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学习:112条-118条

 中医林佳明 2021-02-20

             钦中医经方学社讨论记录

主持人:覃秋玲老师

参与者:高一萍老师、林利城老师、梁天、符英、刘敏、陈小芳、丁国才,陈青,覃秋玲,许永方,林佳明及诸位同仁(不一一列举)

讨论伤寒条文:112-118

时间:2017年10月1720:00-21:00

地点:中医临证经方论坛群

各位老师、同仁们好,《伤寒论》是一部经典,几千年来塑造了几多名医,书中的每一个条文、每一个方子都意义深远,深入地理解它,都能指导我们临床实践,让我们在临床中能够如鱼得水,为了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造福百姓这一共同目标,我们今晚是再次聚在一起,共同探讨书中的每一个条文,以期获得仲师的真传。我们逐条讨论,先讨论112条,请大家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112条:伤寒脉浮,医者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陈青:112、伤寒脉浮,病在表,宜以汗解之,并非用火法强迫发汗,汗为心之液,汗出太过,阳随汗泄,亡阳,心阳虚损。心阳虚,心无所主,心神失守,心神浮越不宁,加上心胸阳气不足,易致水饮痰浊乘虚扰心,故见“必惊狂、卧起不安”,其治疗应温通心阳,重镇安神,豁痰通窍。在桂枝汤加蜀漆涤痰,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去芍药缘由其属阴凉之品,不利阳气恢复。

陈小芳:112条,浮脉,知病在表,用大热之法发汗,大汗出易亡阳,气随阳脱,心气虚则惊狂,(与阳明的热盛扰心不同),仍与桂枝汤打底,去酸敛之芍药,加龙骨牡蛎固涩。蜀漆性温,味辛、苦,入手、足厥阴经,可除痰、截虐。为何此处不用附子而用蜀漆?

覃秋玲:对伤寒论112条的理解:太阳伤寒,邪气应该在表,祛邪外出,所以脉浮,这个时候应该用麻黄汤发汗开表,而医生却用外治火疗的办法迫使汗出,导致亡阳(亡失津液),流汗过多,表不固了,汗漏不止,血汗同源,血不能养心,心不能舍神,从而出现惊狂和卧气不安的情况的现象。

本方由桂枝汤去芍药加蜀漆和大剂量牡蛎、龙骨组成。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中为什么要去芍药?因为这个时候要赶紧振奋心阳,心阳振奋起来,惊狂、卧起不安的现象都会随之而缓解,故而去芍药之酸柔,以求气机流畅;桂枝甘草温通心阳以复其虚;佐生姜、大枣振奋中焦营卫生化之源,并助桂枝甘草温复阳气;蜀漆涤痰散邪,通畅神明之路;龙骨、牡蛎重镇潜敛心阳,安定心神。

许永芳:我对此条的理解:脉浮说明表不解,当用发汗之法而医生反用火疗的方法致病人发汗太多,汗为心之液,汗不得法,使心阳亡失。出现惊狂、起卧不安等症。用桂枝甘草汤补心阳,姜枣调和营卫,龙骨牡蛎镇静安神,蜀漆豁痰祛饮。

陈青:蜀漆是用来治疗祛痰的,那痰从何处来??

许永芳:我考虑胸阳不振,阳不化气,酿生痰饮。

高一萍:心阳虚则土败胃逆,浊阴上填,故有“痰”    

高一萍:蜀漆是仲景用以治疟之专药,疟必兼痰,在此仲师专用其治痰水结聚,豁痰以定惊狅。

刘敏:对112条理解:伤寒脉浮表证应用汗法,现用火法强迫发汗,必致大汗淋漓,汗为心之液,大量汗出必致心阳随汗亡失。心阳受损,心神失养,故惊狂、卧起不安。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温通心阳、镇静安神,兼以涤痰。蜀漆(常山苗)又名鸡尿草、鸭尿草、七叶,功效除痰;截疟,主治症瘕积聚,疟疾,气味辛、平、有毒。因汗出过多,致气上冲,上冲下虚故去芍药。

林利城:伤寒脉浮,当以汗解,但以火迫劫之,则致大汗病亡阳,心阳受损,心神失温煦,致心神浮越,出现惊狂、心神不安。且心阳亏虚,阳不制阴,阴水上犯,也会出现心烦、惊狂等心神受扰的症状,本方以桂枝去芍药汤的基础,加龙骨、牡蛎重镇安心神,加蜀漆利水祛痰。

肖春宏:高老师,现在有蜀漆吗?

