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若你的时间余额不足3% ......

 大漠胡杨968 2017-12-24


简单心理Uni,一个有态度的心理咨询学习社群。



Year Progress

       >>>>>>>>>>>>>>>>>>>> 97%   



2017年已到迟暮之际,余额不足3%,你的2017年过的怎么样呢?



最近刷爆朋友圈的“佛系90后”这些标签,某种程度上几乎完美了概括了我们心境发生的变化:


年初对自己的种种期望,随着间歇性的踌躇满志,一路上也多多少少勾掉了几笔,剩下的“未完成”,随着时间的沙漏越来越少,似乎也从虚度光阴的焦虑变成了不丧不燃一切随缘的坦然。


有人说:时间是最无懈可击的“对手”,人生就是在一边成长一边失去。


我们都会在成长的某一个瞬间,发现我们的“丧失感”,也都曾迷茫或者思索过,我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和掌控


生活中的残酷现实在生命的长河中反复淘洗着我们的意志力,控制感的丧失并不是老年期的专属。


它像一只顽皮的小兽,随时逃出笼子,躲在你生命中每一段重要时间轴的尽头眨着眼睛,仿佛说着:嘿,你瞧,谁都没法避免呢!


无论是“佛系”、“”还是“中年少女”,这些在年末出现,戳中我们膝盖的标签,字字剥开,背后都是关于控制感与丧失感的对抗。


嗯,如果把这一年当作一生来看,我们都是2017年的老人了呢。




Seed课程在这一周迎来了《发展心理学》课程的最后一部分——老年期


仇玺萍老师为大家留了一个发人深思的作业:结合你对控制感和老年心理健康关系的理解,谈谈你对死亡的理解和看法。


中国的文化背景下,这是一个略带禁忌又有些沉重的话题,Seed课程的学员们在自习室里开启了对丧失、死亡等话题的讨论,纷纷道出自己心中对死亡的理解和感悟:








“He who has a strong enough why can bear almost any how.”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

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 Nietzsche(尼采)




上面这句话,是Seed课程中仇玺萍老师分享给大家的。老规矩,一篇来自Seed课程学员的优秀作业,分享给你,也许会帮助你打通思路。


作业题目:结合你对控制感和老年心理健康关系的理解,谈谈你对死亡的理解和看法。


作者:王林 简单心理Uni Seed课程一期学员 (大表姐带头鼓掌)


一、控制感的概念

关于控制感的概念,学者有不同的界定。总体来说,可以界定为与客观控制(即环境与个人实际具有的控制条件)相对的一种主观控制知觉,是个体对控制的一种感知、感受或信念。


控制感可分为初级控制和次级控制。初级控制指个体集中针对问题,想出各种应对的措施或者重构情境等,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如为了健康而进行锻炼。这是一种肯定性的、决定性的,有帮助的方式。在个体早期,常用的就是初级控制。


次级控制,是指当个体努力去控制外界而无法满足时(即超出个人的能力范围时),选择放弃这种努力,重新调整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从而减少控制失败的消极后果的一种控制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会渐渐地屈从于次级控制。老人会越来越多地采用次级控制。


大量的研究表明,控制感与很多心理状态紧密相关。比如,个体的控制感水平越高,压力反应就越少;控制感与抑郁之间也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

 

二、老年期的心理健康

当代专家提出“成功的晚年”的说法,即获得被最大化,丧失被最小化。成功的晚年在心理健康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乐观主义和自我效能感

那些对变老持有积极自我知觉的老年人更可能长寿。当老年人通过锻炼、饮食等方式来防止和补偿衰老带来的变化时,他们有较强的控制感,较少抑郁。而那些回避衰老带来丧失感的老人,在面临困难时更消极,有更大的生理心理适应困难。


2.自我概念

积极、多向的自我定义可以预测心理健康。那些高龄老人在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都还在积极追求希望的自我,同时很多人删除了消极的自我,他们变得更加自我接纳,从而获得了埃里克森所说的“自我完整感”。


3.情绪理解和自我调节

与年轻人相比,老人更能了解自己的感情,并在充满消极情感的情境中运用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策略(控制内心痛苦),把“情感最优化”,成为加工情感信息、调节消极情感的专家。


4.接纳变化

老年人对变化的接受性更强,这是反映其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特质。


5.精神力量的成熟感

精神力量在老年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离开指定的信仰,采取更富于反省的态度,强调与他人的联结,以开放的态度看待其他宗家观点。精神力量的成熟能够成为力量的源泉,使得老人能平静地接受衰老和死亡。


