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 就已有对甘蔗初步加工取得蔗浆的记载 汉代以前就有用谷物、薯类淀粉等为原料 而制造的甜食出现 名为“饴” (所以“甘之如饴”,你知道为什么表示受尽苦难也觉得甜蜜了吧)
制糖技术逐步得到发展 新技术、新工艺的相继出现促使了白糖、冰糖等新品种的诞生糖产品不仅销售国内各地 还远销波斯、罗马等地 促进了国际间的贸易往来 宋、元期间 大量的闽、粤移民至台湾 同时也带去了种蔗制糖技术 由于台湾气候适宜于种植甘蔗很快就成为中国主要制糖基地之一 8世纪后 中国的制糖工艺陆续传到国外各个国家 现如今 糖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湛 品种更是花样百出 「 原糖 」 利用甘蔗、甜菜榨糖取汁 经过简单的过滤、澄清 通过沸腾浓缩、中心分离形成糖结晶 原糖呈浅棕色 有时略带糖蜜或水 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食糖产品 「 白砂糖 」 以甘蔗、甜菜为原料 经过榨汁、过滤、除杂、澄清后成形 原糖真空浓缩煮晶、脱蜜、洗糖、干燥后也可得到 白砂糖是食用糖中最主要的品种 国内白砂糖占食用糖总量的90%以上 白砂糖还可分为精制、优级、一级、二级 「 绵白糖 」 绵白糖是以白砂糖、原糖为原料 经过溶解后重新结晶而成 绵白糖也是国内消费者比较喜欢的一种食用糖 它质地绵软、细腻,结晶颗粒细小 并在生产过程中喷入了2.5%左右的 转化糖浆 因而比砂糖要甜 绵白糖分有三个级别:精制、优级和一级 「 赤砂糖 」 以甘蔗为原料 通过一步法生产白砂糖时的副产品 也是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红糖产品 其主要成分是蔗糖 另外含有一定量的葡萄糖、果糖、糖蜜、 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 黄砂糖 」 也叫金砂糖, 目前主要在广东、香港等地生产销售 是含有一定营养成分的 不带蜜砂糖 色泽呈淡黄色 其生产工艺和白砂糖类似 但在生产过程中 并不完全过滤 里边的营养物质 所以它保存了部分甘蔗的香味和营养 并且保留了很多天然矿物质 「 红糖粉 」 红糖粉也叫粉糖 是指直接以甘蔗汁为原料 不经过提取白砂糖过程生产而成的 粉末状红糖 一般是通过简单原始的方法生产 甘蔗榨汁后经过浓缩、干燥、粉碎而成 由于含有较多的水分,不宜放置太久 高温季节容易化水变质 「 姜汁红糖 」 是由生姜(姜汁、姜粉)和红糖 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产品 驱寒暖胃 增进食欲 「 防潮糖粉」 由葡萄糖,小麦淀粉,氢化植物油 制作而成 适合烘焙和油炸产品的表面装饰 不宜吸潮 「 装饰糖 」 适合烘焙或油炸产品表面装饰 耐烘烤、不易吸潮 「 块糖 」 也就是我们传统的红糖 根据生产时所用模具的不同 形状会不一样 它用甘蔗榨汁、浓缩、冷却结晶而成 「 多晶冰糖 」 多晶冰糖又称为老冰糖、土冰糖、块冰糖等 是用传统工艺生产而成的 不规则晶体状 冰糖 按颜色不同还可分为白冰糖、黄冰糖、琥珀冰糖(灰色) 「 单晶冰糖 」 规则的通明晶体状 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出品的新型冰糖 单晶冰糖不具备中医所说的冰糖药用功效 「 冰片糖 」 冰片糖是一种深受喜爱的糖品 它保持红糖的特有甘蔗甜味 又有近似冰糖的纯净与清甜 表面富有蜡状光泽 截面均匀地分在上、中、下三层 其中上下两层是组织较密实的结块 中间一层是粒度较小的蔗糖结晶组成的“砂线” 「 方糖 」 方糖亦称半方糖 在国外已有多年的历史 是用细晶粒精制砂糖为原料 压制成的半方块状的 高级糖产品 「 糖粉」 糖粉为洁白的粉末状糖类,颗粒非常细 按原料不同分为 白砂糖粉 和 冰糖粉 前者主要用于西餐的烹饪 后者主要用于高档饮料的甜味剂 很多人都只把糖分为白糖和红糖 其实不同的糖在不同的烹饪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分清楚还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凡是事可而止 为了我们的身体着想,用糖量记得要把握好 可不要 “贪”甜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