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冠心病、心肌梗塞和心肌缺血,做什么检查才能查出来?

 zzgas 2018-01-04

感谢邀请!这个问题被提问了好几次,但题目太大,只能简单介绍一下。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当然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者心肌梗死的不止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还有其他原因,但最主要、最常见的、95%以上的都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所致。所以,说冠心病,就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如果仅是供血不足,就会引起心肌缺血,如果缺血严重或完全中断,就会造成心肌缺血性坏死,就是心肌梗死了。所以,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都可以是冠心病所致,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介绍一些常用的检查方法。

1.心电图。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比较低(一般不到50%),除非正在发作心绞痛,因为心电图在缺血时会发生变化,缺血后就恢复了。心肌梗死的检出率比较高,但是有时候检查的时机不对(伪改善期),也可能会错过。

2.动态心电图。就是检查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这样,有可能记录下心肌缺血发作时的心电图变化,弥补一般心电图的不足,也可以发现一些无痛性(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病人。

3.运动(负荷)试验。有平板(跑步)或者踏车(骑车)两种方法,最新的还可以同时监测呼吸功能。运动量要跑到次极量(根据年龄计算心率水平,还有代谢值标准)。因为冠状动脉狭窄到一定程度(75%以上)时,代偿(供血需求增加时扩张,保证供血)能力就会明显降低,当运动增加心脏负荷需要供血增加时,就会出现心肌缺血,心电图会相应变化。这种方法大概可以检出70%左右的病人。

4.运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就是运动试验加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方法是静脉注射可以被心肌细胞摄取的放射性核素(同位素),这些核素通过血管被灌注到心脏被心肌细胞摄取,如果没有血供,心肌摄取不到放射性核素。这样,根据放射性核素在心肌里的多少(浓聚、稀疏)来判断供血情况。运动则是为了鉴别缺血还是梗死。如果运动时检查没问题,那就是没缺血、没梗死;如果运动时核素灌注减少,安静时正常,那就是缺血;如果运动、安静时都没有灌注,说明供血的血管堵住了。

5.冠脉CTA(CT冠脉造影)。就是在血管里注射碘造影(对比)剂,用CT(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方法来看冠状动脉的情况,可以看冠状动脉有没有畸形、看心肌桥、看冠状动脉有没有斑块和狭窄。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无创”,不用插导管到冠状动脉。但是,因为是X线检查,看钙化比较好,看血管狭窄有局限性,不是那么准确(和仪器、检查者的技术水平也有关系),另外,心跳太快或不整齐也会影响成像效果。所以,这个方法对排除冠心病最好,对诊断狭窄的准确性要差一些。另外,检查时,要静脉注射80-100ml的碘造影剂。一是有过敏的可能(皮试也不一定检出来),二是造影剂要通过肾脏排泄,对肾脏有损害,少数患者可能会发生“造影剂肾病”(对比剂肾病),出现肾功能损害或不全,所以,检查前后要“水化”治疗。

6.冠脉造影(经皮经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就是通过动脉穿刺(手腕上的桡动脉,或者大腿根的股动脉)把导管送到冠状动脉开口,注射碘造影剂,看冠状动脉的形态和血流,一般狭窄50%以上诊断冠心病。目前这种方法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好处是准确(当然也有不准的,由于投照的角度、医生的经验、血管的畸形等),并且可以在发现问题后即时处理,用球囊扩张或置入支架(还有其他技术)开通冠脉,改善供血,检查和治疗并举。这种方法属于微创手术,技术成熟,安全性很好。但既然是手术,就会有损伤,有风险,还有造影剂的问题同样存在。

冠脉造影的时候,还可以做血管内超声检查,判断动脉硬化斑块

7.超声心动图。这是无创检查,主要看心脏结构和功能,看缺血或梗死主要通过看心室壁的运动、厚薄等来判断。缺血时室壁运动会减弱,不协调,梗死的心肌会变薄,甚至不运动(收缩)、甚至反向运动(收缩),这就是医学上说的“室壁瘤”,还可以有“附壁血栓”。心梗面积大的病人,超声测定的心功能会减低。

8.心肌酶(CK-MB)和心肌损伤标志物(TnI,肌钙蛋白),心肌缺血损伤时,血肌钙蛋白可以升高;心肌梗死时,肌钙蛋白和心肌酶都可以升高。

这些都是心肌缺血和梗死的辅助检查方式。其实心肌缺血时发作的心绞痛、心肌梗死有自己的临床表现和规律的。医生根据病史、病人的症状体征做出初步判断并确定做哪些检查,然后综合临床和检查情况确定诊断和处理。所以,临床发作的症状、发作规律、缓解方式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等都可以为医生诊断提供很好的帮助,也是很重要、不可忽视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