高一萍:好像没有,我没用过     

林佳明:112,论述心阳虚治疗,病因误用火法逼汗,汗出过多,心阳随着外亡,从而导致心阳虚,阳虚心神失主,不知是烦躁,还会出现惊狂,卧起不安比较重的神志症状。

林利城:我们根据蜀漆的作用,是不是可以考虑用别的药代替,用半夏、或者是茯苓、白术。

许永芳:为什么去芍药呢?

高一萍:芍药泻阳。      

许永芳:跟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相比这个方证会不会也有胸满呢?

林利城:应该有。

林佳明:心阳虚弱,而张仲景特论“亡阳”,重点突出阳气损伤比较明显。白芍用于通,如血痹,桂枝甘草,桂甘龙牡都是一样的道理。

林利城:不管是心阳不振,还是痰阻胸中,都可以有胸闷。

林佳明:常山用量需要少点,会出现呕吐。

许永芳:老师龙骨也有化痰的功用,常山若不用可否加大龙骨量即可。

杨国忠:常山代蜀漆以前一位老师讲座时说过可以代替,我用过两次,原方原比例,常山45g。

高一萍:有呕吐副作用吗?

杨国忠:没有。

彭某,58岁患伤寒证十一日,遂经发汗三次,而发热恶寒不解,身体困顿不支,食欲不思,夜不能寐,口燥舌干,脉象浮软,此系过汗损伤津液,而外不解,阳邪不透,与以辛温补阳散邪法治之。参附和荆芥并用。服药后心中烦躁,惊狂不安,辗转床头,起卧叫喊。余诊其脉,细数而浮,按之无力,舌质绛而少津,此乃平素阳气不足,病后因汗不如法,经多次发汗,津液先伤,阳气耗损,当津气两败之际病邪仍胶结不解,既不经误治,以感困顿不堪,而医者复以温燥辛散之品,竭阴助阳,不但外邪不解,而辛温燥热之药又复内迫以助病势,故现惊狂不安之症。若不速为挽救,则一阵大汗,将变为虚脱之证矣。遂与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因患者汗出不禁,防止大汗淋漓,造成虚脱,故处方时未去芍药。

桂枝5生牡蛎15生龙骨15克蜀漆 6芍药12茯神15克生姜3小枣15甘草10

嘱其连煎两剂,隔四小时服一次,服药后精神逐渐安静,略能入睡,惊狂之象不在发作,然胃果乃不能食,遂以此方加养胃育阴之品,连服四剂,症状好转,食欲渐展,连服二十余剂,使恢复正常。

覃秋玲: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的话我们进入下一条了。

117、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陈青:117用烧针强行发汗,汗出凑理开,,寒邪乘虚而入,针处寒邪凝聚,卫阳郁结,故见“核起而赤”。汗为心之液,发汗过多,损伤引阳,阳不制阴,火不制水,肾水上乏,故见“气从少腹上冲心”。治疗宜外温灸散寒,内温通心阳,平降冲逆。

许永芳: 我对117条的理解:把针烧红后刺入人体令人出汗,拔针后感受了寒邪,出现了针眼处出现了红肿,这样必发生一种叫做奔豚气的病。病形象一头小猪从少腹的位置上冲到心。怎么治疗呢?在针的地方各灸一壮,内服方药予桂枝加桂汤。

陈小芳:117条,《金匮》:病有奔豚,从惊发得之。肾气欲上乘心,故其气从少腹上冲心也。从病位看,应在心、肾,从六经看,属少阴。今用桂枝,非解表,取其“降逆”之大用。故原方用桂枝五两。

林佳明:117烧针逼汗损伤心阳导致奔涿的治疗

覃秋玲:对条文117的理解:本条论心阳虚致发奔豚的证治。火针使得汗出,汗出则腠理开,针处被寒邪入侵留而不去,致使气血凝滞而成核,又因使用的是火劫发汗之法而损伤心阳,使水寒之邪上冲,而发奔豚。治法可分为两步,在外可用艾条灸于赤核各一壮,以温散寒凝之邪;在内服用桂枝加桂汤,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刘敏: 117条理解:表证用火法致汗出,针处被感染,出现肿胀如核。因汗出太过,加之针处感染,则上虚,气上冲,惊而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胸。红肿处用艾灸治疗。桂枝可治气上冲,先气上冲症状加重(奔豚),用桂枝加桂汤。桂枝由三两变成五两。

林利城:烧针是一种火法,大汗伤阳,还受外寒,阳虚则不能制水,致肾中水寒之气上凌于心,于是发生气从少腹上冲心胸的奔豚症。心阳虚为本,肾气逆为标,故治以桂枝加桂汤,壮心阳,治肾水,平冲逆,止奔豚。

林佳明:损伤心阳,心阳虚不能制约肾水,肾中水寒之气上乘阳位。

许永芳: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二两的桂枝?

