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庄子:要从死亡画出生存

 善信慧兵 2017-12-30

庄子说,以人的立场创造知识,就会被人创造的“知识环套套住了。

道家庄子:要从死亡画出生存

人被人创造的知识套住了

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宋国人,那是一个强凌弱,众暴寡,离乱,痛苦的时代,现实世界的痛苦是一个无底的陷阱,丘垄黄土下的贤者,是伟大?还是渺小?庄子的视线从此从人世离开,他所综观的乃是无穷的时空,庄子认为人必须自觉人的存在,不要从他人而画出自己,不要从过去和未来画出现在,要从无价值画出价值,要从无限画出有限,要从死亡画出生存,这样才能超越束缚而得到自由,庄子的哲学是自由的哲学,是把生命放入无限的实践、空间去体验的哲学,人世的生活,在庄子看来是【无生命的秩序】,庄子所要追求的却是【有生命的无秩序】。

道家庄子:要从死亡画出生存

庄子认为人必须自觉人的存在

巨大的怪鸟

北海有一条鲲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那么大,有一天,它突然变成一只大鹏,它的背有几千里广,一飞直冲九万里的高空,在高空中,它低头一望地面上浑濛濛的一片,所有的山河城屋都看不见了。大鹏又抬头向上一望,只见天色苍茫无际,天地和它浑然混合为一了。胸襟要宽广高远才会没有界限,不要站在任何角度任何时间看事物,而是要与天地同体。

寒蝉和灵龟

世人都说彭祖活了八百岁,是人间最长寿得了,但有一种小虫叫做‘朝菌’朝生而幕死,它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一个月。另外有一种虫叫‘寒蝉’春生而夏死。它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四季。可是楚国南方的海上有一只巨大的灵龟,五百年对它只是一个春季,五百年对它只是一个秋季。上古时代有一种椿树,八千年对它只是一个春季,八千年对它只是一个秋季。朝菌和寒蝉叫做小年,灵龟和春树叫做大年。小年是不会了解大年的。彭祖对于灵龟和椿树来说不也是小年吗?世人把彭祖认为是长寿,不也是小年的悲哀吗?

惠施的大葫芦

惠施是庄子的老朋友,惠王给了我一些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了,结的葫芦极大可以装五石的容量。可是它质料不坚固,用来盛水,一拿起来就破了。切成两个瓢又太浅,装不了多少东西。因此这葫芦虽然大却大的无用,我就把它打破了。可惜啊,你竟不会用大的东西,这葫芦这么大,你何不做一个网子把它套起来,然后把它绑在腰上作为腰舟,使你在水中载浮载沉,不是很愉快吗?为什么一定要用来装?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惠施坚持以为葫芦只能装水在里面,其实水也可以之装在外面。一种想法不通之后,再变通另一种变现出了妙用,这叫做无用之用。

小麻雀的得意

大鹏一飞就飞在九万里的高空上,小麻雀的飞行,知识、境界都和大鹏不一样。我们不必嘲笑小麻雀也不必羡慕大鹏鸟。

列子御风而行

列子能驾驭风飞行,轻飘飘的十分美妙。但是,对于有道的人看来,列子并不真正自在。列子虽然不必用脚走路,究竟还是要依靠风才能飞行。列子能乘风游行,但终不能无风,顺天地自然的正道,穹阴阳风雨晦明大气的机理。

许由不受天下

荛想把天下让给许由,日月都出来了,还要我这小火把干嘛?及时雨都下了,还要人工灌溉干嘛?我实在不如你,所以,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吧,算了吧,小鸟在树上做巢,所需要的不过一枝,老鼠在溪流喝水,所需也不过满腹。你把天下然给我,我要那来做什么呢?况且天下已经给你治好了,你想把美名让给我吗?我要这空名做什么呢?名是实的宾位,人常为求名而委屈自己受苦,要能去名去功才能得到真实。

宋人的秘方

宋国有一族人善于制造一种药,这种药冬天的时候擦在皮肤上,可使皮肤不会干裂。所以这一族人,世世代代便做漂白布絮的生意。后来有个客人知道了,便出百金,收购了这个秘方。真是宝物,他将秘方献给吴王,并说明这个秘方在军士上的秘用,那时吴越双方是世仇,吴王得到这秘方之后,就在冬天发动水战,吴人侍有秘方,军士都不生冻疮,越人没有这种药军士便生皮肤病而大败。吴人打败越人以后,献秘方的客人便受封了一大块土地,生活富裕,社会地位也不同了。同样的一种药方,有人不会用只好世代漂絮,有人会变通使用,便裂土封侯。