6.人际关系

高质量的人际关系对老年心理健康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如果老人敢于掌控可增强幸福感的社会支持(即积极地利用他人的帮助),就更可能增加其自主性,从而掌控自己的生活。

 

三、老年人的自我控制感的特点

老年人随着自身老化的特点,自我控制感降低甚至丧失的风险较大。研究结果表明:


(1)在晚年面对不可避免的健康问题时,控制感是个人主观幸福感的关键保护性因素。


(2)老年人越倾向于自控,其生活满意度越高,其心理和情绪状况也更好。


(3)控制感强的老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意愿越强,有更积极的健康评级,更好的功能状态,较少的慢性疾病。


(4)控制感较低的个体较早死亡的可能性较大。

 

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死亡焦虑

国外的研究结果表明:


(1)心理健康水平越低的老人,死亡焦虑水平更高。抑郁的老人表现出更高的死亡焦虑。神经质、A型行为模式和外向性能很好地预测死亡焦虑。


(2)生命的意义。生命意义感越强的人,体验到的死亡焦虑水平越低。低自尊和低人生目标的被试表现出更多的死亡焦虑。


(3)宗教信仰和情感成熟。更多信仰的个体,体验到更少的死亡焦虑。


(4)社会支持。缺乏社会支持的老年人,其死亡焦虑水平显著较高。


总体来说,当老人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强的控制感,获得自我完整感,就能更平静坦然地面对衰老和死亡,享受到更多生命的快乐。


五、我国老人死亡焦虑调查研究[1]

有研究表明,受到中国传统死亡观念的影响,我国老人忌讳谈论死亡。但越逃避死亡,越助长死亡恐惧。与高死亡焦虑水平标准相比,我国老年人的死亡焦虑水平较高。


当老年人接触的死亡事件越多,对死亡的认知越多,死亡逃避水平越低。


可见,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可以促使老人不再逃避死亡,反而有助于降低老人的死亡焦虑,提升晚年生命质量。


六、我对死亡的看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体会到丧失感。父亲的朋友去世,好友的父亲去世,身边的熟人去世·····虽然隐隐约约嗅到了死亡的气息,但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直到《发展心理学》这一课学到“老年、死亡”主题。


享受了青年时期、成年时期不停的获得、不断的上升,到中年我切实体会到生命其实很有限、很短暂,恐惧慢慢涌了上来。好在我可以学习如何面对死亡焦虑。


读《直视骄阳 征服死亡恐惧》一书,亚隆告诉我:“虽然死亡可以从肉体上摧毁我们,但死亡也能从精神上拯救我们。”“直面死亡会引发焦虑,却也可能极大地丰富整个人生。”他用伊壁鸠鲁的大智慧来解释死亡,他提出“波动影响”、“此时此地充分地活着”,“好好活着,尽可能减少遗憾”以及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结,来有效地对抗死亡焦虑。对于这些思想和方法,我需要常常看,温故知新,更需要在生命中实践。只有这样,当我年老时,我才不会绝望,不会过出荒芜的人生,相反获得丰盈的生命状态。

 

参考文献:

[1]钟涛等,中国文化背景下,老年人死亡焦虑与死亡逃避的相关性研究。医学与哲学,2019(8)。

[2]徐美娟,老年人的双向社会支持与自我控制感的关系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

[3] 高伟娟,对控制感的心理学理解,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4。

[4] 戴艳,老年人死亡焦虑的研究综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12)。

[5] 劳拉·E·伯克,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从青年到老年)。



学习《发展心理学》理论的最大价值,就是获得对自己这一生最通透的理解,摸清自己的人生脉络。打好这个基础,才可以在心理咨询这条路上披甲上阵。


如果你也跃跃欲试的话,或许你可以来看看简单心理Uni的Seed课程👇




一则消息


📢 Seed课程第二期将在1月4日即将开课,目前正在招募中:


  • 如果你是心理学爱好者,想了解心理服务、心理咨询到底是什么,并且学习一些心理咨询的基础技能,你可以参加Seed哦;

  • 如果你未来要成为专业助人者,希望从最初就把握好职业范围和边界,打牢成为咨询师的基础,Seed也很适合你的;

  • 或者,你只是想了解心理咨询行业,想要真切地学习一些知识、跟真正具备咨询经验的老师了解真实的心理咨询,Seed课程也欢迎你~


扫描二维码,直达Seed课程二期页面,你还可以免费试听嗷:



👇 不要犹豫,给自己一个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