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县文物保护部门近日在民间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两尊石羊雕刻像,经当地文物专家考证为中国北朝时期墓葬前神道石刻像。石羊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北朝时期雕刻艺术等提供了实物参考。 深埋于地下的石羊 这次发现的石羊位于河北磁县讲武城镇滏阳营村西的麦田里,每只高一米二,底座长一米,重约一吨,它雕刻精美,体态圆润,非常饱满。其中一只石羊头部被损毁,身体部位较好;另一只石羊,保存比较完好,头身比例协调,羊角弯曲,盘于头部两侧,当地农民为了种地方便,把它深埋于地下,这也是变相的保护了文物,避免石羊风化破坏。 头部受损的石羊 在发现石羊的北面就是一座高大的土墓,而且在这个地方有许多这样高大的墓地,这一带正是南北朝时期东魏北齐的皇陵区。 磁县文保所所长王志强介绍说:磁县北朝墓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东魏、北齐的皇陵区。在陵墓前开筑神道,并在神道两旁布置石刻群,是始于中国东汉时期的陵墓祭祀礼仪。神道石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熟,陵墓神道石刻群,除象征警卫和侍从的石人外,还有石羊、石马、石狮、石虎等象征吉祥和驱除邪恶的动物和神兽。这两尊石羊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北朝时期的雕刻艺术等提供了实物参考。 编辑:东平 责编:庆明 审核:秦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