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不想再苛责自己,把自己整理好再出发

 tuzididie 2017-12-28

2017年要结束啦!

离2018年还有3天,不到90个小时。

 

如果你觉得你的2017过得非常好,计划的事情都完成得不错,或者有什么意外之喜,欢迎在文末给我们留言,给小编一点让生命变得更高效的提示。如果你觉得你的2017过的不如意,很丧,那也希望你给我们留言,小编看看能不能安慰你们一下。


这篇文章主要是想和大家聊聊每年都完不成计划的无力感,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整理好心情,2018年做得更棒!

 

但是想了很久,这种“每年年初列计划、年末总是完成得不如意”的情况该用什么词来定义。我没能找到一个很好的词或概念,虽不完全匹配,但是觉得还是“习得性无助”这个词比较合适。(如果你们有什么合适的心理学定义,也可以在留言分享。)

 

先来总结一下这种年计划完成的“习得性无助”一般有一下几个特点或过程:

 

1.计划具体且不少,一般在3个以上。

2.这些计划并非异想天开,而是可以充分完成的。

3.因为一个或少数计划进行遇挫或失败而影响所有计划的进行。

4.会觉得很遗憾,但还是希望自己“屡败屡战”。

5.目前阶段还是“屡战屡败”,甚至觉得无奈。

 

你有类似的体验吗?

 

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学概念定义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进行动物研究时提出'习得性无助'这一概念。他用一只狗当被试做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


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关爱动物,人人有责,不能随意做实验,要获得伦理准许,此处不多谈。】

 

在对人类的观察实验中,心理学家也得到了与动物实验类似的结果。

 

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会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无可救药。

 

事实上,此时此刻的我们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天花板或笼子,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没有了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这种就像是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比如,认为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己智力不好,失恋是因为自己本身就令人讨厌等。

 

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

 

习得性无助者常常会产生以下的心理状态:

 

低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指个体希望从事有意义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满意结果的内在心理动力。Atkinson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由两种倾向组成,追求成功(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力的增长、勇于挑战)与避免失败(关注能力的表现,他人对表现的评价,倾向于避免负面评价回避挑战)。


成就动机高的个体有较多追求成功的倾向和较少的避免失败倾向,在活动中能够完全地投入并精益求精,在逆境中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习得性无助者成就动机比较低,有较少追求成功的倾向和较多的避免失败倾向,他们往往不能给自己确立恰当的目标,完成计划时漫不经心。他们对于失败的恐惧远远大于成功的希望,因而不再指望自己成功。

 

低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指个体对于自己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特征的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它能够为个体提供自我认同感和连续感,帮助调节和维持自己的行为,对于个体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得性无助者在生理特征等各个维度上的自我概念均低于一般人,自我效能感比较低,态度偏消极,对工作或所计划的事情毫无兴趣。

 

消极定势

 

习得性无助者的生活、工作经验往往是失败的,又受到自己和外界的消极评价,从而逐渐形成了刻板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态度。认定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此外可能还有固执己见,不能吸收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的特点,并以消极的方式重复不变地对待出现的问题。

 

低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自我感受。习得性无助者的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持怀疑和不确定的态度,因而倾向于制定较低的工作目标以避免获得失败的体验


他们想的更多的是失败,遇到挫折时,他们往往容易失去自信心,不加努力便会放弃。由于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经常体验到强烈的焦虑,身心健康也受到损害。

 

习得性无助的解决方法

 

既然习得性无助会带给人这么多困惑,会使我们的计划无限期延后,那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此,小编想很实在得说,小编能给出的所谓具体方法一定不能解决你的问题,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程度也不一样,这不是真不是轻松能解决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小编只能给出两个方向:

 

一是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采用认知疗法等改变认知状态、心理状态,以改变行为状态和结果。如果问题真的已经很严重,不要拖延,感觉去找你觉得合适的心理咨询师。


在此有一点需要强调的虽然自己可能存在上述的问题,但是还是不要轻易给自己贴标签,因为如果并没有如此严重的问题就给自己贴上标签,那只能加重自己的焦虑情绪。不得不说,有的时候我们只是给懒和一点点累找借口,这个时候还是走下一个方向吧!

 

另一个方向是与自己进行深层交流,探索自己出现习得性无助的源头在哪里,什么时候,什么事情。接着与那时的自己进行交流,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出口,不把那件事情当事情。不仅仅放在脑子里,可以写下来,这样会更直观,也能帮助自己不让自己的脑子太混乱。


然后再一次判断自己的计划,是否真的具有可行性,真的自己喜欢去做,哪怕只是不反对去做。分割开来,用最自然的方法去完成,而不仅仅是靠deadline给自己施加压力。经过小编的自身测试,主动的需求能带来更多的动力,驱动更好、更轻松、更快乐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给自己多一些力量,也让自己轻松一些,有的时候顺其自然就能把事情做好了。自然而然过去的每一分钟才是属于自己的,随心所欲,顺其自然是我们对自己和生活最大的馈赠,这不是不作为,是让自己真正跟随自己内心去生活。

 

从内心萌生出的事情才是我们真正想做并可以做到的事情。哪怕同样是追求功名利禄,为了自己总比为了别人更欢喜。一方面我们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另一方面,把不得不做的事情变成自己喜欢的事情,也能感觉更好一些。


把生活填得更满一点,或许就没有时间考虑什么时候开始做一件事,这件事情能完成得怎么样,甚至很多时候当你完成一件事的时候会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诶,我什么时候开始做这件事情的?


就比如小编吧,从开始构思这篇文章的时候就下决心要把自己的生活填得更满。大概是3天的时间,在工作之余,看完了一本小书;写了一篇书评,看了一部3个月前就说要看的电影,并且写了影评;还申请了天天心理网的会员资格,决心要在2年内看完上面的课程并自己进行总结,早上上班前刚在地铁上学完了蔡春美老师的《家,如何塑造人?》的课程。哇,突然一总结觉得自己这几天过得好丰富。


把生命和生活看成是流动的河,前行的路,不要停下来,往前走,并为自己往前走多做些努力。多准备一些事情给自己,相信自己的潜力。就从看见这篇文章正视并调整自己的“习得性无助”状态吧!


希望大家的2018都能完成自己的计划,因为那些都是你想做的事。

 

感谢大家在2017年对天天心理的陪伴,2018,我们还是一起走吧!



感谢您的阅读

也希望您能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的人

天天心理网2018继续和您在一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