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渴--《伤寒论》辨证(补充)

 李香愚 2017-12-29
大约口渴的论述,在伤寒论中有41条  六经中各经都有口渴的表现   

所以口渴的表现也是鉴别六经和寒热的一个指标:
渴欲饮水、渴欲饮水不止、欲饮水反不渴、渴欲饮水口干舌燥、口干不欲饮、口干,但欲漱水而不欲咽、渴欲饮水水入则吐、本渴饮水则呕、口燥渴、大烦渴饮水不解、渴不差者、疟病发渴、不呕而渴、主渴、苦渴、消渴、思水、咽干口燥、渴不能食、身热而渴、咽燥而渴、口中辟辟燥、服汤已渴多唾口燥、先渴后呕、渴而下、令渴、
 

渴的成因:热 小便不利、水逆津液虚、失血、糖尿病百合病、妊娠反映、疟病、淋病、泌尿系感染、小便频数 汗、下痢、烧针

渴的反面:吐涎沫 口中和


下一步,要分清楚这个渴是那种情况,属于六经什么经特有的症状 

一、太阳病一般不口渴
        太阳病,若感受风邪、寒邪,其人又是虚寒体质,一般不会出现口渴;

        若感受温邪,则易出现口渴,因温为阳热之邪,最易伤人阴液而口渴;
如《伤寒论》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此条之渴就是由于感受温热之邪,邪正相争,热邪损伤津液,津液不足,欲饮水自救而出现口渴,其治法当参照:阳明病的治法,也可参照后世温病学的治法以辛凉解表益阴为主。

二、太阴病一般不口渴:
比如:自利不渴者属太阴  

如果下利,大便稀烂,又想喝水的自利口渴,就属于少阴少阳合病了(282条: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

所以,一个简单的问诊,不需要其他的三诊就能直接定位治疗的,不像一些其他人说的,没有脉象我们不谈病的,那是瞎扯的,辅行决就少谈脉 。

三、阳明病的口渴
是因为体内热重消耗津液,人体需要用水来补充  这种情况就是大渴、想喝水很多 

四、少阴病的口渴
感觉口很干,但是不想喝水,口渴不欲饮;少阴病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阳亡的情况  阳气很虚弱了,无力让水分输布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救阳,《真武汤》

所以,这两个对比,一个需要很多水分,一个口干很想喝水但是不想喝多,就是阴证&阳证的鉴别之一。大家能明白吗? 大渴大热,这个症状在发烧的患者中很常见; 
所以:就要分清楚是阴证还是阳证,阴证就要救阳,阴证就是阳虚,扶阳为主,《真武》《四逆汤》系列,麻附辛系列;阳明病的阳证就要用《白虎汤》清热。
具体到董针上,阴证口渴发热高热,就要针土耳穴,感冒一二三之类、通天一线穴位 ,阳证呢,就要在背部刺血,泻热之类的针法 
所以,特别是不会摸脉的时候,判别阴阳的一个好办法就是详细问诊。

五、厥阴病的消渴
就像很多现在所谓的糖尿病一样,其实糖尿病不是厥阴病,但是其中口渴的情况有联系。厥阴病很典型的症状是上热 中虚、下寒,那么这个口渴的治疗有相对的方剂,就是要清热的药补中的药,温下寒的药同用。

厥阴病最易出现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证。上热则津液被灼,会出现口渴现象。如《伤寒论》第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此处之渴是由于病及厥阴,肝气疏泄失常,木火上炎,津液被耗所致。其治宜清上温下,寒温并用,方用乌梅丸。
其实厥阴口渴的方药就没有必要死守乌梅丸了,比如我们常用的
《柴胡桂枝干姜汤》
【组成】: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 皮),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莘三两,牡 顿二两(熬),甘草二(炙)    
【用法】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温服150毫升,日二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功用】和解散寒,生津敛阴。    
【主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清上的是黄芩,治疗口渴的是瓜蒌根,治疗中虚的呢? 是干姜甘草,温下的就是桂枝牡蛎的组合,柴胡扶阴疏肝,所以,仲圣组方的特色很清楚的,这样分解每个处方,你怎么样去加减就很清楚了,比如上热不是很明显,就减减黄芩和瓜蒌根之类的,就有目的去加减了。


六、少阳病口渴
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 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这一条是论述三阳合病,治从少阳。
太阳、阳明病:手足热、口渴
少阴、厥阴病:手足寒、口渴
太阴病:手足温,口不渴
三阳合病本证:手足温、口渴、胁下满

这条也有.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看着与上条差不多,但这个可以吃小柴胡汤,为什么?因为没有小便难,没有发黄,没有湿热的问题。.身热恶风,颈项强.是太阳表不解,太阳的经证;.胁下满.是少阳枢机不利,少阳受邪;,.手足温而渴.,这是里有阳明经热。在外有太阳之表,在里有手足温而渴,阳明还有些热,同时还出现了胁下满的少阳枢机不利的问题,这个病怎么治?因为治病的道理是先解表后治里,是不是可以发汗?不行。为什么?因为这里涉及到少阳病的问题,少阳有.禁汗、禁吐、禁下.三禁。少阳是半里半表之邪,发汗解决不了少阳的问题,既然解决不了少阳的问题那就徒伤津液。虽然有太阳的表证,但是兼有少阳的胁下满,所以不能发汗。

不能发汗,手足温而渴,是不是可以用白虎汤啊?先清阳明行不行?也不行。为什么不行?因为三阳合病独取阳明的时候,热盛而表邪很轻微。现在,既有身热恶风寒,又有太阳表邪,阳明热邪还不是太严重,用白虎汤又恐怕把太阳的风寒之邪闭郁不开。发汗有碍于少阳,清阳明又碍于太阳,这时只能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少阳枢机一利,表里之邪就和了。外从太阳之开,内从阳明之阖。但是,这个病有手足温而渴,是不是小柴胡汤里要进行加减?

