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刻在石头上的独特文化

 秦岭之尖 2017-12-25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许多名扬中外的传统文化,篆刻便是其中一个。书法、绘画都离不开印,而印离不开篆刻,篆刻也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今天刘楣洪老师将为大家详细讲解篆刻的刻法。 




篆刻与书法,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字写不好,那么印章质量就不高,清代邓石如说篆刻要从书法(尤其是篆书)中汲取精华,离开书法,篆刻就成无本之木。


历代篆刻家也说“篆印必先习篆,以求篆体之笔法,得笔法则得字法而章法随之”。由此可见,篆书对于篆刻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刘楣洪大篆作品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是秦朝以前的文字,大篆是象形字,大多属于因形立意,如马、牛等写法都是很多种,分布结构的法则没有规律化。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小篆形体要平、要正,横画逼平、竖画必直,是严紧而又工整的书体形式。篆字最突出的特点是向左撇出的地方并不用撇,向右用捺的地方也不出捺,一笔曲笔弧线结字。(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篆刻是我国传统艺术,是运用篆法、章法、刀法等手段塑造艺术形式。



刘楣洪“文鉴斋”作品


通过作品欣赏能看出,篆刻风格比较写意,很少有中规中矩的印风。写意印风会受到地域的影响,比如北京的印风或者北方的印风偏写意大气,大刀阔斧,南方大部分印风规矩,细腻。


刘楣洪老师在刻章的时候,讲究“大胆下刀,小心收拾”,而且在篆刻的时候,一定要全神贯注,头脑冷静,手要稳,行刀刻线准确利落,不拖泥带水。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其中,形成了的自己独特风格。


刘湄洪印章作品


书法与篆刻艺术是“形”、“势”、“义”统一的文字形象。其“形”是以汉字形体为基础的抽象形象。其“势”决定了书法形象的时序性定向连续空间。其“义”使书法形象成为形、义兼备的综合审美形态,字义因素对篆刻形式和视觉审美产生极大的影响,书意与文义的和谐统一是篆刻理想表达方式。


刘楣洪,1963年10月生于北京,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专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民革中央画院副秘书长、北京市政协书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兼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印社理事、民革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朝阳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文章书画界艺术整理,转载需标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