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个矮儿子》教学札记

 长青马圆圆191 2017-12-30
       
  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选学课文《六个矮儿子》时,很多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拓展写话情境:“假如老爷爷、老奶奶还有一个矮儿子,那这第七个矮儿子会靠什么过日子呢?”据笔者观察多个这样的课堂,发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不高。探究原因,学生困惑地道出:“老爷爷、老奶奶并没有第七个矮儿子呀!我们不想胡编乱造。”学生竟然拒绝“第七个矮儿子”,原来他们渴望在具有真实感的情境中交流。这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笔者曾全程参与学校秦老师执教《六个矮儿子》的“磨课”历程,八次教学,秦老师教学的目标逐渐科学明朗,教学的思路逐渐清晰,一堂高效简洁的语文课似一捧活泼的野菊花蓬勃绽放,特色言语的习得清香四溢,弥漫于字里行间,辗转于学生的相互交流中。
  言语的成功习得离不开有效的言语实践,怎样的言语交际情境是受学生欢迎的呢?是能激发起他们的交流内驱力,会主动地输入特色语言,自觉地运用于言语交际演练呢?再度思考《六个矮儿子》的教学案例,期待有所启发。
  一、言语素材简析
  《六个矮儿子》是则篇幅简短、浅显易懂的故事,描写了六个矮儿子虽然个子矮小,但聪明勤劳,靠自己的双手也能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文本情节单纯,但不直白,它通过巧妙地设置悬念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究竟六个矮儿子是靠什么过日子的呢?作者并没有直接说出那种动物或植物的名称,而是用“八只脚”、“六只脚”、“四条腿”、“两只脚”、“一只脚”和“没有脚”来形容,同时附以说明这些动物或植物身上一些很明显的特征,让儿童根据这些特征和脚的只数来猜猜六个矮儿子养的是什么。因此这则故事还带有谜语的特征。直到故事结束作者也没有把悬念解开,他选择了把这个悬念进行到底,只是问了句:“小朋友,六个矮儿子都靠什么生活的,你能说出来吗?”这就给读故事的孩子留下了思考的余地。
  文中的语言口语化,作者是站在讲故事的人的角度来写这则故事,是用口头表达语言来叙述故事,带给读者一种读故事就好象在听故事的感觉。文字没有过多的锤炼和雕琢,读起来浅显易懂,朴实自然,文本的亲和力很强,也适宜于孩子们讲述、分角色对话,进行模仿迁移的情境写话。
  二、言语教学打磨
  这样的一个富有特色的故事,秦老师的学习目标首次是定在体会故事的趣味性,学生亲历“猜谜语”的过程,从中感受六个矮儿子的风趣幽默,乐观向上。第一次试教,发现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很是活跃,竞相猜谜,说理由时天南海北,欢声笑语不断。
  “这篇课文学生语言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达到如期的目标了吗?”——秦老师沉默不语。
  课堂仅有一种“趣”是不够的,要“情趣”,还得要“理趣”。文本特色鲜明,如何将“悬念”作为“串儿”,串起语言学习的珠子,让学生拎着来回自如地行走于文本?
  第二次试教,学习目标定在体会六个矮儿子说话风趣,喜欢以“猜谜语”的方式介绍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次,秦老师关注了学生的言语交流,请学生当当其中的一个儿子来介绍自己是靠什么过日子的。但效果不佳,为交际而交际的痕迹很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我们给的意见是:交际注重相互性,教师要参与其中,自然地创设老爷爷、老奶奶与儿子们重逢唠嗑的场景。
  接下去的几次试教,每一次都围绕“一课习得一个语言表达方式”的目标进行琢磨,修改。教师与学生互动交际,教师担任老奶奶的角色示范交流,学生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等数个回合的交际互动,学生对文本的语言特色有了鲜明的印象。
  但语言的输入是为了更好地输出。一种语言的习得离不开多种方式的言语交际和实践演练。考虑到学生的年段特点,还加入了“学习段的有序表达”的教学目标。在第六次试教时,秦老师创设了一个表达情境:假如老奶奶还有一个儿子,那这第七个儿子会靠什么过日子呢?请你发挥想象,像刚才那六个儿子介绍自己的生活方式那样,来说一说,好吗?”学生响亮地回答“好”,但举手的人并不多。参与的积极性为什么会突然减弱了呢?课后了解,原来学生不喜欢“无中生有”,这是假的,哪有第七个矮儿子?原来是本次交际陷入了“伪交际”的泥坑,引起了学生的反感情绪。
  找到问题的症结,赶紧调整:“又是一年过去了,六个矮儿子又欢聚在一起,向老爷爷、老奶奶汇报这一年他们过的日子。你能选择一个矮儿子,帮他介绍介绍这一年他是怎样过日子的?请提起笔写一写。”笔尖沙沙划过,学生兴致勃勃地奋力书写。交流时,学生想象合理,表达有序,语言风趣,特色鲜明。语言实践的当堂演练“成果”显示了这堂课的成功。
  三、言语交际断想