七、体内废水太多的口渴,就是《五苓散》证和《猪苓汤》证的口渴
体内废水太多了,正水就少了,就像发动机里沉淀的废油太多,就像我们煤气瓶里用不完的废气一样。
《五苓散》
〖组成〗 猪苓 十八铢[12g]去皮 泽泻 一两六株[20g] 白术 十八铢[12g] 茯苓 十八铢[12g] 桂枝 半两[8g]去皮    
〖用法〗 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6g),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方歌〗 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   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煤气瓶里用不完的废气一样,你不排除掉,能灌进去更多的煤气吗? 因为废水太多了,所以正水少了,废水得不到人体的吸收,反而影响我们正常水分的进入 ,所以沉淀在人体内,形成水毒之患,苓桂术甘汤系列方剂就是为此而设 ,一方面排泄废水,一方面促进正水的吸收, 猪苓、茯苓、泽泻——排泄废水;白术、桂枝——促进正水的吸收。

《伤寒论》第40条: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你们看这条,心下有水气,还是渴,还是利,还是干呕,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好像什么都有啊 ?那是为何呢?  
心下有水气。会是什么样的症状?后面的都是吗? 

一是外有寒,束了阳气,二是心下有水气,影响了上下气机的沟通;水气这个东西,凝结在枢纽上了治疗这个的外感,一要发散外寒,二来呢?温里、利水、化饮;
那你们再看看青龙汤不就是这样吗?所以,水饮病,看起来很多的废水,其实我们还是要利水 
     所以,你们分分小青龙汤的组成,也就明白了怎么样构想了,方药就很轻易的记得了,
前天一个病例,说用桂枝汤 但合并有水饮的体质,桂枝汤证,有水饮的,代表方剂就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为何要加茯苓白术?就是要利水,不讲为何去桂,因为争议很多,只是告诉你们有口渴的机会,和方药加减的原则。

小青龙汤的组成,你们分分看  哪些是解表,哪些是去水饮的?麻黄 桂枝 解表;干姜 半夏 细辛、五味子化饮;芍药 五味子 护阴,炙甘草 养正。

那么,有哪些口渴是不能喝水的?你们找找看

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  就是说,病人想喝水也不要给他喝,病就能好了,所以,这些条文,都说明,病快好了,就不要喝那么水。也就是阴阳自和必自愈。

★ 口渴的病机
另外关于渴的病机,我们还没有讲,渴证虽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但主要病理机:不外津伤和水停两端。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停不布:人体正常的水液代谢要靠脾的运化,肺的宣降,肾与膀胱的气化与排泄来完成。若水液的正常代谢遭到破坏,水停不布就可以产生渴证。如太阳病表邪入里与水结于膀胱,影响膀胱气化,水液蓄留,津液不能上承,从而形成口渴(72、73、74、98、137、141、147、156、244) 

2 .阳虚不化:肾主水,肾阳虚衰则不能温化水液,亦可形成水液内停,出现渴证(282、316)。 

3 .邪热伤津:病入阳明,化热化燥,里热内炽,伤津耗液,可以形成口渴(97、168、169、170、222、244);
其中亦有因汗出过多而引起的(26、71、244);
湿热交蒸于里,往往亦能出现口渴(109、326);
邪在少阳,热结于胸,津液不能布达也可出现口渴(96、99、147);
阴虚内热,热与水结也多见口渴(223、319)。  

4.火逆伤阴:温热病误用火热疗法,伤人津液也能出现口渴(113)。  

5. 病愈体虚:病经治疗后,已趋痊愈,但大病初愈,体虚未复,津液尚亏,故见口渴(329、360、361、267);
或水饮内停,服药后出现口渴(41),是病情好转的佳兆。 


★ 渴证的治疗方法       
由于造成渴证的原因很多,所以其治法也非一种。根据伤寒论治疗渴证的方剂,可分为以下几种: 

1. 化气行水:用于太阳蓄水证,主证是小便不利、发热、烦渴、脉浮数等,方用《五苓散》。 


2 .化饮涤痰:太阳表证兼水饮,可出现发热而咳,小便不利,少腹满,喘息,口渴等,治宜温肺化饮,方用《小青龙汤》;太阳病误治,邪热内陷与痰水互结胸中,可以出现舌上燥而渴、日哺所小有潮热、不大便、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治宜涤痰逐水,方用大陷胸汤。 


3 .清热泄火:阳明胃腑热盛,伤耗津液。可以出现舌上干燥而烦、大渴欲饮水数升、恶风、脉滑等证,治用《白虎或白虎加人参汤》。 


4 .清热利湿:阳明里热汗不出,湿热相蒸,可出现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渴饮水浆等证,治用《茵陈蒿汤》;肝热下迫于肠,湿热内蕴所出现的里急后重、下利赤白、渴欲饮水、脉数等证,治用《白头翁汤》。 


5. 和解少阳:邪入少阳,有时也会出现渴证,多兼口苦,咽干,目眩,治用《黄芩汤》或《小柴胡汤去半夏加人参,栝楼根》;邪入少阳兼有水饮的,多出现胸肋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等,治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6.滋阴利水:阴虚有热,水热互结,可出现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咳而呕、心烦不得不眠、下利等。治用《猪苓汤》。 


7.温阳化气:肾阳虚衰,不能温化,水饮,可以出现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利而渴等,治用《真武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