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三大殿之保和殿

 轻风无意 2017-12-26

保和殿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之精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几经焚毁、重建,现存主体梁架仍为明代建筑。

明初名谨身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始名保和殿。保和出自《易经》,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得专一,以保持宇宙间万物和谐。保和殿匾额“皇建有极”匾,为乾隆御笔。

 
 
故宫三大殿之保和殿 - 班墨人家 - 班墨人家的博客
建筑特征
   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含前廊1间),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高29.5米,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

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六架天花梁彩画极其别致,与偏重丹红色的装修和陈设搭配协调,显得华贵富丽。

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安板门两扇,上加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毗庐帽。建筑上采用了减柱法做法,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使空间宽敞舒适。

云龙石雕

保和殿后阶陛中间设有一块雕刻着云、龙、海水和山崖的御路石,人们称之为云龙石雕。这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块石雕,长十六米五七,宽三米零七,厚一米七零,重为二百五十吨。原明朝雕刻,清朝乾隆时期又重新雕刻。在图案是在山崖、海水和流云之中,有九条口戏宝珠的游龙,它们的形象动态十足,生机盎然。九条游龙,五座浮山,寓意九五之尊。

故宫三大殿之保和殿 - 班墨人家 - 班墨人家的博客

故宫三大殿之保和殿 - 班墨人家 - 班墨人家的博客

故宫三大殿之保和殿 - 班墨人家 - 班墨人家的博客

千龙吐水

千龙是指望柱下面伸出的千余个石雕龙头,每当雨天时雨水就从龙口中排出,使分流雨水的实用功能与建筑艺术的观赏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千龙吐水 的壮观景象出自太和、中和与保和三大殿矗立之上的三层台基。“三台”面积约为二千五百平方米,由大块汉白玉石砌成。每层台基的周围都雕有须弥座。须弥座上,横置着大块的长方石条,名为地袱。

故宫三大殿之保和殿 - 班墨人家 - 班墨人家的博客

故宫三大殿之保和殿 - 班墨人家 - 班墨人家的博客

地袱之间立有望柱,望柱之间安设栏板。在它们之下,都凿有排水孔道。 每个望柱下面伸出一个石雕龙头,整个“三台”,共有一千一百四十二个龙头。除每层台基折角的角顶伸出的龙头外,其他龙头的两唇之间都钻有圆孔,与望柱底下的孔道相通。由于台面的设计是中间高于周边,每当雨天,落在三台台面上的雨水自然就都流向地势底的四周,于是便从龙口中排出,形成“千龙吐水”的奇观。位于保和殿的东西两侧的庑房,现已辟为陈列馆。

宫殿用途

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皇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清朝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清朝顺治1646年至1656年,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行。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时称“清宁宫”。二帝居保和殿时,皆以暂居而改称殿名。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殿试地点由太和殿移到保和殿。

附件:

宫与殿的区别

宫本来是指大型的房屋,后来成为皇帝的专利。宫和殿在建筑形式上,没有明显的分别,区别主要在功能上。所谓国事曰殿,家事曰宫, 如:顺治年间和康熙初年,皇帝都住过保和殿,但当时分别将保和殿改名为位育宫清宁宫。宫的代表有乾清宫、宁寿宫等。

三大殿前没树的原因

  1、为了避免火灾,因为故宫的建筑物主要是以木结构为主,很容易发生火灾 ;

  2、为了在举行盛大庆典时影响仪仗队的整齐效果,为体现三大殿的威严;

  3、为了怕刺客躲藏树上行刺皇帝;

  4、因为故宫所在地属于五行中的“金”,“金”和“”木相克,所以故宫三大殿前没有树;

5、有了树就成了困字,意思是把皇帝困在故宫里,不吉利。

云龙石雕放在保和殿的后面

为什么云龙石雕放在保和殿的后面,安在太和殿前不是更显眼,有学者认为恰好运到这儿,就安在这儿了。有一种意见认为是根本不是给百姓看,因为百姓连紫禁城都进不了,皇帝要看,就放在皇帝面前。这块石雕是让皇帝看着高兴。乾隆时,太喜欢它了,把表面的花纹磨掉重刻,就是现在的样子,画的龙,栩栩如生,都看过振奋。

殿试的故事

先是会试,取了后再复试,这是殿试,名单基本不变,少有不取的。只是名次上分等级。这层复试太重要了,因为有变化。像谭延闾复试后就变成了二甲三十五名,刘春霖,是末科状元,提到了前头,正赶上慈溪大寿,她盼天降甘霖。

名次根据文才高下,还有书法,当时强调馆阁体,写得工整秀丽,这是中进士的重要因素。刘凤诰,殿试时答卷,本应日落时交,但他还在写,监考官催,在写,再催还在写,本要轰他去,这时礼部尚书常青来到他身边,一看字好,就跟考官说,给他发个蜡烛,让他答完了,最后点了一甲第三名探花。一天,乾隆见他,觉得他其貌不扬,出上联考他,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摘星手,刘凤诰马上应对,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为探花郎。乾隆是以星宿来展示帝王气象,刘凤诰是用四季名花应对,以探花郎一语双关,巧妙对仗。乾隆一听,有才华,不能以貌取人。

俞樾是清经学大家,章太炎的老师,俞平伯的先祖,说他从小不喜欢小楷,科举又要用,考官是曾国藩,欣赏他的才华,破格录取他为进士。还有龚自珍,有学者认为他写的字不好,淘汰了,不高兴,才发牢骚,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因为他落第了。可见,书法太重要了。

还有名字有影响,明嘉靖二十三年,有考生秦鸣雷,有吴情,本来,吴情是状元,结果,退成了探花,传说,到了嘉靖那儿,想到无情无义,不行,秦鸣雷,正好因为大旱,梦见打雷,降雨,行,点为状元。吴情成了第三名,人们做了诗,吴情举子无情帝,鸣雷只好拣便宜。这是名字的故事。
   
还有清朝,也有一对。王寿彭,是山东人,在潍县有小巷,光绪二年出了状元,这一年,王寿彭两岁,曹鸿穷,报喜的来了,管不起饭,也给不了赏钱。邻居给了点钱。但是,榜样力量是无穷的。王寿彭就在他的影响下,科举考试中了。这一条小胡同二十年间出了俩状元。有人做诗了,有人说我是偶然,我说偶然亦甚难,世上纵有偶然事,岂能偶然再偶然?”几次考试下来,层层偶然?后来,派出去留学了。后来回到山东,教育厅当厅长,当了山东大学校长。
   
清朝还有刘春霖,因为皇帝点状元时卷是密封的,不知道是谁。这里边也有说法,考官在往皇帝递卷子时知道谁是谁。翁同和,在递张謇卷子时,把他从十份卷子,改到第十,就可以到皇帝面前,再放在第一份,跟光绪一说,就点成了状元。(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