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方式对于糖尿病来说究竟有多重要?

 走路先生 2018-01-03

说起糖尿病,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在我们周围的朋友甚至家人当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人背负上了这个“甜蜜的负担”。

而糖尿病并不是中年人专属的病,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儿童也患上了糖尿病。

尤其是很多饮食不规律,不爱运动的宅男宅女也被大家认为是糖尿病的“预备军”。

所以生活方式究竟与糖尿病有什么关系呢?

★ 先说饮食

饮食的状况对于血糖的影响太大,你吃得越多,胃肠道一消化,那么变成糖的这个成分就越多,变成糖的成分越多之后,那么给胰岛增加的负担就越多,这样胰岛就会把更多的糖储存进去,就是胰岛素会发挥作用,那么储存进去的这些东西呢它必须都消耗掉,它如果消耗不掉,储存的越来越多,就会越来越胖,越来越胖以后呢,就会产生越来越重的胰岛素抵抗,那么这样的情况下胰岛素的效率会降低,所以饮食管理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

★ 再说运动

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有双重的意义,一个意义在于运动是可以消耗摄入的能量,从而控制体重,防止糖尿病。运动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就是可以使胰岛素敏感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比如每天饭后可以出去走走,尤其是中午太阳好的时候,出去走一走晒晒太阳,这样能够保证身体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其实对于很多糖尿病人,胰岛的功能损伤还有就是肌肉力量的下降,还有骨骼的缺陷,都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造成的。


那么是否有真实的例子可以证明生活方式干预对于糖尿病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呢?

答案是:YES。

比如说著名的中国大庆糖尿病研究。

大庆糖尿病研究的成果主要有三点:第一是证明了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又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高危人群,但是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从1986年到2006年的20年间,血糖轻度升高的人群如果未加干预,将有93%发生糖尿病,17%已经死于心血管疾病,另有12%死于其他疾病,44%的人至少经历过一次心肌梗死或脑卒中。以前认为,IGT人群有1/3可能不会发展为糖尿病,但现在看来,如果不干预,几乎所有的IGT人群都将发展成糖尿病。但如果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6年的生活干预,能够使以后14年的糖尿病发病率下降43%。第二,生活方式预防作用长期持久,可持续10年以上。

上述结果强烈提示,生活方式干预预防糖尿病的作用是长期且持久的。第三,预防糖尿病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病和死亡。大庆糖尿病研究证实,生活方式干预可使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在20年间下降17%,使严重微血管病变(含失明和眼底激光手术治疗)发生率下降47%。


上面都是从正面论证生活方式对于糖尿病的影响,那下面我就举一个反面例子:

吃的多,动的少的肥胖人群。

肥胖跟糖尿病确实是有一定的关系的,虽然胖子的血糖可能是正常的,但是这不代表胖就没有威胁。如果假以时日的话,胖一定会导致血糖的异常,并且进一步导致糖尿病的。

越胖越容易得糖尿病,但是什么时候得糖尿病不一定。因为有的人基因是不那么容易得糖尿病的,而有些人的基因是容易得糖尿病的。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更加容易得糖尿病,这种人略微胖了一点,胖的时间长一点,就会得糖尿病。

当然,对于不容易得糖尿病的人,不代表不会得糖尿病,只是他的基因型可能不那么容易得糖尿病,但如果肥胖的时间长了,仍然是高危人群,总的来说是尽量不要胖

看到这里,你相信生活方式是多么的重要了吗?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要“管住嘴,迈开腿”!下篇文章我会告诉你如何吃哦~

PS:本文主要资料来源于凤凰卫视《生命密码》节目糖尿病的慢性病管理,侵权致歉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