无用的梳树

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颗很大的树,树名叫做梳,它的主干木瘤盘结,它的小枝也都凹凸扭曲,完全不合乎绳墨规矩,这树就生长在路边,但从来就没有木匠去理会它,现在你讲的话就跟这大树一样,大而不当,有谁会采信呢?你没有看过狐狸和野猫吗?为了捕食东蹿西跳功夫很好,结果往往中了机关,死在陷阱里,至于牦牛身体虽大,像天空垂下来的一块云,但是它却不能捉老鼠,现在你有这么大的一棵树而愁它无用,何不把它种在空旷的地方,你就可以很舒适的在树下盘桓休息,这树既然无用,自然也就不会有人来砍伐,自然也就不必操心了梳树没有什么用处,所以不会被砍伐,这对梳树来说,【无用之用】正是它本身最大的用处。

谁是主宰

人的形体有手、脚、骨节、孔窍、脏腑,它们之间是如何相支配的呢,他们都是奴婢来服侍我吗,奴婢怎能互相支配,是奴婢互相轮流支配吗,还是另有真正的主宰呢,事实是形体之外尚有精神,这个精神就是真正的主宰啊,人都具有自己的【实有的真心】,这个实有的真心乃是大自然的道的缩影,人能以此为法则,去发展一切的行动,自不离自然的正道。

大地的箫声

南郭子綦有一天斜靠矮桌,仰头向天,悠然的进入了忘我的境界,老师,您今天的样子和往日大不相同,难道说人的形体可以变成枯木,心灵可以化作死灰吗?喔,子逰,你问得好,刚才我进入忘我的境界,你知道吗?你听过人的箫声,却没有听过大地的箫声,你就算听过大地的箫声,也还没有听过天的箫声啊,人的箫声无非是云萧或是排箫啦,而大地的箫声就是【风声】,大地吐发出来的气叫做风,风一发作,所有的孔穴便大叫起来,记得大风吗?大风一吹,山林巨木的孔穴,有的像鼻子、像嘴巴、像耳朵,有的像圈圈,像春臼,有的像深池,像浅坑,这些孔穴一起发出声音,有的像激流,像羽箭,有的像叫骂,像呼吸,有的粗,有的细,有的深远,有的急切,所有的孔穴像在唱和一样,大风过去以后所有的孔穴都静了下来,只有树枝还在摇动而已,这就是【大地的箫声】啊。声音本身是没有喜怒哀乐的,用【人】的立场去听箫声,便有喜怒哀乐,用【自然】的立场去听箫声,便没有喜怒哀乐了。所以,喜怒哀乐是【人为的分别】而不是自然。

越人文身

有一个宋国人,带着帽子和衣服到南方的越国去贩卖,他以为可以赚到一笔大钱,来买衣服吧,漂亮又新潮的衣帽呀,但是越人的风俗是,剪断了头发,赤裸着身子,身上刺画着文彩,全部穿戴衣帽,没有用的衣帽。用和无用,功和无功,都是相对的,不可执着不化,尧舜的有功无功和宋人衣帽【有用无用】都同样不是绝对的。

朝三暮四

有个养猴子的人,拿橡子喂猴子吃,有一天他对猴子说,早上给你们吃三升,晚上吃四升好不好,那么,早上吃四升橡子,晚上吃三升好了,【朝三暮四】与【朝四幕三】在实质上并无增减,可是猴子的喜怒却被支配着,人是否也经常犯着和猴子同样的错误,想想看。

惠施靠在梧桐上

惠施口才很好,和人辩论了一辈子。每当他辩论累了,就靠在梧桐树上休息,惠施靠在梧桐树上休息的时候,有一次终于悟出了不辩论的道理,从此就不再劳神和人家辩论了。利用口才的辩论,把人驳倒,你便算胜利吗?你认为你【胜利】,这正是你的【失败】。

庄子说话不说话

庄子说,我一辈子说了那么多的话,但是我实在没有说过一句话,形体与心意相合,随顺无己,行为只是反应内心,想工作时工作,虽然工作了很多,但实在没有工作,虽然说了很多,但实在没说过一句话。

