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络与穴位基础

 lwm朝阳 2017-12-26


经络穴位基础知识


一 经络的概念


1.经络的定义: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气血通过和联络的通路。

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脉别出的分支。


2.经络系统的组成:

由十二经络、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难以数计的孙络等构成

经络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图

 

二 经络的命名


1.三阴三阳:

太阳------阳明

阴---少阳------太阳---阳

厥阴------少阳


从阴阳气的盛衰(多少)来分:

太阴>少阴>厥阴

阳明>太阳>少阳


2.与四肢的关系:

上肢:

内侧—手三阴(手太阴、手厥阴、手少阴)

外侧—手三阳(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

下肢:

外侧—足三阳(足阳明、足少阳、足太阳)

内侧—足三阴(足厥阴、足太阴、足少阴)


3.与脏腑的关系:

人体内脏以脏(实心)为阴,腑(空心)为阳。

五脏:  心、肝、脾、  肺、   肾、心包

相表里  ↑  ↑  ↑    ↑     ↑   ↑

六腑:小肠、胆、胃、大肠、 膀胱、三焦

脏之在胸者(肺、心、心包)联系手阴经,在腹者(脾、肝、肾)联系足阴经


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经络调整虚实的功能是以它正常情况下协调阴阳的功能为基础,针灸、按摩、气功等疗法就是通过体表的腧穴接受刺激,传导感应,激发经络运行气血、调整阴阳虚实的功能。使之能“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


三 腧穴的分类


十四经穴—是指分布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循行路线上的穴位,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体部分。

到现代经穴已发展为361个穴名,共670个穴位。

经外奇穴—是指在十四经穴之外,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作用的腧穴,简称奇穴。

阿是穴—是指无具体名称、无固定位置、无固定主治病症,而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点、敏感点作为腧穴。


四 腧穴的作用


1.输注气血: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渗灌、转输、出入的特殊部位。

因此腧穴就具备了抵御疾病(出)、反应病痛(出)、传入疾病(入)、肝受刺激、传入信息(入)等功能


2.反应病症:

当病邪侵袭人体时,人体的正气可以通过经脉、腧穴向外奋起以护卫体表;当人体内部发生病变时,内在的病理状态又可通过经脉腧穴反映于体表


3.防治疾病:

腧穴输注气血、向内传入的特性,是腧穴能够治疗疾病的基础。

刺激腧穴部位(如针刺、温灸、按摩等)时,各种刺激通过腧穴、经脉传入体内,从而激发人体的正气,协调平衡阴阳,达到预防和抗御疾病的目的。


五 腧穴主治基本规律

   腧穴所在,主治所能;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特定腧穴,特定主治;

   同一腧穴,双向主治;

   主治相同,疗效有别。


六 腧穴的定位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骨度折量定位法

指寸定位法

1.中指同身寸

2.拇中指同身寸

3.横中指同身寸


七 面部指压点

1.印堂:额部,两眉之间,位于督脉上。

2.神庭: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3.攒竹:面部,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4.鱼腰:额部,眉毛中央,与目中相直。

5.瞳子髎:面部,目外此旁,眼眶外侧缘处。

6.丝竹空:面部,眉梢凹陷处。

7.睛明:面部,目内此角稍上方凹陷处。

8.承泣:面部,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9.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10.巨髎: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鼻唇沟外侧。

11.人中: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12.地仓: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13.承浆:面部,颏唇沟正中凹陷处。

14.大迎: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面动脉搏动处。

15.颊车: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