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巧拟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巧用诗文拟题,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意味。以诗文拟题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引用。例如一学生写“挫折”话题作文,拟题为“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引用了苏轼《定风波》中的诗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二是化用诗文。例如以“忙”为话题作文,可化用《霸王别姬》中的“虞兮虞兮奈若何”,拟题为“忙兮忙兮奈若何”。以上这些文题都富含文学色彩,具有先声夺人之妙。 二、巧开篇 作文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凤头”,是指文章开头要精巧。在文章开头嵌入诗文佳句,领起全篇,能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如《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我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枝叶繁茂,秋日落英缤纷。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不是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尽情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这个开头由情景入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巧妙地点示了“寻找快乐,精彩人生”这一内涵。这样开头,含蓄点题,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可能会有的枯燥无味。 三、巧布局 作文讲究结构的紧凑和层次的清晰,而以诗文布局篇章,具有“纲举目张”之效。比如满分作文《感受节日》的布局: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领起对新春佳节的感受;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引出人们缅怀那些驻留天国灵魂的清明节;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引发端午感悟,感悟屈原忧国忧民热血溅洒的悲怆!以“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领起七夕感受,感悟人世间爱情的甜蜜;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引出中秋月圆人团圆的愉悦及思念故国、牵挂亲人的缠绵;以“逝者如斯”,总结感受节日文化的温馨、美好,如诗如画。引用丰富精彩,使评卷老师眼前一亮。 四、巧结尾 文章结尾最忌拖泥带水,以诗文收尾,语言精练,而且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启人心智、升华主旨,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如《人格的魅力》的结尾:“‘水可干而不可夺湿,火可灭而不可夺热,金可柔而不可夺重,石可破而不可夺坚’,这是一种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也是一种人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更是一种人格。人格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素质,是一种美德。人格是人的灵魂,它让人有了重量;人格是人的脊梁,它让人有了高度。”这里先引《吕氏春秋》《任子》语和《孟子》名句,后引林则徐诗句,以古诗文名句总结全文,丰富了人格的内涵,拓展了文章主旨的广度与深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