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代印坛点将录】36天败星活阎罗阮小七 丁仁(辅之)

 伯乐书香小屋 2017-12-25


西泠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钱塘丁辅之先生于“保存金石”四字,可谓鞠躬尽瘁者也。先生先后辑成《西泠八家印选》、《杭郡印辑》、《悲盦印剩》、《秦汉丁氏印绪》等数种,丁丑杭城兵燹,劫后,辅之又与高络园、葛书徵、俞序文各出劫后余烬,编为《丁丑劫余印存》,至今为艺林乐道。东汉三老讳字忌日记,咸丰二年出土,有“浙东第一石”之誉,虽迭经战乱,石尚巍然,民初碑石流落沪上,传有外邦人士将出重价携走,印社诸老哀旧邦文物飘零,因发动募款,终斥巨资赎回此碑,在西泠筑石室永久保存。抢救三老碑,实赖辅之上下呼吁奔走之功,不者,真不堪设想矣。


  昔钱叔盖评西泠六家,有谓:“黄秋盦之秀劲,蒋山堂之浑厚,奚蒙泉之冲淡,陈秋堂之雅逸,丁钝丁则落笔嶙峋,陈曼生则用意潇洒,各得其妙。”辅之论印虽极推重丁砚林,而览其印作,虽心摹手追,成就尚不能超越赵次闲之上,唯淡雅清逸,尚不失浙派宗风。


  赞曰:

  简远清疏尚可夸,功夫未过补罗迦。

  载归东汉碑三老,选萃西泠印八家。



(图36-1)赵之谦刻鹤庐


(图36-2)鹤庐


(图36-3)幽意闲情a


(图36-3)幽意闲情b


  按艺术家的标准,丁辅之绝对算不上一流,他的篆刻给人的感觉是冷静和平凡,看不到激情冲动,甚至很少闪现睿智的火花。魏锡曾是辅之的外祖父,赵之谦为锡曾刻过一方“鹤庐”,(图36-1)这方印辗转被辅之得到,于是也以鹤庐为号,自刻的印章只是把赵横向排列的文字搬运成纵向排列。(图36-2)丁辅之另外一些印作也看得出模仿赵之谦的痕迹,在赵叔孺条曾经比较过丁辅之临摹的“福德长寿”,(印例见图2-7)这枚“幽意闲情”,(图36-3)边款“鹤庐拟悲庵,甲寅十月”,这是1914年辅之三十六岁时的作品,真令人无语。此外如朱文的“辅之白事”,完全是恶札,因此辅之中年以后治印渐少,也算是善于藏拙。


  顺便一说,这枚文字纵向排列的“鹤庐”印四侧由谢光镌有程宗裕撰的“鹤庐记”,边款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仁和光甫程宗裕撰,越四十七年乙酉永嘉磊明谢光刻。”故《近代名家书法大成》将其目为谢光之作,而陈寿荣之《现代印选》、马国权之《近代印人传》及《二十世纪篆刻名家作品选》皆作为丁辅之的代表作。此印究竟是丁辅之手刻,由谢磊明于印侧补勒“鹤庐记”,还是印面、印款皆由谢刻,不得而知,录此备考。



(图36-4)盛辰


(图36-5)王维季a


(图36-5)王维季b


(图36-6)宗成之玺、止安a


(图36-6)宗成之玺、止安b


  相对来说丁辅之白文拟古玺尚不失醇和雅正,这枚“盛辰”是辅之夫人的名讳,(图36-4)不知是篆法不规范或是其他原因,《西泠百年印举》将之误释为“盏亥”。这枚“王维季”的边款说“集虢季子白盘字”,(图36-5)维季是王福厂的表字,可以算是丁、王订交的证物。这对为胡宗成篆刻的两面印“宗成之玺”、“止安”,(图36-6)平正安详,在辅之印作中属上选。



