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手艺人|蜀地有竹 竹丝扣瓷

 心依x 2018-01-04


竹丝扣瓷又称瓷胎竹编,以瓷器作内胎,外面采用竹丝手工编织,起源于清代,是四川成都地区独有手工艺。竹丝瓷胎工艺品不松不裂,不受虫蛀,经久耐用。

开车在四川,能见到许多散落在公路边上的民宅,屋檐是不全露出来的,多多少少都被竹林掩隐,天气好的话,也可以见到主人就在竹林下面挥刀编篾。



一户人家废弃已久的户外WC,都是要被竹林掩映一下的,这种生活之美,是我特别热爱四川的原因。

四川有竹160多种,竹是川人一种民生用品。从石器时代开始,竹就渐渐渗透到蜀地生活的方方面面,墙壁地板、背篓箩筐、餐具家具,皆可用竹。到清代道光同治年间,成都崇州竹编手艺人张国正尝试将竹丝变得更薄、更细——细薄到没有骨力,柔若丝棉,但如果将竹丝编织,依附在用瓷器、漆器的底胎上,依胎成型,不仅漂亮,还方便使用。



各种竹制生活用品

历代地方上最好的东西都要上供朝廷,瓷胎竹编因其工艺复杂精贵,当时主要为皇族专用。清末后时代动荡,瓷胎竹编的血脉便一直时断时续微弱传承。1950年代,成都成立竹丝工艺厂,几位老艺人被聘为工厂大师傅,带了不少徒弟,一度开枝散叶。


见到谭代明老师的时候,她正在小台灯下编一只绘有熊猫图案的花瓶,几近孤独。

谭代明1975年进入竹丝工艺厂,从学徒到师傅,工作了近30年后,工厂在2003年倒闭,一起下岗的20多位工人拿着不多的遣散费,有人大呼:“终于可以结束了”——对于许多分配过来的工人来说,竹编工作清苦枯燥,是一种忍耐。转眼又十年,谭代明是其中唯一坚持下来做竹编的人,她的工作室在古玩市场的二楼,狭窄幽长的过道一侧,几平方米大小,除了几个简朴的展示柜,就是一椅一方桌。

到她店里的时候,整层楼都不见什么客人,隔壁和对门卖根雕、玉器的几家老板在走廊里摆了茶桌,摆“龙门阵”扯国家大事。不远处,谭代明坐在方桌后,抱着一个花瓶埋头苦编,几近孤独。她乐意收徒,现在共有20多个徒弟,全都表明过学着玩而已,不会把竹编当职业。所以来得也是零零散散,她在走廊上又加了个旧书桌,学徒来了也是安安静静走蔑飞丝,一整天不过三四厘米的进度。


“瓷胎竹编的工艺没法机械化,价格就没法低下来……”春节期间,有电视节目跟了谭代明两个月,才拍摄到了一套功夫茶具瓷胎竹编的全过程,从伐竹、刮青、启蔑到分丝、编织等十多道工序,全靠一双手和一把刀。


砍竹



刮青

好的技艺拼的就是精细度和与瓷胎的贴合度,竹丝通过匀刀一刀刀刮成,根据瓷胎的形状起伏,每根竹丝厚薄也需有相应的薄厚变化,竹丝之间的接头部分要藏而不露,手艺人最爱挑战的是插入染色的竹丝编出图画来,梅兰竹菊、古代仕女、书法文字,还有同样靠竹生存的大熊猫,在半个拳头大小的瓷胎上也能从容不迫。谭代明希望能卖个好价钱,才对得起这手艺,说了一个五位数的数字,又觉得不乐观,于是又减了几千定为保底价。瓷胎竹编工序多、费时长、市场小,让谭代明伤感的是,偌大成都,十年间竟没找到一个年轻人愿意传承。


竹丝分为经线和纬线,交叉编织。

传统的瓷胎竹编,都是一根经篾一根编篾,单根竹丝编织。这几年有人发现用两根竹丝交叉着行走,可以完全改变编织效果。“两根竹丝交叉编织法,立体效果好。技艺完全变成了艺术。竹丝细到只有大约0.4毫米,经纬更细。”编织的空间发生了改变,得到的编织纹理和图案似乎更符合现代审美。


尚未完工的花瓶,每天的进度不过三四厘米。

传统艺人喜欢竹丝染色,将整个瓷胎全部编满,并编插各种图案,现代设计师似乎更喜欢用白瓷,并不包裹严实,而是让瓷器和竹编都有存在空间,相得益彰。而图案和颜色,则可以不要,竹丝本身的质感和美感越突出越好。



传统的与现代的,各有各的美。

听说青神是竹编之乡,我在那里找到了某国际大牌合作的竹编大师张老师,却发现他现在已经不怎么亲手编织了,只参与指导设计和营销推广。他曾是当地职校校长,他对青神竹编的未来更有宏观规划,成立公司,申请专利,竹编教学……


满是竹林的青神县,是全国的竹编之乡

在张老师的记忆里,青神县曾家家户户种竹,家家户户可见竹编艺人坐在树阴和屋檐下编织的情景。扇子等简单生活用品,小时候耳濡目染,好像天然就会编,“文革”期间,老师同学停课闹革命,他不去,在家做扇子,8分钱一把,是不小一笔收入。等他当老师后,他去学生家家访,学生们在家仍然是做扇子挣钱补贴家用,竹编编织出了世代相同的生活纹理。



有四万五千亩竹海的邛崃市平乐古镇,上世纪80年代,瓷胎竹编也曾一度是平乐的支柱产业,从业人员多达两千余人,规模是全省之最,如今平乐古镇的竹编一条街,几乎只剩下零星一两家店仍在销售竹编产品。相比之下,青神竹编在政策的推动之下,活力尚在,不过能把竹编变成艺术品,张老师认可的才两三位。


在遍地竹编用品的蜀地,瓷胎竹编仍很小众,它要求竹丝更细薄,编织技艺更精巧,依附于瓷胎,随方就圆,最终借型重生,这其中有一种似乎有种生命哲学可细细琢磨。竹子年年生长,细细琢磨的时代却已过去,竹编艺人寥落着,每走一步,就是延续。


摄影:华小峰

来源:手艺与禅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