  回顾反思:从学习、感受文本语言简洁但不直白,故事情节简单但不枯燥的特色始,再通过情境对话交流,通过几次回旋体悟语言特色,直至运用学到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写片段予以实践巩固,秦老师引领的《六个矮儿子》的学习课堂呈现了一条简洁美丽的弧线。语言学习循序渐进,阶段目标指向鲜明,都在为这类特色语言的习得服务,包括课前谈话“猜谜语”也是为了渗透“抓住特点想事物”的语言特色。
  语言习得离不开语境的创设。在具体的语境里,语言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语言输入追求真实性,在创设言语交际情境时,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暂时的、模拟的,让学生有参与感的“真实”语言环境。有目的地交际,有需要的交际才有吸引学生参与的魅力。
  1.交际的目的性
  言语交际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互动形式,总是期望从同自己交际的对方那里得到某种心理上的满足。从这个角度来说,言语交际的实质就是根据自身和对环境的认识去组织和选择语言,以实现自己交际目的的过程。在《六个矮儿子》的学习中,第一堂课秦老师让学生介绍矮儿子是怎么生活的,他们表现得“无精打采”,这是明显的缺乏交际的目的性。介绍?向谁介绍,为什么介绍?交际的对象都没有,也没有交际的目的性,学生何来参与交际的热情?以后几次的试教,秦老师更改了教学策略,创设了“一年后,外出独自生活的六个矮儿子们回来了,向老爷爷、老奶奶欣喜地报告自己的好消息”的言语交际情境,学生的言语交际就有了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学生交际的目的性也很明确,要告诉家人自己这一年是怎么过的。明确真实的交际目的促就了语言输入的交际(学习文本的语言特色)和语言输出的交际(模仿迁移特色语言的运用实践)的双向成功。
  2.学生的认同感
  “认同感”源于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于《六个矮儿子》这堂课而言,学生非常欣赏故事里的人物——六个矮儿子,小个子大智慧,让学生钦佩;健谈风趣,话语幽默,令学生喜欢。学生潜意识地向善性在阅读时对课文产生了认同。因此,做一回聪明能干的矮儿子,帮他们设想下一年他们会怎么过日子,回来后会怎样绘声绘色地向家人汇报,这些交际情境都是学生愿意参与的。对课文中人物的认同,对这个向爷爷奶奶汇报的交际情境的认同,使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一轮轮的交际活动,习得这样富有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
  3.语言的“略高性”
  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来说,语言输入材料的质量也大有讲究,要注意输入的“略高性”。略高性的输入是指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又能被学生所理解并有一定的内容。这种输入虽然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焦虑感,但它能激发学习动机;如果学生毫无焦虑感,轻而易举地就能掌握所输入的语言信息,这只会减低学生的积极性。适时适度地把握语言学习的度是教师要慎重考虑的。在本课教学中,秦老师准确把握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年段特点,将特色语言的学习与段落的有序表达紧密结合,设置了学生略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学习区度,有效地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内驱力。教师将言语交际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在交流中“润物细无声”地感受到了这种含蓄风趣的语言风格,在仿写实践中又得到了演练的机会。
  4.交流的真实性
  在公开课的教学中,不乏有教师设计口语交际情境的盲目性、随意性现象发生。例《精彩的马戏》教学中,年轻漂亮的女教师要求学生”跟奶奶说说你看了场马戏,都有些啥精彩的节目?”自己当了老奶奶还不够,还让学生相互说,相互给对方当奶奶,给小伙伴说说不行吗?这样的“奶奶”三番五次地出现,学生还会有交际的真实感觉吗?我们教师精心创造交际环境时,可要留心注意交际的对象是否合理,交际的内容是否适度,交际的语言是否有输入的价值……方方面面考虑周全,方有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真实的言语交际环境,语言的有效输入方有可能。
  语文课堂离不开高品位的语言输入和高质量的语言输出。语言的学习凭借于真实的言语交际环境吸收、内化语言再予以运用表达,在一个个适时、适度的实践环境中,学生的言语水平悄然增长。每一个教师“有心”、“有能力”拒绝“第七个儿子”,学生的言语交际就会焕发出蓬勃的活力。
 
   [2016-12-06]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