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价廉、用广、效宏。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擅长于消散痈肿、疔疮。广泛用于热毒症。不但对痈疮毒、疔疖有显著疗效,而且对肝火目疾、湿热黄疸、郁热胃痛、湿热痢疾、热淋症、燥热便秘、痰火瘰疬,热痹腰痛等多种疾病,或配伍应用,或单独使用,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 ——访同和堂中医馆中医专家任世新 记者 史书杰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它的功能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逐渐积累起来的,很多中草药的疗效不但经受住了长期医疗实践的检验,而且也被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现以蒲公英为例,记者采访到同和堂中医专家任世新,听听专家怎么说。 蒲公英又称婆婆丁,饽饽丁菜等,为多年生草本,含有白色乳汁,春夏开花前或刚开花时连根挖取,除净泥土,鲜用或晒干用,寻常易得,而功能颇为神奇,即可入药又能食用。性味甘苦寒无毒,入肝胃二经,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散结,能清胃定痛、化热毒、疗疔疮,消恶肿结核,主治急性乳腺炎(乳痈)、淋巴腺炎、痢疾、急性结膜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感冒发热、胃炎、胆囊炎、尿路感染、赤白带下等。 一、清热解毒、通乳消肿 蒲公英为治疮痈之佳品,尤善治乳痈,乳痈一证,为妇女在哺乳期易于羅患,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胃热熏蒸,乳汁排泄不畅,或外因挤压,损伤乳管,乳汁不通,郁积化热成毒而成。由于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蒲公英入肝胃二经,故为治疗乳痈之佳品。临床表现为:乳房红肿疼痛,触及更甚,恶寒发热,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常用药物如:蒲公英、瓜蒌、牛子、连翘、皂刺、黄芩、鱼腥草、白芷、地丁、板蓝根等。 二、清胃定痛、消瘀疗溃 前辈医家对蒲公英能治胃脘作痛早有认识。如清代医家王洪旭指出,本品炙脆存性,火酒送服,疗胃痛其效甚佳,根据现代医学检查,如胃病,胃黏膜充血、水肿、红斑溃疡等局部病灶,用辩证与辨病结合方法,利用蒲公英清胃定痛,消瘀疗溃作用。对胃脘郁热作痛、肝气犯胃作痛及各种胃炎,胃溃疡等尤为甚佳。临床表现为:胃脘不适、胀满痞塞、以食后及夜晚更甚,胀痛或隐痛。过食辛辣、过服寒凉或甜食加重,恶心、口苦、口臭,舌苔白厚或黄厚。如常用药蒲公英、生赤芍、连翘、党参、云苓、丹参、青皮、木香、乌贼骨、砂仁等。鲜公英可作为食疗之佳肴。用鲜蒲公英洗净烧菜食用,能清胃生津,以防饮酒、过食辛辣引起的心火、肝火、胃火上炎、心烦、口舌生疮、目赤红肿疼痛等。 三、清热止带 白带属人体内的一种阴液,妇女阴道内常有少量无色、质粘、无臭的分泌物, 起滋润作用,若超出量多即为带下病。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有十女九带之说,带下病经久不治,不仅影响月经和受孕,而且影响妇女的身体健康,甚至酿成重疾,所以对带下病要积极防治。临床上,白带量多色黄质稠、气味臭秽、阴痒属热证;白带量多色淡质稀无气味或腥味属寒。如带下五色夹杂,如脓似血,奇臭难闻,应警惕恶变。治疗以清热解毒,健脾除湿为主。常用中药蒲公英、苍术、白术、云苓、党参、黄柏、苦参、萆薢、白芷、乌贼骨、白果等四、清肝解郁,消炎利胆 蒲公英除有清肝泻火作用外,还能疏肝解郁,畅达肝气,凡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肝火上炎、头晕目赤、胁痛易怒,纳呆嗳气,便干口苦,黄疸等。现代医学的肝炎、胆囊炎属气滞,郁火,湿疾,瘀血者而至胆失通降等。以化痰行瘀,利胆散结为治疗大法,常用中药,蒲公英、茵陈、石斛、决明子、代合散、丹参、郁金、茜草等。++++ 蒲公英为菊花科蒲公英,属多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带根全草。别名黄花地丁、地丁、蒲蒲丁、婆婆丁、姑姑丁。性味:苦、甘、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临证常用于乳痈、疔毒、热淋、痈疮肿毒、痢疾、眼疾肿痛等多种疾病。 经多年临床实践验证,现将有效单验方总结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乳腺炎(乳痈)初起:蒲公英150g,水煎服,每日2次(另取鲜蒲公英根加白糖少许,捣烂,敷患处)。 2.流行性腮腺炎:蒲公英15g,水煎服,每日2次。 3.急性扁桃体炎:蒲公英15g,牛蒡子10g,马勃、生甘草各3g。水煎服,每日2次。 4.痢疾:对于下痢赤白可用蒲公英30g,加白糖适量。水煎服,每日2次。 对于阿米巴痢疾用蒲公英、茵陈各60g,大青叶30g,生石膏9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4天为1疗程。 5.