林利城:应该是的,烧针应该是现在的火针吧。

高一萍:117 烧针劫汗,心阳虚,不能制下,寒邪循针孔内侵,引动下焦水寒之气上乘,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即奔豚。

陈青:不同的书中说加的桂枝有的是桂枝,有的是肉桂,一般老师们都是用什么??

林佳明:桂枝,用桂枝的含义取降逆的作用。与苓桂甘枣汤对比看看,一个水气上冲,一个寒气上冲,一个已发奔豚,一个将做豚。那么肉桂能够代替桂枝的这种作用吗?我觉得不能。

还有一个问题,其实汉代桂枝,就是现今肉桂,伤寒论的桂枝都是去皮的。

曹丽君:我认为伤寒论中所有的桂枝都是肉桂,不知道对不?

林佳明:嗯。

许永芳:烧针会令病人恐惧,临床上发奔豚的病人是不是发作时也是由于情志的紧张而诱发呢?

高一萍:我认为机率不大。

林利城:老师临床上有用肉桂代替桂枝使用吗?我是没有用过,不知道能不能代替使用。

曹丽君:我常用。

覃秋玲:我们进入下一条吧。

118、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陈青:118误用火法,又施下法,导致心阳虚衰,心神浮越而烦躁,。治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温复心阳,重镇安神。

覃秋玲:对条文118的理解,本条因误用火疗,又用攻下之法,一逆再逆。因温针劫汗,使汗液外泄,心阳耗损,心神失于温养,心神外越,而发生烦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中,桂枝、甘草辛甘化合,以温通心阳;龙骨、牡蛎镇惊安神以治烦躁。

陈小芳:118条,原为太阳病,以火下之,里气虚衰火热内扰。又用温热之法,火热内扰而生烦躁。就像火攻城门守城兵力不足,又有敌人援军来袭。以桂枝、甘草之辛甘发散火邪,龙骨牡蛎收敛固涩里气。

林利城:火逆,当用汗法,现在用了下法,是误治,误下伤正,继用烧针,更伤心阳。心阳亏虚,心失温煦,神失所养,故而烦躁。治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温心阳,龙骨牡蛎镇心神。

许永芳:伤寒经过医生的误治后损伤心阳出现烦躁,可用桂枝甘草汤温补心阳龙骨牡蛎镇静安神,临床上多用此方加减治疗失眠病。

林佳明:心阳虚烦躁治疗,一下法,又误用火法,阳气反复损伤,心阳虚衰,心神失去了温养,不得安宁。

高一萍:118 先虚其里气,中焦已显虚馁,再误烧针,耗散心阳,但却无“两阳相薰灼” 以热得热之势,故只能引发烦躁,而不至于发其“狂”。

许永芳:这个火逆跟烧针是同一治法?

林佳明:是的,这条比较容易理解,临床用的也很多,我整理了几个案例供大家参考。

岳美中医案:李某某,男,40岁,1972611日就诊。患项部自汗,竞日淋漓不止,频频作拭,颇感苦恼,要求中药治疗。诊其脉浮缓无力,汗自出。分析病情:项部是太阳经脉所过,长期汗出,系经气向上冲逆,持久不愈,必致虚弱。因投以仲景之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和阳降逆,协调营卫,收敛浮越之气。先服4剂,自汗止。再服4剂,以巩固疗效。

刘渡舟医案:宋先生与余同住一院,时常交谈中医学术。一日,宋忽病心悸,悸甚而神不宁,坐立不安,乃邀余诊。其脉弦缓,按之无力。其舌淡而苔白。余曰:病因夜作耗神,心气虚而神不敛之所致。乃书:

