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察力的「力」,是种什么心理能力?

 昵称47761262 2017-12-25

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学习、生活、工作的过程中,能获得「洞察」的体验。当一个人获得「洞察」体验的时候,会有一种「身体融入知识」的感受,这是一种很神奇的感受,有了这样的感受,这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有本质性的突破,把原来存在于文字、概念中的知识,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但是,在人类的心理能力中,并没有一种称之为「洞察力」的心理能力,那么,是什么样的心理能力,让人获得了「洞察」体验的呢?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把这问题搞明白了,对我们开发、训练自己的洞察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让我们从认识「形成人类心理活动的各种意识组成」开始。

人类的意识是一种意识集合,包括了具有自我意识的意识(Consciousness)以及无意识(Nonconscious )。

我们现在用「重叠结构世界」的原理,重新来认识意识(Consciousness)。

洞察力的「力」,是种什么心理能力?

人的意识(Consciousness)同时具有「外在意识」与「内在意识」两个意识。这两个意识平时重叠在一起。人在娘胎里有了意识反应以后,「内在意识」就跟着「外在意识」一直“冲”在外面,所以,「内在意识」根本就认识不到自己的存在。

而无意识(Nonconscious )也包含了前意识(Preconscious)、潜意识(Unconscious)两个无意识,这两个无意识与外在、内在意识的不同组合,组成了两套心智系统。

外在意识 前意识=第一套心智系统,这套心智系统主要负责人类外在的肉体的运行。

内在意识 潜意识=第二套心智系统,这套心智系统主要负责人类内在的本体的运行。

在这两套心智系统中,不管是外在意识,还是内在意识,意识(Consciousness)都是一种司令官的角色,只负责发号施令、提出问题,负责运行人体、解决问题的都是由无意识(Nonconscious )完成的。

也就是说不管是外在意识还是内在意识,意识(Consciousness)本身都不具备洞察能力。而前意识(Preconscious)更像是一个反应器,存储各种经验、知识、预期之类的记忆,所以,前意识(Preconscious)也是没有洞察力的。因此,在由外在意识与前意识组成的第一套心智系统中,人基本上是感受不到「洞察」体验的,哪怕你憋足了劲,绞尽脑汁也不会有「洞察」的体验。

所以,人类所有的「洞察」体验,都来自于潜意识(Unconscious)。

而要想启动潜意识(Unconscious)进行工作,外在意识与前意识就必须歇歇,也就是说,第一套心智系统必须停下来,要由内在意识主导心智系统。

内在意识起主导作用以后,潜意识(Unconscious)就会发挥作用,这就是第二套心智系统。

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老子说的「无为而无不为」、吕洞宾说的「真常须应物」、王阳明说的「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这些,都是对第二套心智系统的描述。

所以,一个人想要获得「洞察」的体验,就必须启动第二套心智系统,而启动这套心智系统,最系统的方法,就记载在了《大学》中,「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就是非常有效的心智系统转换的方法。

洞察力的「力」,是种什么心理能力?

直接从「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开始练习心智系统转换,这在孔子看来属于「诚者,天之道」,虽然,大道至简,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好就是能够一边练习,一边能够用于现实生活、工作的,这种“好事”孔子也为后人想好了,他把这方法称之为「诚之者,人之道」,并提出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具体方法。

孔子这种「诚之者,人之道」的现代具体运用,就是我们昨天分享的《如何才能学会「整体性」思考》——把我们的生活、工作搬进「意识空间」中,还原成「意识影像」,这就是「博学、审问」的意思。然后,再认真地“看”这些「意识影像」,要“看”得透彻、深入、细致,这就是「慎思」。等到有了洞察的结果,这就是「明辨」,按照洞察的结果去做,这就是「笃行」。

具体内容,大家可以点击文章最后的链接。

这篇分享主要是帮助大家认识获得「洞察」体验的基本原理,想要获得「洞察」体验,唯一的路径就是学会心智系统转换,让内在意识重新起主导作用,这样潜意识就会发挥作用,更多内容,大家可以点击链接……

相关文章链接:更多内容请大家阅读心智玩家的头条号文章

如何才能学会「整体性」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