外阴瘙痒症:蒲公英、白鲜皮各30g,地肤子、黄柏各20g,白矾10g。水煎温洗患处,早晚各1次。 6.盆腔炎:蒲公英、紫地丁各50g,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各30g,苦参根各15g。水煎至200ml,每日1次100ml保留灌肠,10次为1疗程。 7.痈疽发背破溃:蒲公英50g,水煎服,黄酒为引,每日2次。同时用鲜蒲公英适量捣烂,敷患处。 8.尿路感染:蒲公英、金钱草各30g,金银花、丹参各15g,香附6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中晚各1次。 9.疔疮疖肿:对于疖疮初起,红肿疼痛,可用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各15g,紫背天葵6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对于多发性疖肿,用蒲公英、野菊花各10g,紫花地丁7.5g,紫背天葵4.5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0.脓疱疮: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夏枯草各20g,黄芩、丹皮、赤芍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蒲公英30g,金银花15g,牛蒡子、柴胡、栀子各10g,荆芥穗6g,薄荷3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2.急性传染性结膜炎:蒲公英60g,白菊花21g,车前子(另包)、丹皮、红花各10g,防风6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3.麦粒肿:蒲公英60g,野菊花15g,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内服,二煎熏洗患处,每天数次。 14.骨髓炎:对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用蒲公英30g,金银花藤、紫地丁、生地、鸡血藤各15g,黄连、当归、丹参、花粉各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对于慢性骨髓炎可用蒲公英30g,生黄花、鸡血藤各15g,当归、党参、茯苓、骨碎补、黄连各10g,白术12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5.白塞氏综合征:蒲公英、金银花、百合、生地、石斛各30g,黄连、沙参、细辛、玄参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6.蜂窝组织炎:蒲公英、银花、紫花地丁、赤芍、黄花各30g,野菊花、紫背天葵、丹皮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7.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蒲公英、菊花各15g,柴胡、黄芩、赤芍各12g,板蓝根、钩藤各30g,大青叶20g,薄荷(后下)、蝉蜕各10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8.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可用蒲公英、茵陈各30g,黄芩、陈皮、茯苓各10g,扁蓄15g,生薏仁12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或蒲公英、茵陈各60g,大青叶30g,生石膏9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或鲜蒲公英、鲜野菊花各40g,柴胡12g,山楂、茵陈、茯苓各10g,大黄、陈皮、甘草各6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或蒲公英、绵茵陈、白茅根、六一散各30g,泽兰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治慢性乙肝:可用蒲公英、茵陈各15g,太子参、黄精、丹参各20g,枸杞、白芍、山楂、合欢皮、桔叶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于病程较长,偏虚者)。 对于乙肝HBsAg阳性,可用蒲公英、白茅根各30g,乌梅18g,蝉衣、五味子各12g,虎杖15g,僵蚕10g,大黄3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9.慢性前列腺炎:蒲公英、土茯苓、车前子、玉米须各20g,益母草30g,瞿麦、赤芍、皂刺、乌药各10g,甘草梢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20.痔疮:蒲公英、黄柏、赤芍、丹皮、土茯苓各30g,桃仁20g,白芷15g,煎汤(加水2500ml~3500ml),熏洗患处,每日1剂,每剂2~3次。 用单验方,在临床上可以治疗许多疾病,患者乐于接受,且简便易行、省钱省事、疗效显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