尧问

尧问舜说,我想伐宗、脍、胥敖三国,每当临朝都不能丢下这个念头,这是什么缘故呢?这三国的君,所处的地位极卑,你又何必把他们放在心上呢,当初出了十个太阳,并照万物,各不相碍,何况有德之人恩泽普及世人,非太阳所能及,反不能容这三国的国君?人会欲望无穷,全在于有了自我意识,有了【我】即会排【他】,即成对立,其实万物虽有差别不齐,但各有各的独特价值,能并行不碍。

王倪知道不知道

灭缺问王倪说,你知道万物的知识,有共同的标准吗?我怎么知道呢,哎呀,真是失望啊,你何必失望呢,你怎么知道我所说的【知】不是【不知】呢,你又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不知】便是【知】呢,我且问你,人睡在潮湿的地方,会得到关节炎,泥鳅会这样吗?人住到高树上就会害怕,猴子会这样吗?人、泥鳅、猴子住的地方都不一样,你说什么才是标准呢?的确,大家的标准都不同,就是啊,人喜欢吃肉,鹿喜欢吃草,蜈蚣喜欢吃蛇,乌鸦喜欢吃老鼠,则四种动物口味不同,谁知道哪个口味是标准呢?万物的知识,标准不一,所以人为的标准不是【唯一】【绝对】的标准,如果误把【相对】当成【绝对】,那便离大道太远了。

西施是美女吗

如果我们当初把天地叫做【马】,或是把天地叫做【指】,那么天地便是【马】或便是【指】了。人认为西施是美女,鱼呢?鱼看了西施,可能就沉到水底去了,人自己认为对的就说【对】,认为不对的就说【不对】,但是【对】和【不对】的标准是什么呢?人用人的立场去创造知识,人就被人所创造的【知识之环】套住了。

影子的对话

罔两是影子的影子,喂、喂、喂,你一会儿又走、又停、又坐、又站,干什么?我是有所依赖才会这样子,是不由自主的,蛇靠横鳞才能爬行,蝉靠翅膀才能飞,但他们死了,虽有横鳞、翅膀,他仍然不会走,不会飞啊,自然之道是一种变化之道,没有固定的【君】,固定的【臣】,依赖不依赖,才是自然。

庄周梦见蝴蝶

有一天黄昏,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他拍拍翅膀,果然像是一只蝴蝶,快乐极了,这时候,他完全忘记自己是庄周,过了一会儿,他在梦中大悟,原来那得意的蝴蝶就是庄周,那么究竟是庄周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庄周可以是蝴蝶,蝴蝶也可以是庄周。

道家庄子:要从死亡画出生存

养生主

人的生命有限,知识却是无限,如果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那是非常危险的。知道危险而却以为知识使你聪明,那就更危险了,人要超越知识,而不是背负知识,为知识所累,知识是了解养生的道理,了解后,便顺应自然的变化,不要再追逐多余的知识。

庖丁解牛

庖丁替惠君解剖牛,他的动作和刀子出入筋骨缝隙的声音,无不完美,像古代桑林的妙舞,当庖丁解剖完了以后,牛不知牠已经死了,

真想不到你的技术已到了这样的化境,谢谢夸奖,我解剖牛所使用的不是技术,而是【道】,我最初解剖牛的时候,眼中看见的就是一条牛,但三年之后,我解剖的牛多了,眼睛看见的便不再是一条牛,而是牛身上的筋骨脉络的结构,从此以后,我解剖牛便用心神意会,而不再用眼睛看了,普通的厨子,一个月要换一把刀,那是因为他又砍又割,好的厨子,一年才换一把刀,那是因为他只割不砍,我的刀用了十九年,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因为我不割更不砍,只用了一个月,这把刀我用了十九年,我的刀锋只在牛身上的筋骨缝隙游来游去,任意活动,所以牛完全没有痛苦,而不知其死,好极了,你的话提供了我最好的【养生之道】,人世的错综复杂与牛身的结构是一样的,不懂道理的人,在世上横冲直闯,只会徒然的损耗形神。

笼中的野鸡

山林中的野鸡求食不易,走十步才找到一条虫,走一百步才找到一口水,但他仍不希望关在笼子里,因为,在笼子里虽然不愁吃喝,羽毛光亮,但精神上终不比野外自由,懂得养生的人,不会因为追求物欲的享受,而付出自由的代价,但在现实的社会里有几个人【头上便是青天】呢。

