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日新学堂创始人张冬青:教育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自然性、隐秘性和自主性

 李功随 2017-12-28

看点:日日新学堂作为“在家上学”的范本,近年来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与其它家庭学校类似,日日新学堂的创办也是因为创始人张冬青夫妇对目前教育体制度感到不满,也是因为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它的理念也得到很多家长的认可:远离闹市和喧嚣,在一片美丽的树林中,给孩子们进行自然而然的教育。

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四届年会期间,日日新学堂创始人张冬青老师带我们深入了解了这片“教育界的桃花源”,在她看来,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教育就是提供一个有更多发现机会的环境,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们提供自然而然的教育。具体来看就是要培养两个基础,一个是人格基础,一个是感知觉的能力。

日日新学堂因我的大女儿而诞生,通过她的上学经历和我做老师的经历,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教育缺少爱与美。我在大女儿小的时候,给她读《爱的教育》,我被书里描述的教育之爱所感动;读《彼得潘》,我被作者对儿童的理解而感动,这理解的背后也是爱。

我的女儿上小学时,有一次考试看图填空,她填的是:看啊看啊,小鸟在飞。结果被打叉扣分,我不得其解。后来和同学对了答案才知道,答案只能写:小鸟在飞。结果女儿活泼的语感随着分数的增加而减损,这样的学习没有美感,也没有爱。

所以,在2006年,在我的二女儿即将上小学的时候,我和先生联合了另外三个家庭,创办了一所学校,叫日日新学堂。

取名日日新,包含了我们对自己的期许。名字是我先生取的,我们希望这个学校既有古老的传承,又是新的,不断生长的。

回到2006年的时候,我们没有办学经验,没有资金,没有老师,但我们有四个孩子。我们有办一个让孩子们喜欢的学校、让孩子们能正向成长的学校的理想。我们众筹了4万元,到06年9月,4个孩子、一位老师的日日新学堂成立了,学校的场地是在回龙观田园风光租的一套三居室。

随着孩子慢慢变多,从4个变成26个,分为三个班,我们又租了两套三居室。给孩子们开设的课程有:文字汇解、儿童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武术等,还有游戏与游学。

文字汇解课是一门识字课程,是语文课的一部分。现行的语文课有诸多遗憾,其中之一即是文字符号化,忽视文字的文化本质、历史演变、鲜活的个性及音韵形态之美。文字,就是从文到字的过程,即从象形的图画到抽象成字的过程,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到简体字的历史演化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儿童思维发育的过程。

汇解,指的是汇集对所学文字的解读,除了字意的汇解还有相关的神话、故事、史料、传说的融汇,既有趣味性,因为趣味性对于儿童最重要,又能积淀文化底蕴,还能激发丰富联想,以及构建思维格局。

我们还构建了自己的办学理念:自然而然的教育。一、尊重儿童成长的自然性;二、尊重儿童成长的模糊性和隐秘性;三、尊重儿童成长的自主性。

随着孩子们的长大,三居室明显变小了,我们渴望有一个校园。于是,我们遇到了天趣园。

天趣园在北京市昌平区小沙河村最北面,第一次遇见小沙河是一个周末,我们穿过静谧的小沙河村,突然一条宽阔的河流出现在眼前,河水灰绿,白浪迭起。那时我暗想,如果日日新能安身河边,孩子们乘船上学,何等浪漫!

2008年春,我们租下了天趣园。那时它还是一个破败的院落,一片废墟。

在天趣园,我们构建了教学体系。我们自己编写课本,发明课程,例如茶语茶风课、博物通识课等。我们用爱与美育滋养这个校园,校园中有很多传统:诗歌月、草地音乐节、运动会、戏剧节、美术展、欢乐颂。

2017年9月23日,依然是天蓝气爽,但天趣园即将被拆除。我们用房子里拆下来的木片刻上学堂的名字,作为纪念品。大家应该会担心:拆迁了,你们去哪里呢?

早在2012年,我们就幸运地拥有了渥丘园,一个150亩地的大果园。我们的小学和中学搬进了渥丘园,幼儿园留在了天趣园。

这里土多,树多。我们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是一颗种子,需要种在土地里。成人总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创造这种说法的人对儿童是怀有敬意的,觉得儿童天真纯洁,提醒成人要慎重对待。但所一句话可以产生两层意思:一方面孩子是一张白纸,我们要谨慎地去画;另一方面孩子是一张白纸,任由我们图画。

所以这个说法是错的,它忽视了孩子的主体性。孩子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儿童有自己的成长密码,儿童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教育就是提供一个有更多发现机会的环境。

应试教育的愚蠢就是堵塞了孩子们发现的机会和欲望。如果你信任孩子,就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才能,都有自己的前途,就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孩子,更何况全社会用唯一的标准衡量孩子。

基础教育的责任是要培养两个基础,一个是人格基础,一个是感知觉的能力。人格基础即价值观,感知觉的能力包涵对情感的感受力、对自然的感受力、对美的感受力、对知识的感受力。这些精神的滋养需要丰富的校园生活和自然美丽的校园环境提供。

课程也得是美的,应该是善良和理性的并存。我们的语文课中有一篇“呆子堵洞”。呆子住的房子墙上有个洞,冷风吹进来,他担心生病,于是拆东墙补西墙地忙活了一夜,还没有明白为什么老修不好。学习这篇就是既要明白拆东墙补西墙的愚,也要理解呆子的可爱,学会宽容与幽默。

孩子们为呆子找到了5个优点:1、爱护自己的身体。2、积极想办法。3、说干就干,不拖沓。4、坚持到底不放弃。5、认真做事。

孩子们在这里是自在的,自由的,心灵是敞开的,因为这里是真实的。那么怎么实现真实呢?首先得实现平等。孩子们唯有真实才会成长,唯有自由才会创造。

日日新的孩子们人格成长的非常健康,他们收获的是自主的成长。这说起来很玄,其实做起来不难。举一个例子:

入冬后的一个周一,雾霾严重,于是取消户外游戏。一年级的一位同学课间时来到大车老师(校长)办公室,走到大车身边悠悠地说:“今天该我们跳蹦蹦床,可是今天不能跳了(跳蹦蹦床的规则是一天一个年级跳),如果明天天气好了,还是二年级去跳,不能交换对不对?”孩子说的时候,明显非常失落,但理性上的思考却很有逻辑。大车说:“你说的很对,如果周二换成一年级跳……”孩子接着说:“那周三就换成二年级跳,周四就……时间长了就记不清了。”我补充说:“万一又有雾霾了呢?”孩子说:“那就更乱了。”说完孩子高兴地走了。

我观察到,孩子们跳不了蹦蹦床很失落,但他们明确了规则的正确性,决定放弃是需要力量的,这就是理性的力量。这并不是我们要教给孩子讲规则,也不是来自道德指引,引导孩子要懂得谦让。它来自事情本身的逻辑:一年级占了周二的时间,二年级就得占周三的时间……就得永远错下去,而万一哪天又有雾霾或者下大雨了,规律就全乱了。

孩子的推理得到成人认可,这理性的力量就充实在内心了,暂时的失落感也就消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