(图36-7)简园珍藏a


(图36-7)简园珍藏b


(图36-8)剑胆琴心a


(图36-8)剑胆琴心b


  朱文印如“简园珍藏”,(图36-7)款“取法在六国币,宣统二年二月,辅之制。”出入赵次闲,颇正派。“剑胆琴心”也取法赵次闲,(图36-8)端谨整饬。



(图36-9)集甲骨文诗


  晚清民国新出土的甲骨文是书法创作的热门主题,简单地摹写文字算不得本事,如何利用可识之字集成诗文楹联,考量着艺术家的学术水平,对于此道丁辅之不愧是行家里手,他在1928年出版《商卜文集联》,共得四言至十二言对联二百二十二首,书成以后又集字为诗以志欢喜,诗云:“行年五十不称老,艺事求工朝夕为。喜有良朋时益我,心传更以古人师。”又“安阳龟甲岁三千,考古于今始得传。不用其文卜贞吉,集为成句更成联。”书法与学术毕竟是两途,辅之的学术或许不弱,但他的书法与篆刻一样,都缺少灵动之气,所以品藻录没有为他单列一条,附录辅之书写宜兴纪游诗中的一段,(图36-9)纪1933年初冬与老友王福厂同游无锡、宜兴之事。



(图36-10)王福厂刻戊寅夏杭县丁鹤庐高络园余杭俞荔庵平湖葛晏庐同辑劫余所藏印记a


(图36-10)王福厂刻戊寅夏杭县丁鹤庐高络园余杭俞荔庵平湖葛晏庐同辑劫余所藏印记b


(图36-10)王福厂刻戊寅夏杭县丁鹤庐高络园余杭俞荔庵平湖葛晏庐同辑劫余所藏印记c


(图36-11)王福厂刻历劫不磨


  丁辅之最大的贡献是保存文化。作为印社的创始人,“载归东汉碑三老,选萃西泠印八家”的故事已经脍炙人口,1937年丁丑12月杭州市区沦陷,文化名城毁于一旦,次年杭城以丁辅之为首的四大收藏家检理劫余印章,钤成二十卷的《丁丑劫余印存》,既是保留文化种子,也是控诉敌寇罪行,王福厂刻印为记,印面“戊寅夏杭县丁鹤庐高络园余杭俞荔庵平湖葛晏庐同辑劫余所藏印记”,(图36-10)跋文共四面,文曰:“丁丑浙西沦陷,丁氏八千卷楼、高氏二十三举斋、葛氏传朴堂均遭劫燹,俞氏香叶簃虽幸存,亦被掠劫。四家所藏名人刻印孴辑劫余,尚得千数百钮,惟葛氏犹有窖藏,未知能免遗失否。戊寅夏五,抑拓成谱,曰《丁丑劫余印存》。他日葛藏检得,再行续辑。属治此印,余乐为奏刀,俾印林纪此一段雅故。际兹风尘澒洞之时,犹得天涯聚首,朝夕摩挲金石,真不减当年西泠人倚楼头初创印社时之况味也。古杭王禔福厂氏,时客沪西并识。”其后发现葛昌楹的窖藏居然完好,于是王福厂又加了一段跋文:“是岁七月朔日,晏庐走相告曰,窖藏已检得,亟营拓之。为之欢喜无量,因再篆历劫不磨四字以颂之。福厂又识。”并利用空白的一面,补镌了朱文的“历劫不磨”。(图36-11)写到这里,真心希望我们的文化在将来也能够“历劫不磨”呵。



(图36-12)中华书局四部备要


  丁辅之是杭城藏书家八千卷楼丁丙、丁申的孙子,辅之、善之兄弟发明的仿宋聚珍版被中华书局收购,排印了大量文献,这虽然无关于印学,但也是为文化“历劫不磨”所作的实质性贡献,在当时中华书局很多出版物上都能看到丁辅之的名字,(图36-12)郑重地记录在此,也算是对这位印艺水平不太高明的印人的一种纪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