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王阳明不被广泛认可推荐?

 善信慧兵 2018-01-01

怎样才算是被广泛认可推荐呢?上教科书课本?或者需要象对待孔子那样才算?

首先,王阳明的学问思想是已经被广泛地得到了认可与推广的,就像知行合一这种理念,日常里都在用,只是非学术探讨不会说的这么文绉绉。

另外一点也需要肯定,王阳明的思想体系其实很接地气,但是王阳明本身在公众的知名度好像不那么高,即使主席公开场合提起王学那么多次也没形成大热,八叔觉得这不是王学不够好,只是一种认知习惯,原因:

一方面刚才说的,王学接地气,知心合一,字面基本意思谁都懂,生活里也谁都懂,毕竟普通非学术探讨没人会去深究其中的深入认知思维的变化。

另一方面,王学也叫心学,而咱们的教育体系里对唯心论与唯物论的对比中,是抬唯物踩唯心的,而心学初看似乎非常典型的唯心主义嘛,其实从哲学的意义看,唯心唯物完全平等的两种分析问题思维,绝对是没有优劣好坏,只是现代教育纯粹的科学教育,大多数人形成了所谓唯物主义的思维意识。因此看到心学这名字估计有一部分人就觉得是唯心主义而心存鄙视了。

再一方面,王学是在儒家里发展出来的,尽管其实有很本质的思维方法不同,但是王学仍然还是被归类在儒家思想的大体系内。那谈儒家必然就是孔孟荀子,再晚的人也一定是程朱了,很难落到王身上。

最后一方面,八叔认为也是主要方面,王学的解读空间太大,容易被解读成个人主义,这是与儒家的礼教集体主义对抗的,这因此王学从诞生开始一直都被怼,可能违背到某些人的利益,当然就会被争议,到清几百年基本没太多王学的事一样了,要不是曾国藩出名了,王学就是儒家体系里一个好像不那么重要的部分存在而已。

王学心学,从普通人要用来实用的角度看,心学思想内容其实很简单,良知,知行合一等,日常生活里本来大家都懂,专门还要去教大家这些,怎么去教呢?而如果深入去讲解善恶心动意动良知之类的,也确实难理解,而且也容易被误读为个人主义。

总结:心学从实用角度内容接地气很实际,事实上已经被广泛在实用,属于儒家思想体系里,因此王阳明这个名字来说并不那么需要被广泛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