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为什么死后会葬于郏县?

 阿庆1120 2018-01-04

苏洵、苏轼、苏辙在散文创作上成就极高,均位列“唐宋八大家”,千百年来,他们的文学文章不断为后人所传诵。苏东坡家园在四川眉山,但末了客死常州。但是,他并没有归葬四川老家,也没有牺牲在常州,而是选中河南郏县手脚“归宿”。这是为什么?

三苏墓园

是处青山埋忠骨

距河南郏县县城约23公里,茨笆乡苏坟村东南隅有座三苏园,三苏坟便在园内。这边背靠嵩山奇峰,面临汝水旷川,景色美丽。

三苏园景区由三苏坟、三苏祠和广庆寺三个别构成。在苏轼安葬郏县前,广庆寺就已生涯。苏轼葬于此地后,“寺因坟而大显”,寺僧防守苏坟。

三苏坟位于广庆寺东北目的300多米,坟院坐北面南,门楼里矗立着一座石牌楼,上面刻着苏轼“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三座墓冢由东北向西南“一”字分列,东北第一座墓为苏轼墓,中央为苏洵衣冠冢,西南为苏辙墓。

每座墓冢高约两米,冢前均设有石案、石供、石碑,石案正面浮雕有莲花、马、鹿等妆点图案,墓碑上分别刻有“宋东坡子瞻苏先生墓”、“宋老泉苏先生墓”、 “宋颍滨子由苏先生墓”。

景区任务人员报告河南商报记者,公元1101年,苏轼病死于常州,按照他的遗言,苏辙、苏轼的幼子苏过将其葬于郏县。

公元1112年,苏辙在许昌去世,其子依嘱将他葬在苏轼身边。元代,郏县县尹杨允在苏轼、苏辙两座坟墓之间为苏洵建设了衣冠冢,所以称“三苏坟”。

千古疑云

苏轼为何葬郏县?

三苏园里有500多株柏树,让通盘墓园抑遏葱葱。出奇的是,园内全体柏树都向西南倾斜。

景区工作人员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园内的柏树都是元、明、清三个朝代种植的,无一例外都向西南方向长,传说是在遥望四川眉山‘三苏’的老家。”

据记载,苏轼老家在四川眉山。公元1101年,他客死江苏常州。前人追究忠孝兼顾,人身后大都会归葬老家,苏辙《卜居赋》里也说:“念我先君,昔有遗言;父子相从,归安老泉。”

而苏轼、苏辙兄弟俩,却最后将离老家几千里的郏县作为到达,令人蛊惑。

查问苏轼的生平发现,苏轼宛如跟郏县没有过交加,而二者可以干系在一道的,应当是苏轼生前曾被贬谪到汝州当一个团练副使。

公元1084年,苏轼在就职途中,向天子上一封《乞常州居住表》称,他赴任途中,全家都得了宿疾,一个儿子夭亡了,旅费也用完结,此时离汝州又有很远,妄想能让他在常州居住。后来,皇帝核准了他的哀求,苏轼没有到汝州就职。

苏轼遗嘱

死后葬我嵩山下

史料记载,苏轼葬于郏县,是苏辙一手筹办的。苏辙写的《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说:“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从地理场所上看,郏县小峨眉山位于许(昌)洛(阳)忠实上,是苏轼进京办事的必经之地。因此有人觉得,苏轼是看中了这片山水之地。

苏轼在《别子由三首兼别迟》中写道:“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水南卜筑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冰玉。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表达了对这块地皮的向往之情。

也有学者认为,苏轼遗嘱“葬我嵩山下”的首要来源,是当时苏氏子孙多散居在郏城、汝南、颍昌、斜川等地,离今朝的郏县较近。华夏苏轼研讨学会理事刘继增认为,苏轼葬郏的根底原因,是他认为嵩山南麓小峨眉山“土厚水深”,是意向的安葬地。

后人守墓

苏氏后人今何在?

据史料记载,苏轼、苏辙葬于郏县之后,其后人也在许昌附近假寓了下来。

河南有不少以“苏”定名的场所,这样昌的苏桥,荥阳的苏砦、苏坡,新密的苏岭、苏湾,禹州的苏岗等。在郏县本地,有东苏庄、西苏庄两个天然村,传闻这里的住民是苏辙的九世孙苏勇的儿女。

在郏县县城西南几公里的西苏庄,河南商报记者见到了76岁的苏铎娃。他说,西苏庄村民大部分姓苏,都是苏洵的后人。在苏铎娃家,保存着三本族谱。根据家谱记载,郏县苏姓鼻祖是苏辙的九世孙苏勇,而苏铎娃是苏勇的十六世孙。

家谱记载,苏勇世居郏县,守三苏墓,下传二十一代,其后裔主要散布在郏县、鲁山、宝丰、襄城等地。

家谱还记载,苏轼、苏辙兄弟过世后,其子孙多在许昌居住,靖康之乱后在在飘泊。元末明初,一部分苏氏后裔又迁回许昌附近定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