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年寄语:让政策制定者来体验执行,让政策执行者去参与制定。

 nzpeach 2018-01-03

    这两条,是有道理的。

    在上级机关,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好好一个政策,怎么一到地方就走样了呢?你们是怎么执行的?

    与此同时,在基层部门会有这样的回声:这政策一看就是办公室里拍脑门子想出来的理想模型,完全没有考虑基层实际情况,怎么执行?

    在上级机关看来,基层最不缺的就是歪嘴和尚,把我好好的经给念歪了。

    在基层单位看来,上级部门最拿手的就是唱高调、扣帽子,一点儿不了解基层的实际困难。

    政策的制定者不去提前考虑可能遇到的困难,政策的执行者不去体谅全局工作的复杂性,于是就开始相爱相杀。

    这是病,得治!

    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在政策的制定层面,政策的制定者并不是完全不知道基层的困难,而是他们不需要直接面对执行过程中的困难。更有甚者,在一些人眼里,一个政策只要有几个地方能落实、能做出亮点、能在媒体上露脸、能让领导批示几句话,就足够了。

    至于其余的很多地方如何执行,成绩的背后有多少辛酸,基层同志的压力和负担有多大,跟政策的制定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所以他们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上面。

    话又说回来了,在执行层面上,也不乏让人头疼的人和事。

    一个大的政策、标准,要立足于目前的平均水平,并适量超前,肯定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现状较好的地区,就能省点事儿;落后点儿的地区,执行起来就比较吃力,有的还可能是吃力不讨好。坦率地说,任何政策都是这样的。

    问题是,好多执行的同志不这么认为,他们是这么想的:适合我的,就是好政策,我执行;不适合我的,就不是好政策,我就糊弄。

    更有甚者,凡是上级的政策,不挑几个刺儿,不发几句牢骚,就好像显得自己水平不高。实际工作中,是成绩就抢、见困难就推;上级征求意见的时候,要么拍马屁不讲实际,要么说怪话不说实话……

    这种人不是去解决问题,而是在不断地制造新的问题。

    这样下去,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越来越不信任,受苦受累的是谁?还不是那些兢兢业业工作的人。

    那些偷奸耍滑、溜须拍马的人,什么样的政策都能对付,反正他们也不干活、反正他们也不会去担当。

    所以说,作为一名基层的环保工作者也好,作为一名中层的管理者也好,作为一名上层的政策制定者也好,或者作为环保工作的监管对象也好……

    我们真切地希望,政策的执行者能够有机会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中来,让政策最大程度地体现基层需求什么、基层能做什么、基层得到什么,让基层的同志们有获得感。

    我们更加希望,政策的制定者能够扑下身子,亲历亲为地去执行一个政策,最好是执行你自己制定的政策,这样你才能更加真切地知道醋从哪儿酸、盐从哪儿咸。

    作为一名普通工作者,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不怕多流汗,只是希望少流泪,不流血。

河水常清天常蓝,说着容易做着难。

天下环保是一家,祈祷你我都平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