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神图祭封面# Garmin第二代跑步动态已经上线一年了。二代跑步动态数据增加了,触地时间平衡、步幅步频和垂直步幅比。 首先通过一张佳明的自备说明来直观的了解一下这几项数据。
步幅:两次落地之间距离。 垂直幅度:跑步过程中弹跳移动幅度,这一数值越低,说明多余能量损耗越低,经济性越好。 触地时间:每一步脚掌与地面的接触时间,触地时间过久容易造成能量损耗,触地时间越少,经济性越好。 触地时间平衡:左右腿运动平衡情况。 垂直步幅比:垂直振幅÷步幅×100%,这一数值越低,经济性越好。 佳明的跑步技术短片中,徐国峰教练做了一组心率、步频和步幅的对比测试,具体数据看下图。
笔者对数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得出下表
从数据上看,垂直步幅比在200步频下最高,也就是在垂直运动方向损失能量最小,但是心率却高大180。而在180步频下的,垂直步幅比是5.8%,但是心率降低为170,尽管在垂直运动上有能量损耗,但是作为供能系统的心率指标却很经济。 我们再看一张由徐国峰教练总结的垂直步幅比的图表。
通过图表,我们发现垂直步幅比小于6.1%,就已经归类为优秀,至于奥运选手3%以内,多数是指中短跑选手,长跑耐力跑选手小于6.1%就已经是非常好了。 那么什么因素影响垂直振幅呢?我们继续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跑姿,对垂直振幅的影响最大。 触地时间和触地时间平衡 这两个数据,平衡反应了左右脚触地时间是否均匀,在双脚转换的过程中会因为左右收腿的不均衡导致,左右脚触地时间发生差异。差异越大双脚转换中的能量损耗越大。而导致触地时间平衡发生差异的原因,更多是骨盆带的运动链出现问题,肌力不均衡或者筋膜链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差异发生。 说明:文中引用了徐国峰教练博客和佳明跑步技术短片截图,仅用来说明本文。 |
|
来自: 木鱼308lz9m1b0 > 《触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