桂枝9克,炙甘草9克,龙骨12克,牡蛎12克。3剂而病愈。

郝文轩医案:李某,女,30岁,1986215日诊。左眼睑跳动,三月不愈,西医诊为眼肌痉挛,治而乏效。舌质正常,无苔,脉细而数,神情烦躁,唇淡口和,溲清便润。自云病后服蚂蚁、全蝎等药反益剧,此虚风妄动也。宜静以制动,施以龙牡,今反以虫类搜之,其气益张,无怪其投而弗效也。余予仲景桂甘龙牡汤,复阳宁风,并加白附子引入头面,2剂而愈。《内经》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神安筋柔,肌不再动矣。

按语:本案眼肌痉挛见烦躁、脉细数等症,为虚阳内扰生风之象,“风胜则动”,故用桂甘龙牡汤温复潜镇,阳立风息而动自止。

周某某,男性48岁,1982911日初诊。因解决单位干部纠纷被恐吓.以致终日神疲头昏、心悸整夜不寐已2个月余,曾经心电圈检查未发现异常。目前纳少,困倦.乏力、两便尚可。检查:精神不振、面色无华,舌淡红、苔薄,脉稍数(83/min)无力。

治以桂枝10g、甘草10g、龙骨0g、牡蛎40g、茯神10g、枣仁10g。嘱进 3剂。次诊:药后症状改善,心悸已少,每夜可睡4h以上,由于夜能入眠,故精神较振,纳亦较有味。舌正红.苔薄,脉和缓(77次/min),药已对证,再进前方5三诊.药后症已消失,仍按上方取药5剂收功

刘某某,男性.21岁,大学生,1979518日初诊1978年入大学后因功课紧张致夜不能眠,继之终日若有所思,神疲痴呆.时有单独发笑、动作重复,怕见人,畏上街,好照镜子,幻听幻想,默默不语,已4周余,学院校医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经治罔效,动员休学治疗。目前纳少眠差,两便尚可。检查:神志痴呆,低头不语,舌正红、苔薄白.脉弦无力。拟诊为忧思太过,导致心气不足,心神浮越,故时有惊恐幻听幻想、神呆等现象.治当助心神,镇惊安神.药用桂枝10g、甘草6g、龙骨40g、牡蛎40g、紫石英60 g、生白芍10g。嘱进7剂。

次诊药进3剂,症状初感好转。7剂尽后夜眠渐安,动作重复显少,幻听幻想亦减,纳食尚可,两便如平,神志较前明显好转,问诊可以对答,但不流利舌正红、苔薄白,脉弦而无力。仍蹈前方.再进7剂。

三诊;药后症状次第消失,眠食俱佳,基本如平人,遂嘱在家安心休养,继续治疗,守上方连进60余剂,症状未发。

按:癫症痛者,多为痰火.治当化痰泻火平肝为主本例痴呆默默不语,舌正红、苔薄白.脉弦无力.无热证现象,故拟为心气不足,神不守舍.治当温心阳,益心气取桂枝入心助阳,以正其主,甘草补养心气.龙骨、牡蛎安神镇惊。近几年来国外报道,日本用本方治疗此类病人,收效甚佳

王某,男性,干部,束婚,1987931日初诊。神疲体倦,常有心悸,胃纳不振,睡眠浅.多梦,每隔35 d遗精1次,历时已年余,因婚期临近,十分着急。

检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形寒,舌正红 、苔薄白.脉弦无力。治拟桂枝10g、甘草6g、龙骨30g、牡蛎30 g、太子参l5g、五味子10g、金樱子30g7剂。并嘱静养。次诊:自述因路途遥远,即按方服用 3,药进 20余剂.症状已见好转,3周来只遗精 3次,精神较振,纳较前有味,舌正红、苔薄白,脉弦缓。仍用前方3,前后诊治5次,药用70余剂,症状全部消失,年底结婚.翌年生一女

×,女,27岁。素体健康。因婚姻不顺而忧思焦虑.常感心烦悸,暖气食少。于19855月.因故人争,在吵闹中突发呃逆,连续不断,即送某医院,诊断为神经性膈肌痉挛。经中西药治疗月余.仍时发时止,反复不愈, 6月病情加重,呃声响亮.犹如吼鸣.呃时弯腰扭背.甚则奔走、光呼不吸.气憋难忍.痛苦异常.伴头胀目眩.心烦不寐,胸胁胀满.月经衍期。舌淡苔白、脉弦数。投本方3剂.药用桂20克、生甘草10克、生龙牡各40  煎服法同例一。服药后即效,呃声渐缓,间歇时间延长,心烦胁胀好转,夜能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谨供各位同道参考。

各位同道,老师,今天的我们学习讨论就到这里。

谢谢你们的参与,我们下周二不见不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