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灵寂寥:元代山水大师倪云林

 海洋0125 2017-12-25

2017-12-18 

《竹枝图卷》 纸本 纵34厘米 横76.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他长得青姿玉立,冲淡淳雅,睥睨世俗,不隐不仕,大有魏晋名士之风,后人亦多以“高士”称之。他的家族,是东吴三大豪富之一,家中藏书数千卷,后来他散财离家浪迹江湖,度过最后二十年时光。他被后人尊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开创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但他自谓,“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他画山水从来不画人,曾有人问之,他回答说,“当今哪有什么人物呢?”因为在他眼里,“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长得青姿玉立,冲淡淳雅,睥睨世俗,不隐不仕,大有魏晋名士之风,后人亦多以“高士”称之。他的家族,是东吴三大豪富之一,家中藏书数千卷,后来他散财离家浪迹江湖,度过最后二十年时光。他被后人尊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开创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但他自谓,“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他画山水从来不画人,曾有人问之,他回答说,“当今哪有什么人物呢?”因为在他眼里,“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朱阳馆主裘马轻狂

       倪瓒(1301-1374),又名珽,字元镇,元末明初时期著名的诗人、画家。他别号众多,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云林子”,简称“云林”。“天下多事矣,吾将遨游以玩世”,这是倪云林的生平自述,他的一生和他的诗文、书画一样,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为特异、超脱的存在。

《幽涧寒松图》 立轴 纸本

 纵59.7厘米 横50.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元《倪瓒写照》1352年作  

   在中国艺术最幽微的处所,有一个近于不动的寂寥宇宙。

    这里没有色彩,没有喧闹,甚至没有一块绿叶,没有一片游云,几乎将一切的“活”意都榨去。然而,艺术家却要通过这个几近死寂的宇宙,寄寓他们独特的宇宙感、历史感和人生感。就像韦应物诗中所说:“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

    元代的倪瓒(倪云林)就是这样一位大师。

     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以倪瓒为法。然而,艺术家却要通过这个几近死寂的宇宙,寄寓他们独特的宇宙感、历史感和人生感。元代的倪瓒就是这样一位大师。

下面我们就看看这位最寂寞艺术大师的最寂寞艺术世界:

元 倪瓒 秋林野兴图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倪瓒的这幅《秋林野兴图》,是倪瓒现存世最早的作品。此画树下有一茅亭,造型简洁、古朴。亭内有一高土临河而坐,一派肃穆沉静之态,另有一童子侍于其后侧。

    《秋林野兴图》大概是倪瓒三十九岁时所画,那时的他,过着读书、作画与文人道士礼相往来的悠闲生活。自此以后,他的山水画中再也没有人物,只画空亭,或连亭子也不要,仅存萧瑟的山水。

倪瓒 容膝斋图

有人问倪云林为何山中亭中不画人?

云林说:“世上安得有人也!”

    倪云林的寂寞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浪花,没有花朵,没有云彩的飘动,没有鸟儿来细眠,他几乎要把人间的一切“色”的内容都拿去。

倪瓒 秋亭嘉树图

    倪云林创造艺术的寂寞世界,不是他喜欢孤山、瘦水、枯树、空亭,也不是他觉得这样的风格更有欣赏价值,他的寂寞的世界记载的是他关于生命的顿悟。

倪瓒 水竹居

    倪云林有诗云:“江南帆影又江南,笑看群狙芋四三。”

    在云林看来,尘世就是一个“狙网”,一个朝三暮四的地方,充满欲望的乱奏,没有准的。他在寂寞的世界要超越这样的追逐。

倪瓒安处斋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倪云林在五十抒怀诗中说:“旅泊无成还自笑,吾生如寄欲何归?”

    人生是一个“客”,一个短暂的“寄儿”,一段焦虑的旅行,人生到底归向何处?它是无所归托又在不断寻找归途的过程。

倪瓒 紫芝山房图 台北故宫藏

    水墨画河岸、疏树、竹林和小亭,对岸山峦起伏,构图简洁,具清逸萧疏之趣。此幅墨色淡雅,侧笔写山石轮廓,苍劲沉著,画竹之笔尤为遒劲有力,是云林精品。此幅虽无年款,根据画风特色,推测为倪氏七十岁左右之作。

倪瓒 雨后空林图

    倪云林的《义兴异梦篇》,记载一个梦境:“辛卯之岁,寅月壬戌,我寝未兴,户阖于室。爰梦鬼物,黯淡惨慓。或禽或角,或兽或羽戈,夔足骏奔,豕形人立,往来离合,飞搏跳掷,纷攘千态,怪技百出。予兹泊然,抱冲守一,廓如太虚,云敛无迹……”

    梦中的争斗,就是人世的缩影,而倪云林要守淡泊之心,遁于云敛无迹的世界。他艺术中的寂寞无人之境,不就是这样的世界?