薪尽火传

用油脂来做柴烧,油脂有烧完的时候,火却永远的传下去,没有穷尽,形体有死亡的一天,但精神、思想却可一再传下去,永远不灭,养生不是保养形体,而是保养精神,使其不灭。

饮冰的人

枼公子高将出使齐国,我这次所负的使命很重,事情如果不成,就会得罪国君,事情如果成了,我也会受内伤,成与不成我都会受伤害,请问这要怎么办,你现在感觉怎样,我忧心如焚,一直想去吃冰解热,你放下心来吧,天下有两样大法不能逃避,一个叫命,一个叫义,子女和父母关系叫做命,君臣关系叫做义,所遇到命和义这两个大法,只能忘去自我的利害得失,按照实情去做,便可以了,不要改变所受的使命,不要强求事情的成功,只要顺着事物的自然,尽心去做就是了。

螳臂当车

颜阖问蘧伯玉说,有个人天性嗜杀,如果放纵了他,便会危害国家,如果去劝他向善,便会先危害到自己,那个人通常只看到人家的过失,看不见自己的过失,对付这种人要善巧和顺,别激怒他,他像婴儿一样,你便也装作婴儿一样,他颠三倒四。你也装作颠三倒四一样,先使他觉得你和他是同类,慢慢再设法把它引导过来,为什么要事先对他那么和顺,你没有看过螳螂吗,把它激怒了,他就举臂去挡住车轮,自以为力气很大,你若夸大自己的才能去触犯他,那就和螳臂当车一样危险啊,劝人向善,所用方法不当,常常会招致危机,用自己的长处去压倒别人,是危险的事啊。

养虎的人

养虎是件危险的事,懂得养虎的人,都不敢拿整只活的动物给它吃,因为老虎再搏杀生物时,会引发怒气,野性一发,往往不可收拾。所以养虎的人要顺着虎的性情来养它,就能把它养得像猫一样柔顺,老虎有老虎的性情,如果能顺着它的性情,老虎便也不凶暴,不可怕了。

爱马的人

从前有一个极喜爱马的人,他伺候他的马无微不至,他用竹编的筐筐去接马粪,用巨大的海蛤去装马尿,有一天,他去拍马背上的吸血苍蝇,马一受惊,便把养马的人踢死了,你喜欢一个人,但那人不一定会了解你的爱。

楚狂人接舆

孔子周游天下,来到楚国,楚国的狂人接舆,见孔子自身难保还在推行他的道德理想,风呀!风呀!你怎么这般落魄,天下有道,智者便出来化成天下,天下无道,智者只能保全性命要紧,算了吧,算了吧,这样的时代,不要用你的光明去显出人家的黑暗,荆棘啊荆棘,不要伤了我的脚,我已经在拐弯走了,有智慧的人,出处进退,要看时机才好。

油把自己烧干了

树被拿来做斧头的柄,反过来砍伐他自己,油脂被用来点火,结果把自己烧光了,桂树可以吃,被人砍下来吃掉,好吃!好吃!漆树可以防腐,被人用刀子割了,世人都只知道【有用的用处】,却很少人知道【没有用的用处】,商鞅,吴起,苏秦,张仪,都很聪明,但都不得好死,【聪明】有时候成为杀死自己的工具。

何谓真人

有真人才能有真知,古时候的真人,失败不气馁,成功不骄傲,不谋虑事情,过了时机而不失悔,顺利得当而不自得,他登高不发抖,下水不觉湿,入火不觉热,只有知识到达与道相和的境界才会这样,生不欣喜,死不拒绝,事情来了欣然接受,不用心智去损害道,不用人为的作为去辅助天然,这就是真人。

自然是大力士

自然像个大力士,他有无穷的力量在运转,大自然赋给我形体,用生活来使我劳动,用岁月来使我年老安逸,用死亡来使我永远休息,自然是变化的,人必须顺应自然,这样才能不喜不惧,生死如一。

藏天下于天下

自然是变化不停的,凡是悦生而恶死的人,便是不通自然之理的缘故。人当然怕死啊,这种人就好像是他把船藏于山里,把车藏在岛上,自以为非常稳固,半夜里来了一个巨人,把整个山都都背走了,那人还在梦中,以为船还藏在原地呢。先把生死交付给自然,把天下藏在天下,这便是施法自然的大宗师。

