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证桩功之境

 FKFYOLFY 2018-01-05

(按:这是一篇“体认”、“体识”的文章,它超越了认识论范畴而进入体悟论之实质,中国传统文化之强大力量之深厚底蕴之悠久灿烂,源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而这种哲学观必然会导致“天人合一”的体悟论,所谓“心知不如身知”是也,只有“身知”才能与事物的本质状态融为一体。蔡志光,博士后学历,一直从事石油勘探技术的科研工作,他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心怀体认“中华桩功”之志,且将心得体认付诸与此,与“同道”分享,足证其弘道之热忱。)
       我自上大学起,就开始习练站桩,断断续续的坚守了二十年,虽不太勤奋,但自信还算聪慧,尤其是对传统文化中武学、道学、中医等领域,总想探其究竟。为此,我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购买了大量的书籍,阅读了大量的文章,整理了大量的笔记,虽略有心得,间或是小有成就,但是,总难体悟传统文化思想核心中的精髓与要道,尤其是难以窥得武学心法中“桩功”境态之堂奥。三年前我找到于冠英老师,并跟随他又重新习练站桩功法。特别是今年元旦伊始,在于老师用心良苦的批评和热情的鼓励下,我终于克服了在练功中怕苦怕累的思想,促使我不断反思自己,为什么学习站桩这么多年,自己的脏腑功能却仍然很弱,严重肥胖,体重都将近200斤了呢?我就此问题向于老师请教,于老师说,站桩养生的目的是逐步使身体优质递增,站桩要逐步下蹲后靠,延长锻炼时间,让脉搏跳动超过正常值的50%以上,才能长功夫,不然的话,像你这样每天只站20分钟,这只是简单地重复昨天的故事,没有提高,没有进步。就好像烧水,昨天烧到50度停了,今天又烧到50度停了,这样一辈子也烧不开一壶水。站桩是一种“静态”的高级运动,是外形不动而体内大动,它能使血液循环、摄氧量、脉搏提高一倍,不耕耘怎么能收获呢!我暗下决心要不断提高运动量,只有彻底地让身体去体认感知桩功的妙境,除此无他矣!
       于老师说,芗老文章里的话,只有练到了才能明白,如“浑身肌肉挂凌霄,毛发根根暖风摇”,如“凝神听微雨”,都是芗老对功态体感的描述之语,站桩没有练到那个程度,就会以为是假想的意境,其实不然,那些描述是芗老对功态体感的真实写照!站桩没有深入到那个程度,就没有真实的体认感觉,永远不能明白芗老拳论的语言。
听了于老师的话,我深感惭愧,我扪心自问,真心喜欢站桩吗,应是真心,追求了二十年没有放弃!那么为何没有深入下去?各种理由皆是借口,其真实的原因是,怕累怕疼,好逸恶劳,不肯吃苦!我一定要真心接受于老师的批评,不能做那种叶公好龙的事情。最近一个时期坚持站桩达到半个小时左右,站桩的时候,身上也出现一些反应,对站桩的原理也有了新的理解,但还是缺乏突破性的进展。
       2014年3月的一天,我跟于老师通话,约好周六上午十点到东直门万国城小公园老地方见,于老师说我进步太慢,跟他学练有2年多的时间了,本应站够一个小时了,现在只站到20多分钟,站桩没有取得质的飞跃。放下电话,我很愧疚,怕苦怕累,怎能取得真经?自然的大美,往往在人迹难至之处;要想得到真东西,必须下超绝的功夫。《西游记》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就取不到真经,对于站桩来说,没有下苦功,就得不到真东西。
      当晚,我下决心一定要站到40分钟,中间几次看表,要站起来,但想起于老师的话,还是咬牙坚持了下去;站桩过了20分钟之后,异象纷呈,大热氤氲透体,大汗湿过重衣,耳中听到心跳与血流的嘭嘭响声,面部手指感受血管中血液潮涌的跳动,两腿腰胯肌肉开始跳动,跳了一会儿,幅度减小,最后是大腿肌肉突突地颤动。第二天起床,感觉遍体暖洋洋的,筋骨柔软而有力,胸背的皮肉如同被烙铁熨烫过的衣服一样的温润而舒顺,感觉脸色也有红润些,应是毛细循环改善的原因。这种新体验让我想起王安平前辈写过他的站桩学习过程,刚开始几十年,他到处求学新东西,站桩没深入进去,功夫没有长进,后来,他坚持站桩并深入下去,功夫很快提高,并劝告后学要刻苦站桩,“傻站”,才是芗老的真传。
      从此之后,我每次站桩都坚持站到40分钟以上,还有几次站到50分钟,对站桩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体认,认识到芗老拳论的真实不虚,现将近期的站桩体认总结如下,留作存照。