倪瓒 虞山林壑图 大都会博物馆藏

倪瓒 春藤古木图

倪瓒 云林春霁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 幽涧寒松图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是为友人周逊学所作,并题五言诗:“秋暑多病暍,征夫怨行路。瑟瑟幽涧松,清荫满庭户。寒泉溜崖石,白云集朝暮。怀哉如金玉,周子美无度。息景以桥对,笑言思与晤。”倪瓒清高持节,一生不仕,他“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今名。”(《述怀诗》)不仅自己抱守出世的生活态度,而且对朋友们的入世为官也坚决反对。此幅一为友人赠别,更是劝友人“罢”征路,“息”仕思,含有强烈的“招隐之意”。平远画溪涧幽谷,山石依次渐远,二株松树挺立于杳无人迹的涧底寒泉,意境荒寒,超然出尘,似乎暗寓着仕途的险恶和归隐的自得。构图不用常见的“一河两岸”两段式章法,但画幅上方和其大多数作品一样,留出大片空白,让观者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山石墨色清淡,笔法秀峭,渴笔侧锋作折带皴,干净利落而富于变化。松树取萧疏之态,笔力劲拔。此幅作品简淡超逸,虽未署年款,但从书法由竖长变为扁方以及名款和画风来看,当是晚年之作。

倪瓒 六君子图

      “励志务为学,守义思居贞。闭户读书史,出门求友生。放笔作词赋,览时多论评。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令名”,这是倪瓒早年所作的《述怀》诗,讲述了他早年失怙,在长兄倪昭奎的教导下成长、立志的经历。从诗中我们不难看出,倪云林在他的早年,虽然不忘勤学读书,却没有对功名的向往,没有出仕为官的打算,而是希望“居贞”“闭户”,最大的理想是留“令名”于后世。当然,倪云林说“富贵乌足道”,却未免令人发噱。根据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记载:“东吴富家,为松江曹云西、无锡倪云林、昆山顾玉山,声华文物,可以并称”,倪瓒为世家子弟,其父、兄又善于理财,故倪家为当时东吴三大巨富之一。因此,对早年的倪云林来说,富贵确实是不足为道的小事了。这段时期,倪云林一方面注重自身的修养,一方面广交朋友,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

      长兄死后,倪云林在他遗留的玄文观的基础上,建立了“清閟阁”建筑群,其主体建筑清閟阁:“如方塔三层,疏窗四眺,远浦遥峦,云霞变幻,弹指万状。窗外峻岩怪石,皆太湖灵璧之奇,高于楼堞。松篁兰菊,茏葱交翠,风枝摇曳,凉阴满苔。阁中藏书数千卷,手自勘定,三代鼎彝,名琴古玉,分列左右”。与之配置的建筑有云林堂、逍遥仙亭、朱阳馆、雪鹤洞、海岳翁书画轩等,宛若人间仙境。倪云林此时的自号有朱阳馆主、莆闲仙卿等,饶有富贵闲适之气。

      然而好景不长,官吏勒索、人事应酬以及治理不善,倪家生计日渐窘迫。终于,在倪云林五十一岁那年,他“鬻田产”、散家财,开始了二十余年的浪迹生涯。他居无定所,在太湖四周的宜兴、常州、吴江、湖州、嘉兴、松江一带游荡。有时住在古庙里,有时寄寓在朋友家,有时则以舟为家,漂泊无定。他对元朝政权全无好感,元帝曾派专使至江南,让江南名士为其新建的“飞楼”赋诗赞美,众士人争先邀宠,倪云林却不肯“缀艳词以媚权贵”。元亡以后,他对新建立的洪武一朝也保持距离,“明初被召,固辞不起”,落款时也不署洪武年号,只书甲子。此时的倪云林自号无住庵主、曲全叟,似乎饱含了生活的艰辛和悲凉,但不与世俯仰的气节却从未变过。

    “断送一生棋局里,破除万事酒杯中。清虚事业无人解,听雨移时又听风”,孤高、浪漫的倪云林注定不能像棋手那样精确地筹划人生,只能在酒杯和笔墨之间创建出一番别样的“清虚事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