人相望于道术

子贡问孔子说:老师,为什么四方要接受礼教的束缚那?要暂游方外也可以呀!有什么方法?鱼的生活,水才舒适;人的生后,道才舒适。鱼在江湖中自由自在,忘记了自己在水里。人在自然,只要懂得快乐自足,便忘了道的存在。人心装满了各种知识,就被知识隔成一间间小房子,那就不自在了。所以要打通知识,超越知识。

颜回坐忘

颜回向孔子说:我有进步了,我忘记礼乐了,很好,但还不够。啊 ?是。老师,我又进不了,什么进步?我忘掉仁义了,很好,但是还不够。老师,我又进步了,怎么进步法?我坐忘,当下忘我了,什么叫坐忘呢?不用耳目的聪明,忘去形体、忘去心质、使心中空明。万象生灭在他去来,这叫坐忘。很好,让我也来向你学习吧。抛开人为的礼乐、仁义、弃绝自我的观点,心无所记,把自己完全溶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

鸭脚太短吗?

自然的,长不算太长;自然的短,不算太短,鸭子的脚,虽然很短,你不能去把它接长,接长了它就难过了。鹤的脚,虽然很长,你不能把它切短,切短了,它就悲哀了。因为鸭子脚短而脖子长,鹤则较长而脖子短,相互为用。所谓长、短、不要用人为的标准去划分它,多注意自然的功用,那么,长的不是长,短的,也不是短了。

牧羊人丢了羊

臧和股两个人去牧羊,两人都丢了羊。我的羊走失了,我在草地上看书羊就走失了。我也是,我在草地上和人赌博,羊就走失了。藏和股,二人,所做的事不同,但是丢掉羊是一样的。在世俗上,读书人为了名而丢掉性命,小人为利丢掉性命,大夫为了保全国家而丢掉性命,圣人为了保全天下而丢掉性命,虽然原因各异,但是伤害性命都是一样的 。不管假借什么理由,违背自然的法理,伤害性命,就是大迷惑。

伯乐的罪过

马蹄可以践踏霜雪,毛可以抵御风寒,它吃草饮水,举起脚就能跳的很高,这是自然赋给马的本性。如果给它逐个高台或华屋,对它是没有什么用的。但是,自从有了伯乐,情况就变了,我最善于训练马,他烧铁来朔马,修剪马毛,铲削马掌,在马身上烙印,这样一来,马已经死掉十之二三了。然后为了训练马的耐力,用饥、渴来磨练它,为了调整马的速度,便时快时慢的控制它,用鞭子来催促它,马受了这些折磨以后又关在马槽里,失去了自由,马就死去一大半了。无心作为,人民自然感化,清净不扰,人民自然正当,圣人治人,焦躁礼乐仁义,于是虚伪狡诈也跟着出现了。

盗亦有道

盗蹠是古代的大盗,敢问大王,我们盗也有【道】吗?当然有,做大盗的人,能预先猜出房间里的财物在哪里,叫做【圣】,偷东西的时候,一马当先,叫做【勇】,我先进去探路,偷完以后,最后才出来,叫做【义】,你们先走,我来断后,判断情况,能不能下手,叫做【智】,今天手气不好,不能出去作案,把偷来的东西分的很公平,叫做【仁】,一共二十两,每个人五两,如果不能具备这五种道德,而想成为一个大盗是不可能的,明白,善人得不到圣人之道,便不能称其为善人,坏人得到圣人之道,也不能称其为坏人,但天下毕竟善人少,坏人多,那么圣人的道对于天下,也就害多利少了。道德,往往也会被坏人拿去做护身符,坏人如果不借用圣人的道德,可能还成不了大坏蛋啊。

黄帝问道广成子

黄帝在位十九年,教化大行于天下,这时候,他听说广成子已成大道,便亲自上山向广成子问道,我想用天地的精气调合阴阳二气,帮助五谷成熟,我想帮助百姓调养性情,你想用大道的精气助长万物,那反而是摧残它们了,用人的智力去改变人间事只是揠苗助长而已,难道你不懂吗?黄帝听了心如死灰,立刻退位,抛了天下,到荒野独居,清清静静的住了三个月。我要怎样修身,才能长久,大道一片混沌,不明也暗,你不要用眼睛去看,不要用耳朵去听,不要用心去想,要形神抱元和一,无知无我,要顺应自然,参与自然,合而为一,便可长久。

