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会演讲】日日新学堂张冬青:孩子不是任由人们图画的白纸

 oooppp1969 2018-01-18

编者按

12月23日,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四届年会暨教育创造美好生活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海内外的17位嘉宾围绕“激发教育活力”,发表了精彩纷呈的演讲,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名关心教育的各界人士参加了论坛,并与嘉宾交流,观看网上直播的朋友超过一百万人。    

今天推出的是日日新学校学堂校长、创始人张冬青的演讲《一路芬芳——日日新生长记  》,日日新学堂的理念是自然而然的教育,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环境中以爱为基,以美为径,自由、自主的成长。



特邀嘉宾  张冬青

日日新学校学堂校长、创始人




一路芬芳——日日新生长记 


 

看,这个女孩叫王迤澜,日日新因她而诞生,她因日日新而成长。这是她15岁,从日日新初中毕业的时候的照片。


她是我的二女儿,我有两个女儿。通过我大女儿的上学经历和我做老师的经历,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教育缺少爱与美。我在大女儿小的时候,给她读《爱的教育》,我被书里描述的教育之爱所感动;读《彼得潘》,我被作者对儿童的理解而感动,这理解的背后也是爱。大女儿上小学时,有一次考试看图填空,女儿填的是:看啊看啊,小鸟在飞。被打叉扣分。我不得其解。后来和同学对了答案才知道,答案只能写:小鸟在飞。我大女儿活泼泼的语感随着分数的增加而减损。这样的学习没有美感,也没有爱。所以,我们在2006年,在二女儿即将上小学的时候,我和我的先生联合了另外三个家庭,创办了一所学校,叫日日新学堂。


“日日新学堂”的题写就来自于孩子


取名日日新,包含了我们对自己的期许。名字是我先生取的,我们希望这个学校既有古老的传承,又是新的,不断生长的。
校歌是我写的:日出东方,彩云为裳。雄浑壮丽,化育万方。百鸟齐鸣,百花共放。灼灼其华,朗耀文章。我辈幼童,志高趣广。天真质朴,啜饮春芳。以爱为基,以美为径。智慧自由,惟颂惟扬。


日日新学堂校歌


回到06年的时候,我们没有办学经验,没有资金,没有老师,但我们有四个孩子。我们有办一个让孩子们喜欢的学校、让孩子们能正向成长的学校的理想。我们众筹了4万元,非常幸运地遇到了我们的第一位老师崔老师。到06年9月,4个孩子、一位老师的日日新学堂成立了。在回龙观田园风光租了一套三居室。


图一崔老师;图二孩子们在玩耍;图三武术课


图片上就是这套三居室。左边就是我们的崔老师,她带的班级叫润德班。


在这里我们呆了三年,孩子变多了,从4个变成26个,分三个班,又租了两套三居室。给孩子们开设的课程有:文字汇解、儿童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武术等。还有游戏与游学。


游学:图一小姑娘采集了一粒种子,眼神里都充满了欣喜;图二孩子们在自热中成长


文字汇解课是一门识字课程,是语文课的一部分。现行的语文课有诸多遗憾,其中之一即是文字符号化,忽视文字的文化本质、历史演变、鲜活的个性及音韵形态之美。日日新的语文课首先要正本溯源。让字的深远灵魂与孩童的天真自然而然地融合。让高度形式化的文字显现出它初生的秘密和渊源流长的演变。让独特的汉字之美内化于儿童的生命成长。文字,就是从文到字的过程,即从象形的图画到抽象成字的过程,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到简体字的历史演化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儿童思维发育的过程。汇解,指的是汇集对所学文字的解读,除了字意的汇解还有相关的神话、故事、史料、传说的融汇,既有趣味性一一因为趣味性对于儿童最重要一一又能积淀文化底蕴,还能激发丰富联想,以及构建思维格局。

在这里我们还构建了自己的理念:自然而然的教育。

一、尊重儿童成长的自然性。

二、尊重儿童成长的模糊性和隐秘性。

三、尊重儿童成长的自主性。

孩子们很快长高了,像小蚕需要蜕皮一样,三居室明显变小了,我们渴望有一个校园。一块三五亩大的地方。




于是,我们遇到了天趣园。


天趣园在小沙河村最北面,杨东平老师去过。近邻小沙河。第一次遇见小沙河。是周末的一天,穿过陌生、静谧的小沙河村,突然一条宽阔的河流惊现眼前。那天风很大,河水灰绿,澎湃中白浪迭起。那时我暗想,如果日日新能安身河边,孩子们乘船上学,何等浪漫!自从创办了日日新,有了一种魔怔,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设想日日新若在这里会如何如何?