一、站桩到40分钟的感觉:
  1、站桩的初起10分钟,有局部的酸、麻、痛感,微调桩架的高低角度,即可消失;
  2、站桩超过20分钟时,大热,身上热感强烈,热流如泉喷涌而出,通行全身,手足胸背头面皆发热,并透入脏腑,命门神阙都发热;
  3、站桩超过30分钟时,肌肉跳动,面部和四肢、躯干的肌肉自动地跳动,大腿小腿肌肉先是跳动,跳了一会后,突突地颤动,甚至收功之后,小腿的肌肉还会不自觉地跳动;
  4、站桩超过40分钟时,五官功能增强,自觉足阳明从足三里到面部迎香穴特别通畅感,鼻孔通气丝毫不憋(我苦于鼻炎多年,鼻子经常不通),眼中泪水润湿,不再干涩,口中唾液涌出,满口生津,耳中听到心脏跳动与血液奔流的声音,头面部感觉到血管中血液潮涌的收缩与舒张的涨缩感,第二天早晨会有一柱冲天的现象发生,但心情却很清淡平静,有点“不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的意思;
  5、毛细血管的通畅感,手指手掌发胀感,两手两臂化空消失感。

二、对站桩治疗慢性病原理的思考:
      芗老在建国之后,专注于站桩养生治病,秘静克前辈的文章记录了她跟随芗老站桩,治好了北京各大医院推辞不能治的视神经衰弱的疑难病,并且受益终生,她直到老年,视力仍然很好,读书写字不用花镜。近来我对桩功境界的新体悟,让我对站桩养生治病的原理有了新的思考:
  1、站桩使得手足十二经与奇经八脉更加畅通,因为筋的抻拉、膜的展腾、肉的垂挂,撑起或者扩大了经络的流注空间、动静脉血管的管道空间、淋巴系统的液体循环空间、脊椎中脑脊髓液的交换空间,总之,站桩使人体更通畅了;

  2、站桩时两眼半睁半闭,光芒内敛,神不外耗,不时以不动之动微调姿势(唐维禄说:站桩中间要抖一抖,这样气血通畅),站桩时玉树挂宝衣的要领,保证了经络血脉物理空间上的畅通,同时精气神不再向体外空间泄露,将生命能集聚于体内,则气以直养而无害(何谓直养?勿忘勿助,顺其自然,勿先物动,静乃自得);

  3、五脏六府的调整作用:十二经络联通五脏六腑,经气充足,则五脏六腑功能旺盛,五脏联通五窍,当脏腑功能增强,五窍也会有反应,但需要多焖一会儿,此即芗老所言“一动也不要动,一动神就散了”,又如同蒸包子,开锅冒气了不代表熟透了,还要再闷一闷,馅儿(脏腑)才能熟透。

三、对站桩功拳理的新理解:
   1、 经络血脉通畅,濡养神经,身心自然健康;
   2、 通过下肢、足底的紧松运动,锻炼大脑皮层对足底、对下肢的细腻与敏感,提高下肢筋骨的操控之能力;
   3、站桩的松紧、动静、气血:
    站桩是从松里求紧,从紧里求松,如同晾衣绳,只有两头抻紧,衣服才能真正松展,如果晾衣绳是松垮的,那绳上的衣服必然委堆在地,不能松展,松即是紧,紧即是松,此即松紧互根之理;
   4、站桩是静里求动,是不动之动,是慢练之法(薛巅语),是脊椎蠕动,是脊椎的节节贯穿;站桩是撑抱合一,是提挈合一,是松紧合一,是拉着站,是下坐后靠;脊椎是一条大龙,固腰壮胯是根节;
   5、站桩与气功导引的关系:
    站桩时,气以直养而无害,不要导引,气行自有往来规律,不需人为的导引,这是芗老坚持的观点,他不认同气功之说。于永年前辈进一步阐释,强调“勿先物动,静乃自得”。薛巅《形意拳讲义》篇首语中,也有“内中之气,独能伸缩往来,循环不已,充周其间,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洁内华外,洋洋流动,上下四方,无所不有,无所不生。”

后记:
       以上记录多写于跟师学拳的回家之后,趁着记忆还在,将于老师所教以及我的个人理解记录下来,并稍加整理,言语难免有散乱不顺之处。在此深深地感谢于老师不辞辛劳的教导与激励,引导并推动着我不断进步和提高!

                                                                                 学生 蔡志光 记于2014年3月29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