变都存在着气滞血瘀,故上述病机都缓解后给予抵当汤活血化瘀,这样就充分地运用了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从而活学活用治愈了一例疑难病症。

【鲍艳举临床带教医案】脾胃病篇⑥

患者情况:患者,女,35 岁。

初诊日期:2019年3 月 20日。

主诉:胃脘部疼痛 2 个月。

刻下症:患者胃脘部疼痛,反酸,有灼烧感,食后腹胀,偶有口干口苦,二便调,舌暗红,苔薄黄,脉弦。

辨证分析:口干,口苦,舌暗红,苔薄黄,脉弦为少阳阳明合病。

处方:小柴胡汤合小建中汤,食后腹胀加陈皮、厚朴,反酸加煅瓦楞子。

柴胡 30g,黄芩 10g,半夏 10g,生姜 10g,大枣 10g,甘草 10g,桂枝 10g,白芍 50g,煅瓦楞子 45g,陈皮 30g,厚朴 30g。5 剂,日1剂。

二诊:胃脘部疼痛、反酸、腹胀好转。原方继续服用 1 个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