2008年春,租下天趣园。那时它是一个破败的院落,一片废墟。那一年发生了汶川地震,举办了奥运会。直到10月我们才得以施工建设。记得奠基典礼是在10月11日举行的。那一天,湛蓝的天空高且远,阳光璀璨,我脱口而出:打开一道光芒,我走进日日新学堂。


在这里我们构建了我们的教学。我们自己编写课本,发明课程,比如茶语茶风课、博物通识课、啊---课等等。我们爱老师,老师爱孩子,爱,就是尊重与信任。我们用爱与美育滋养这个校园。我们的校园拥有很多传统:诗歌月、草地音乐节、运动会、戏剧节、美术展、欢乐颂等等。


图一孩子们在表演,每个孩子都是主角;图二:孩子们在上美术课


2017年9月23日,依然是天蓝气爽,但天趣园即将被拆除。校友们为了告别而欢聚。我们的理想是深耕一块土地,日日维新,年年守故。我们将拆迁的悲哀沉进意识深处,让美好的回忆在记忆中显现,让雄伟的希望成为今天的旋律。



告别会是快乐的,看老师孩子们明媚的笑脸。我们用房子里拆下来的木片刻上学堂的名字,作为纪念品。大家应该会担心:拆迁了,你们去哪里呢?




早在2012年,我们就幸运地拥有了渥丘园,一个150亩地的大果园。我们的小学和中学搬进了渥丘园,幼儿园留在了天趣园。渥丘园非常美丽。这里真是孩子们的乐园。




看图片,这里土多,树多。我们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是一颗种子,需要种在土地里。成人总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白纸的说法不知起自何时、源自何处,却流传甚广。创造这种说法的人对儿童是怀有敬意的,觉得儿童天真纯洁,提醒成人要慎重对待。久而久之,没有思考就使用这一说法的人,对儿童的看法有了一层轻视,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所以这一句话可以产生两层意思:孩子是一张白纸,我们要谨慎地去画;孩子是一张白纸,任由我们图画。不管你是谨慎画还是任意画,这个说法都是错的,它忽视了孩子的主体性。


孩子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按荣格的解释,孩子的生命基因里有父母的遗传,父母两个家族的遗传、种族的遗传、动物的遗传、前动物期的遗传。每一个生命都是具足的。儿童有自己的成长密码,儿童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教育就是提供一个有更多发现机会的环境。应试教育的愚蠢就是堵塞了孩子们发现的机会和欲望。如果你信任孩子,就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才能,都有自己的前途,就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孩子,更何况全社会用唯一的标准衡量孩子。



基础教育的责任是要培养两个基础,一个是人格基础,一个是感知觉的能力。人格基础即价值观。感知觉的能力包涵对情感的感受力、对自然的感受力、对美的感受力、对知识的感受力。这些精神的滋养需要丰富的校园生活和自然美丽的校园环境提供。


课程也得是美的。不是形式有什么美貌,而是善良和理性的并存。我们的语文课有一篇 “呆子堵洞”。呆子住的房子墙上有个洞,冷风吹进来,他担心生病,于是拆东墙补西墙地忙活了一夜,还没有明白为什么老修不好。学习这篇就是既要明白拆东墙补西墙的愚,也要理解呆子的可爱。学会宽容与幽默。


孩子们为呆子找到了5个优点:

1、爱护自己的身体。

2、积极想办法。

3、说干就干,不拖沓。

4、坚持到底不放弃。

5、认真做事。


孩子们在这里是自在的,自由的,心灵是敞开的。因为这里是真实的。怎么实现真实的?得先实现平等。


唯有真实才会成长。唯有自由才会创造。


有人说自由不就无序了?有人在论证自由与规则的度。两者不是对立关系,不存在没有规则的自由。随心所欲不逾矩就是最好的表达。


每年一年级的新生都有敲响日日新大门的开学仪式。校长问:是谁敲响了日日新的大门,孩子们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然后校长开门迎接……