自然的友

师法大自然的智慧的至人,他的教化,像【形体和影子】的关系一样,像【声音和回音】的关系一样,有问必答,有感必应,因为他的形体合一,他停止的时候,没有声音,他行动的时候,没有痕迹,所以他可以把迷乱的世人,带回自然的大道,认为有自我的形体的是三代以下的君子,认为没有自我的形体的,才是自然的友伴,无私无我,才合乎自然之道,因为,人的形体,是自然变化中的一种形式而已,如果便执为己有,那是私心的作用了。

无为而治

请问天子的用心怎么样?我不轻信无依的人,贫穷的人,悲悯死者,劝勉孺子而同情妇女,好是很好,但仍不足称为完善,那该怎么做呢?出天德则天下宁,日月光照而四时运行,好像昼夜有常,云飘雨降一般,我是扰扰多是啊!你是冥河于自然而我只是符合于人事。治天下当法天地的自然,不要有心作为,只要无心的顺合天地法则就是了。

做车轮的老人

桓公有一次正在堂上读书,轮扁正在前堂做车轮。请问你读的是什么书呢?我读的是圣人的经典,那作书的圣人还在吗?早就死了。那你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你说什么?你讲个道理给我听。

海鸥和乌鸦

孔子拜见老子,讨论仁义。海鸥不是天天洗澡才白的,乌鸦不是天天染黑才黑的,黑白都处于自然的本质,所以不能说白比黑好。你用仁义去分辨善恶,在懂得大道的人看来你所犯得错误和这种一样啊。

孔子看到龙

孔子见到老子,回去三天,不说一句话。老师你去见老聃那什么教导他呢?哎!我看到龙了,龙顺着阴阳变化无穷,我张着嘴巴话都说不出来,那里还谈的上教导他呢。孔子认为老聃已得自然之道,变化无方面对一个得道的人,任何的话都是多余、不必要的。

风和蛇

奎是一只独角兽,蝎是一种百足虫。我用一只脚走路在方便不过了,你用那么多脚怎么个走法啊?我顺着自然的安排来走路,一点也不费心呀。哦,我用好多脚走路,还不如你没有脚走的快,为什么呢?我是顺着自然的天机来运动的,那需要用得着脚呢。风连个形体都没有,而可来去自如,才厉害呢。我是走的很快,可是【眼睛】比我更厉害呢。【眼睛】看到那里,就已经到那里了。【心】更是不得了,心想到那里就已经到那里了。可是我却能拔大树,倒大屋,这就是我。自然的用处,各有其妙用,而无大小之分。

圣人的勇气

孔子周游来到匡,匡人误以为孔子是叫做阳虎的恶人。于是就把他包围起来,大家不要怕,继续听我讲道。老师怎么一点都不害怕呢?是的,仲有,我告诉你吧,在水中不怕蛟龙是渔人的勇气;在山中不怕猛虎,是猎人的勇气;在战场上不怕刀剑,是烈士的勇气;知道命运有穷通面临大难而不恐惧,这是圣人的勇气,不久,有个领头的勇士进来道歉,就解铃去了。对不起,我们误会以为你是阳虎,时运有穷,有通穷时要以智慧观察,静以待便。

井底之蛙

东海的一只大甲鱼,偶然爬过一口井边。青蛙请大甲鱼到井下做客,你在井里过的舒服吗?我独霸一口井,像是一个国王一样,怎么会不舒服呢?我一跳到井里,水就来浮我的两翼,托着我的腮帮子,我一钻入水底,泥巴就赶快来按摩我的脚。到了晚上,我不想呆在水底了,我就跳上来卧在井边的缺口上做一些奇怪的梦啊。天亮了就在井边四周散步,我每天都这样快乐!可是我看见井里的一些小螃蟹、小蝌蚪,它们就没有我快乐了。怎么样,进去参观参观吧,你的井太小了,我进不去,这么大的井怎么会小呢?要谈大,东海才大呢。比我的井大吗?东海又大又深,用一千里的长,不足以形容它的广大,用八千尺高,不足以形容它的深,禹的时代,十年中有九年是水灾,可是海水并没有增加;汤的时代,八年中有七年是旱灾,可是海水并没有减少,这样的东海才大呢,你的井又算什么。井拘束了蛙,知识拘束了人;知识使你伟大,知识也使你渺小,所以要超越知识。

道家庄子:要从死亡画出生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