孩子们进了这扇门做什么呢?学习、游戏、交朋友、闹矛盾、摔跤、哭泣、说悄悄话、收藏宝贝,还会当花童………



照片中的老师在学堂的草地上举办婚礼,他们一个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一个是数学老师,身边的花童都是他们教过的孩子们。右边的小图是他们今年出生的儿子。


总之,日日新的老师们、孩子们在创造自己的生活。


日日新的孩子们人格成长的非常健康。他们收获的是自主的成长。这说起来很玄,其实做起来不难。举一个例子:
入冬后的一个周一,雾霾严重,于是取消户外游戏。一年级的一位同学课间时来到大车老师(校长)办公室,走到大车身边悠悠地说:“今天该我们跳蹦蹦床,可是今天不能跳了。(跳蹦蹦床的规则是一天一个年级跳。)如果明天天气好了,我觉得也不能我们去跳,还是二年级去跳,不能交换对不对?”孩子说的时候,明显非常失落,是自己的理性和情感在做对话,感情上希望失去的机会可以补回来,理性上的思考却很有逻辑。大车说:“你说的很对,如果一换时间,周二换成一年级跳……”孩子接着说:“那周三就换成二年级跳,周四就…时间长了就记不清了。”我补充说:“万一又有雾霾了呢?”孩子说:“那就更乱了。”说完孩子高兴地走了。


我观察到,孩子的心理活动都呈现在表情神态里了。孩子为什么找大车,大车在孩子心目中是一个非常亲切的权威,他们(从表达中感觉孩子来不是代表一个人,孩子们私下里有讨论。)跳不了蹦蹦床很失落,他们想如果明天天气好了是不是可以补回失去的今天的权利,但明天应该二年级同学跳了,岂不是矛盾了?来找大车校长,是因为孩子想获得两个支持,以及明确一个道理。一个支持是补回跳蹦蹦床的机会,但他们也觉得这样不对,因为明天二年级怎么办?所以,自己的损失不能弥补。于是他们需要另一个支持,肯定他们的推理,明确这样思想的正确。孩子了不起,这样决定放弃是需要力量的,这就是理性的力量。这个力量生长得很真实,因为它不是来自说教——比如说:我们要讲规则。也不是来自道德指引——比如说:我们要懂得谦让。它来自事情本身的逻辑:一年级占了周二的时间,二年级就得占周三的时间,三年级就得占周四的时间……五年级就没时间了,要不就得永远错下去。而万一哪天又雾霾或者下大雨了,规律就全乱了。孩子的推理得到成人认可,这理性的力量就充实在内心了,不能跳的暂时的失落感也就消失了。


日日新11岁零3个月了,留下的是浪漫,迎来的是天真,送走的是才子佳人。


今年我们有一个毕业生考入了李希贵老师的十一学校实验班,去年有一个毕业生考进十一的龙樾分校。我们有60多个小学毕业生了,现在在校生共有300多名。



孩子们的班级都有自己的名字:天萌、童萌、稚萌、开蒙、悦蒙、慧蒙、正蒙、泽蒙、允德、成德、嘉德、润德、绍德、尚德、咏德、宣德、崇德、景德、纪德、熙德、都德、康德、歌德、明德、喻德、致知、原知、行知……每个班的名字在孩子们毕业后就给了新生,比如就有了润德二世、嘉德二世……


日日新得到了社会的关爱,在坐的杨东平老师,朱永新老师、康健老师都很支持我们,谢谢您们!


谢谢大家!                  






嘉宾简介 


张冬青,日日新学堂校长、创始人      


张冬青,1966年出生于河北,1974年定居北京,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分校中文系,同年任教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后分别进修和访学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及教育学院。2016年创办日日新学堂并提出“自然而然”的教育理念。出版诗集《可能生活》、传记《扼住命运之喉的贝多芬》、合著《中国古代教育研究》。发表论文《“亭”之于京剧的文化意蕴》、《诗意红楼—论红楼梦的诗化人生》等等。










关注教育|就是关注中国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